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惡:熊孩子傷害我們,還要逼著我們原諒他
再弱小的傷害都是一種惡。弱小不能成為被原諒的理由,改正或彌補才能。
本年四月中旬,在一公交車上,因一孩子用腳挑釁一名成年男子,而被男子摔倒在地並連踩三腳。
監控錄像一經傳播,先是引起了眾多網友一遍解恨評論,紛紛表示雖然下手過重但打得解恨,熊孩子就是需要為自己的熊行為付出代價;後來又來一波譴責這種輿論的評論。
但似乎並沒有人意識到,當那名男子放棄了隱藏自己情緒,轉而選擇用打人的方式不發泄,他實質上已經還原回到了孩子的身份。所謂的「大人」,不過是體型變大了的孩子。和體型較小的比起來,他們習得了更多情緒宣洩的手段,以及學會了如何將情緒隱藏。
01
誰的身心發展更重要
該事件中似乎就是關於兩個孩子之間的矛盾,一個弱小一個強大,一方受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另一方不受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兩個孩子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最終的結局,兩位熊孩子都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至少我認為這是相對公平的。
也許有人開始大聲責罵了:這怎麼公平了?!人家小孩子還不懂事,你一個成人就要讓著才是,而不應該那樣打孩子,這對孩子以後的身心成長造成多大影響啊!
這是從被打孩子父母的角度出發的觀點,無可厚非。但請同樣從男子父母的角度想想,男子現在被拘留十五天,丟了工作,並且還很大可能要承擔刑事責任,這對於該男子以後的身心發展就不會造成影響嗎?男子的父母就不應該擔心自己的兒子嗎?那個小孩的身心發展就比那位男子的要更重要嗎?
我和大部分人一樣,十分不支持男子對小孩的那種暴力傷害行為,而令我矛盾的是,我又覺得那個孩子應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而不是一味無條件地讓我們去原諒他,看在他弱小的份上。弱小不能成為被原諒的理由,改正或彌補才能。
假如這個事件只是一個小孩與另一個年齡相仿的小孩之間發生的情況,我們一樣也會覺得另外一個孩子不應該下手那麼重,也一樣會覺得那個孩子應該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和上面事實的看法並無兩樣。所以輿論之中的「打得解恨」,就像我們無法容忍暴力行為一樣,是我們因受夠了熊孩子種種惱人傷人的行為而有感而發的。而並不是我們三觀扭曲。
對於那個小孩而言,男子帶有更具「傷害力的武器」——成年人的力量,這對於小孩是不公平的,所以法律給予了小孩一樣武器——未成年人保護法,而這對於成年人或許也是「不公平」的,但其目的就是為了削弱和制約成年人對孩子的傷害力,以此平衡,達到相對公平。
02
弱小孩子的惡
然而,當小孩具備殺傷力武器時,這似乎又是對我們成人的不公平,因為他還有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防禦加持。看看以下的事件體會一下小孩具備殺傷力時是怎樣的情景:
5歲小孩惡作劇致2歲小孩墜樓身亡
兩歲的莉莉與其他小孩坐電梯,原本是按的9樓,但是其中有幾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蹦著按亮了18層的電梯,電梯到達九樓時,本來幾個小孩一起走出了電梯,可沒想到,小男孩又將小姑娘重新抱回電梯,被電梯帶上了18層。電梯到達頂層後,兩歲的莉莉本能的朝著外面的陽光走去。沒想到樓頂的護欄失修,一腳踩空,從18樓墜樓身亡。
小孩灑火鍋致姑娘臉被毀
家長帶著小孩去吃火鍋,鄰桌一女孩放的手機被孩子看上了,於是孩子躲在桌下準備把手機偷過來,可是被發現了,女孩把手機放進包里。這時,小孩跑去向媽媽告狀並得到了「去問姐姐借」的回應,便又嘗試要女孩手機,被拒絕後,小孩很生氣地站在凳子上朝兩個女孩吃的火鍋裡面吐了好幾口口水,兩個女孩嚇了一跳,找老闆和小孩家長協商,小孩母親只說了句:「小孩不懂事,你女孩子心咋這麼大呢。」隨後老闆為姑娘換了底料,再後來,小孩趁其中一個女孩去洗手間的間隙,飛快的跳到凳子上,端起火鍋劈頭蓋臉的灑在了對面小姑娘的臉上,一個年輕女孩最珍貴的臉被毀了。
兩小孩玩火燒汽車
江蘇宿遷,兩個「熊孩子」玩火燒毀兩輛汽車,家長賠償44萬。要不看「你們還是孩子」,這就是「縱火罪」了。
小孩兒開車碾壓路人
惹大禍爺爺與人碰擦後下車查看,7歲孫子誤踩油門碾壓路人。
孩子惡作劇害老人進醫院
小孩「從背後悄悄抽走凳子」對老人家造成了很大傷害。
剪斷工人「安全繩」
正在8樓屋內看動畫片的10歲男孩,忽然用小刀子將施工者下方的安全繩割斷,致使其懸在半空動彈不得。當被問及為什麼剪斷工人的「安全繩」?孩子說,因為要看「喜羊羊」,而工人施工太吵。最終工人師傅被消防隊員救下來,父母只賠了一條安全繩的錢。
潑汽油燒傷女教師
為了搶奪一部手機,13歲少年竟然對一名陌生女教師潑汽油縱火!少年父親表示,由於父母離異,孩子缺乏管教,才導致如此大禍。
意圖推倒孕婦
熊孩子無形中對我們生活造成了安全隱患,讓我們感到不安,之所以對事件中被打倒的孩子發出「解恨評論」,是因為我們從「熊孩子被打」這個情節上獲得了一種安全感。雖然我不認為這個事件中小孩的行為討厭到要用暴力解決(其實對於其他的大人或許能有更好的教育方式,但男子的情緒失控了),但這實質上成為了那些害怕熊孩子的人的一個宣洩出口。
03
是誰的錯
回到文章起始的公交車孩子被打事件,從男子的角度看,他因為工作不順心,便搭乘公交車準備回家好好靜靜,但就在公交車上,孩子比較吵鬧,好到處跑,似乎影響了他,他先是勸了幾句,採訪他的原話是:「當時我讓他坐我這,想讓他安分點,但他沒有理我,瞟了我一眼,後頭還踢了我。當時我就失去了理智,動了手。」
從小孩的角度看,父母常忙於工作,並且媽媽每天都要去接託兒所的三歲妹妹,小孩則由爺爺送去小學,放學自己獨自坐公交車回家。
男子情緒沒有控制好而作出了傷害孩子的行為肯定是錯的,但其實,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說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我之所以覺得他是一位熊孩子,是因為那一刻他沒有選擇合適的處理情緒方式,完全就是一位具有很大傷害力的熊孩子。
而那位小孩子,也是在發泄著自己的情緒,從他的背景來看,似乎是家長太忙沒有給予太多的陪伴,或許從我相信孩子本善的角度來看,他只是覺得太孤單了,想找個人陪他玩,他的行為在於大人的角度可能是挑釁,但在於孩子自己的思維里,就是想和人玩一下。而結果卻被打了一頓。
可以肯定的是,是孩子的父母沒有幫助孩子劃分玩與騷擾人甚至是傷害人的界限。而這種界限的劃分是需要長期的陪伴和耐心指導的,當然也需要一些讓孩子容易理解的方法。但父母沒有做到。我認為這是父母的責任,孩子的父母也有錯。
04
我們都是被情緒左右的孩子
從更廣闊層面來看,我們其實都是孩子,特別當我們情緒不好且失控的時候,跟孩子並無兩樣,大叫哭泣打人遷怒傷害比我們更弱小的人或者動物等。甚至我們對於該事件的「解恨」評論,或許是來自於我們小時候被人欺負所積壓的深層情緒的爆發,或許是來自於我們被別的熊孩子甚至是自己的孩子所折磨,但是又對他們無可奈何(不想傷害小孩),而恰好遇到有個人做了我們不敢做但一直想做的。
我們大部分人都在父母的教育中逐漸累積了過多的無法排遣的情緒問題,而這些情緒問題大部分都轉變成了對他人的或大或小的傷害。無論是上面的熊孩子還是忍無可忍傷害到熊孩子的大人,甚至是評判他們的觀眾,都是在發泄自己的情緒。
我們能做到更好的是多些陪伴在孩子身邊,至少,不應該縱容小孩那些可能傷害到人的行為,不論小孩是有意還是無心,都應該得到糾正和教育,而不是反過來讓他人因為他的弱小而原諒他。再弱小的傷害也是一種惡。
有些父母在孩子犯錯誤時講了一大堆道理,但到頭來,孩子每一次都是犯同樣的錯,然後大人又不停地講道理,讓孩子形成了犯了錯大不了聽聽道理就行了,形成不需要為錯誤付出代價的錯誤觀念。真正的糾正和教育必須以行為結果為反饋導向,而並不是彰顯我們在過程中和孩子說了多少道理。
05
當我遇到熊孩子該怎麼辦
我想我首先會看其父母的態度,假如父母的態度是誠懇的,我會嘗試和他們一起去引導好孩子的行為,但是當小孩父母都放縱他們甚至還要聯合起來欺負我的話,我不會去跟孩子計較,而是跟他的家長計較。因為不想用傷害孩子方式的我們,面對傷害我們的孩子,永遠都得不到公平對待的,但是對於其家長就不一樣了。
06
自我覺醒的教育反思
雖然說我們安慰自己說,熊孩子總會有人幫我們對付,雖然心裡認為家長放著熊孩子不管,最終毀的還是他們自家,但是讓人難過的是,熊孩子在毀掉自己家庭之前,大部分都會先毀掉別人的,如此看來,這還公平嗎?這樣的惡是否還要因為是弱小釋放出來的而被無條件得到原諒?
我們受父母教育影響,父母受其父母的父母教育影響,一代影響著另一代,但每一代的教育中總會留有惡的種子(錯誤的教育方式),如果在教育中,父母沒有通過自我覺醒去發現並剔除更多惡的種子,那麼,他們不過是在養成惡的果實。形成我們的惡,然後通過我們去引導更多的惡(通過傷害別人去激發別人的惡,以及培育自己下一代的惡)。只有不斷通過自我覺醒的教育,才是對我們下一代最好的保護。所以,別總拿自己父母帶自己的經驗去證明自己的教育方式如何如何,「我們也是這樣被這樣帶大的,還不是過得好好的」,任何時刻都應該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做好自我覺醒的準備。
作為父母的你呢,是在培育下一代的惡呢,還是已經覺醒了?
▼
獲知更多教育思維
正確引導孩子成長
TAG:新思維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