孔子北上齊國, 遇晏子, 戰而敗之, 孔子謂弟子曰: 晏子乃賢人
原標題:孔子北上齊國, 遇晏子, 戰而敗之, 孔子謂弟子曰: 晏子乃賢人
文|如何破之
孔子,名叫孔丘,字仲尼,早年在魯國也算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卻始終無法得到國家上層人士的賞識。
終於機會來了,魯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這一年,魯國內部發生了動亂,魯昭公出逃,一口氣跑到了齊國。孔子心裡一想,國君在齊國避難,我這個時候去投靠國君,國君一定會重視我,這樣我就可以好好的輔佐國君一番。
孔子來到了齊國,去見了魯昭公,卻不想,魯昭公竟然不待見自己,與魯昭公總共就說了幾句話,就被魯昭公的侍衛給轟了出來。
孔子很失落,失落之後,孔子仍不死心,他決定要見一下齊景公,在齊國謀個官職。
子路(孔子的一個弟子)知道老師的想法後,問孔子道:「老師,我想問老師一點問題。」
孔子:「子路呀,你有問題就儘管問吧。」
子路:「老師您平素都教導我們要愛戴自己的國家,我們是魯國人,但是老師您現在這個趨勢是要去為齊國效力的節奏,因此弟子就這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還望老師給予解答。」
孔子:「子路呀,是這樣的,我現在如果能夠得到齊國國君的賞識,就可以在齊國推行周禮,這樣齊國和魯國還有什麼區別么。接著,咱們可以再回過頭來幫助魯國恢復以前的面貌,魯國就又回到了曾經的那個美好的時代了。」
子路聽後,覺得老師說的好有道理,自己竟無言以對。
總算見到了齊景公,兩人一番交流。齊景公聽完後也挺贊同的,他對孔子說:「先生的一席話,寡人很是贊同。要是晏嬰先生今天也在這裡的話就更好啦,那樣的話你們就可以一起交流一下啦。」
孔子說道:「大王啊,您一提到晏嬰,我還真想起來了,依我看,這晏嬰不是什麼好鳥。」
齊景公聽後,大為驚訝:「孔丘先生,您這話可怎麼講呀。」
孔子說:「大王別急,且聽孔某為大王細細道來。但是下面孔某要說的是跟大王您們家人息息相關的,希望大王不要怪罪。」
齊景公連忙說道:「不怪罪,不怪罪,孔丘先生,您儘管說就可以的。」
孔子歇了口氣,接著說道:「晏嬰先後侍奉了齊靈公、齊莊公還有大王您。先說這個齊靈公呀,他平素行為放蕩不羈,晏嬰就勸告他要注意言行;再說這個齊莊公呀,平素好大喜功,晏嬰就勸告他對待戰爭要慎重;然後就是大王您呀,平素開銷比較大,晏嬰就用恭身節儉侍奉您。從上面這些來看,這晏嬰呀,確實也是個善於輔佐君主的賢臣。這個晏嬰對君主是很好,但是大王您有沒有發現這人一特點,就是誰當國君,他就跟誰一條心,這人長了三顆心呀,所以說,他不是個好鳥呀。再者您看呀,他對下面的黎民百姓有過什麼幫助沒有,沒什麼大的幫助嘛。說起來,這晏嬰不過是個目光短淺的人,此人一點也不關心民間疾苦,這樣的人,怎麼看都不像個好鳥。」
齊景公聽了後,心想,這孔丘咋回事呀,是不是腦子抽風啦,晏嬰先生的賢名誰人不知誰人不曉呀。齊景公雖然心裡這麼想,但是還是挺賞識孔丘的,齊景公哼了兩聲,說道:「這樣吧,孔丘先生您先回去休息休息,關於您所提倡的周禮的一套體制呢,我先琢磨琢磨。」
孔子於是便打道回府了,一路上他還想,齊國國君好像挺賞識自己的,自己肯定在齊國前途無量呀,哈哈哈哈,到時候就可以一展平生抱負啦。
孔子走後,齊景公找來晏子,說自己剛剛見了孔子。晏子聽了後,說:「孔子素有賢名,這人應該不錯吧。」
齊景公把剛剛的事情經過一五一十地都告訴了晏子。晏子聽後,當場就要發作:「我去,這孔老兒,好歹也是有學問的人,這人怎麼能夠在背後說人壞話呢,我晏嬰哪裡得罪他了,不行,我得找孔老兒理論去。」
晏子找到孔子,直接開門見山的說道:「孔丘先生,我聽說先生有一些規勸我的言語,晏某不才,今天特來解釋一番。先說侍奉三個國君的事,我能把三個國君都侍奉的很好,並不是因為我有三顆心,反而是因為我只有一顆心,一顆一心想著國家利益的心。有這一顆心,就算是上百個國君我能夠侍奉的很好。如果我真的有三顆心,那麼我把一個國君都侍奉不好。」「接下來,再來說關於我對待黎民百姓沒有幫助的問題,我與孔先生您不一樣的是,我不能像您一樣靠通過收弟子並收取學費以此來養家糊口!我的宗族中有幾百家要等待我的接濟才能去祭祀祖先,齊國有幾百家無業士人也需要等待我的接濟才有的吃的,我是為了他們才去當官的呀。我晏嬰怎麼就對下面的人不好了呢?孔丘先生,希望您以後給一個人下定論之前,能先多了解了解真實情況。」
說罷,晏子揚長而去,頭也不回。
晏子剛走,孔子身邊一學生喊道:「老師,晏嬰老兒實在是太過囂張啦。」
孔子立馬呵斥道:「胡說,晏嬰先生拯救了眾多百姓的生命而不四處誇耀,用德行輔助了三個國君而不居功自傲,晏嬰先生是真正的賢人。」
晏子回到朝堂之上後,齊景公拉著晏子說道:「這孔丘是個人才,寡人想給孔丘封一塊地兒,讓他留在齊國,幫助我們治理齊國。」
晏子聽後,立馬回復道:「大王不可如此,此人不可用。」
齊景公:「先生,此話怎講。」
晏子說道:「孔丘這個人傲慢又自以為是,不可以讓他來教導百姓;他喜歡禮樂,但是不懂得治理國家,不能讓他親自來治理百姓;耍嘴皮子厲害,實際行動力卻很差,這樣的人是干不好本職工作的;主張厚葬破費民財,這會使國家貧困;提倡常年守孝,這會耗費大量時間,這樣的人是不可以讓他去作父母官的。真正的德行修養關鍵在於內心,而他那一套儒家思想只注意外表的修飾,講究穿衣服戴帽子這些,怎麼可以這套方式來教化百姓呢。現在周王室越來越衰弱,繁文縟節越來越多,整天講究歌舞禮樂,大搞特搞很多繁瑣的上下尊卑進退的禮儀來使百姓效法。他是很博學多才,但是他卻沒有真正考慮廣大黎民百姓的勞苦,他那套學說並沒有太多實際的用處。國人要是學他那套禮樂相關的繁瑣得不能再繁瑣的東西,幾輩子學下來也學不完,花再多的錢財不足以供給他們禮樂的費用。他們在魯國混不走,只能搞點邪術來蠱惑世上的國君,用盛大的聲樂來愚弄人民。他的那一套學說,是不能夠用來教育人民的,他的那一套東西根本就不適用於齊國。」
晏子一口氣把自己的觀點看法全部道出,其間說得慷慨激昂,情到濃處,唾沫橫飛,甚至飛到了齊景公臉上。
齊景公聽後,覺得晏子說的也確實是這麼回事,一邊擦著唾沫,一邊說道:「先生所言甚是,既然如此,那咱們就不用他啦。」
於是齊景公不再給孔子分封土地,只是給孔子贈送了厚重的禮物,後續幾次會見孔子也都不問他的學說。孔子也知趣,知道在齊國沒有發展前景,就離開了齊國。
後來,子路問孔子道:「老師,這晏嬰老兒,實在欺您太甚,子路實在無法忍受,老師心裡還憎恨晏嬰老兒不,若恨他的話,子路替老師您去削他。」
孔子聽後,沉吟片刻,說道:「子路,我已經不再怨恨晏嬰先生了。」
子路不解,問道:「老師,您為什麼不恨晏嬰了。」
孔子看著遠方,緩緩地說道:「晏嬰先生曾經說過,君子可以有不同的意見,但是不能夠彼此之間互相怨恨對方;小人表面上觀點一致,暗地裡卻勾心鬥角。我和晏嬰先生,我們倆人都是君子,我們怎麼可能會互相怨恨對方呢?」
參考資料:《史記》、《論語》、《晏子春秋》
※冰糖葫蘆沒有冰糖? 還可以治病。古代一皇帝就拿它給妃子用過, 一用就靈
※東漢傳奇名將:馬援——男兒要當死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爾
TAG:如何破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