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寺一僧一境界

一寺一僧一境界

春來百花竟,深山訪高僧。

普凈寺勝景

「周六,咱們去上虞卧龍山吧!按照往年的時間推算,應該正是上虞普凈寺里百年牡丹盛開的時節,一來看牡丹,二來還可以拜訪一下住持智正法師。」妻終究經不住我的再三鼓動,四月的一個周末,欣然與我再訪卧龍山。

出發的前一天,我特意與普凈寺住持智正法師通了電話。電話里,九十二歲高齡的他聲音依然是那樣清脆悅耳,親切淡然。「你來吧!隨時歡迎你!」法師的話語如同一陣清風蕩漾在我心田之間。我相信,如果不是見到他本人,單從電話聲音里來判斷年齡,你很難與一位歸隱山林三十餘年,九十多歲的得道高僧聯繫在一起。

智正法師

去年四月,我有幸造訪了上虞卧龍山普凈寺,結識了九十一歲高齡的寺院住持智正法師。春到卧龍,滿目青翠,時值寺內百年牡丹盛開之際,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我雖然是無神論者,對佛教文化也不甚了解,但出於對文化的虔誠,更願意把佛教文化歸屬到民族泱泱傳統文化的範疇,這樣可能更有益於廣眾的接受。

雖是初見,卻與主持智正法師相聊甚歡。法師思路清晰,見多識廣,海納百川,從容睿智,包容豁達。我們長聊了接近兩個小時,聊的最多就是「放下」與「包容」。法師說一切煩惱皆來自放不下,人的兩隻手,一手抓著名,一手抓著利,何來快樂。只有放下,才能拾起快樂,撿起本真。我想,只要是了解智正法師生活經歷的人,自然就會對他所講的「放下」二字不一樣的體會和感受。法師俗姓陳,貴州貴陽人。1927年4月出生於書香之家,其祖父陳田曾任清朝監察御史。民國時期,徐式昌曾為陳家親書贈聯:「一門三進士,兄弟兩翰林」。其父陳小松,精金石甲骨文,為金石篆刻大家。智正法師自幼受書香熏陶,精文史,長書法,喜佛法。1987年4月,剛剛退休走出體制羈絆的他,初次登臨卧龍山,即發常住心。此後,影不出山,飽讀經書,潛心修佛。

藥師佛造像

寺以僧名,水有龍靈。放下,這是智正法師用自己三十多年的修行經歷,詮釋的真正含義。名門望族的榮耀,俗世凡心的羈絆,這些都無法束縛住他那顆嚮往佛陀殿堂的自由之心。三十多年來,法師卓錫卧龍,芒鞋柴刀,開山修路,伐薪奠基,重興殿宇,廣結善緣,善信翕然從風,紛紛護法捐資,使得一度油盡燈枯、奄奄一息的千年寶剎佛日重光。歷經歲月的滄桑,法師也如同普凈蓮社前的那棵百年牡丹,愈老彌堅,涅槃重生。法師是一位與時俱進的得道高僧,他說:「佛教文化同樣需要包容和融合,佛教是一種意識,既然存在於社會就要與社會相適應,為社會服務。」他還認為佛教的宗旨是普度眾生,凈化自我,普度眾生就要社會和諧,民眾幸福;凈化自我就要積德行善,有益社會。

在與他暢聊之中,我能真切感受得到法師就是一位把佛教文化和名族優秀文化融會貫通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他始終認為佛教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的一部分,是幾千年來先人智慧的濃縮和結晶,不應該把佛教文化與封建迷信聯繫在一起。我想,這也就是他所倡導的包容的真正含義吧!而今,上虞普凈寺作為香火繁盛的佛陀之地,在他的倡導下,也逐漸成為文人雅士雅聚之地,這確實是在其他寺院不多見的。

走進智正法師的會客廳,感受的到的是撲面而來的書香氣息。經書、字畫、紫砂,懸掛擺放規整有序,在此品茗談經論道,心曠神怡。法師這份對文化的熱情,使得普凈寺這座千年古剎,在繁茂香火中又徒增了一些文化氣息。暢聊之際,我答應為寺院做點貢獻,拍攝一個宣傳微視頻。正是有了這樣的承諾,去年七月才又有重上普凈寺的機會,視頻素材拍攝完畢後,我向法師說出求幅字的心愿,應我所求,法師不顧年事已高,還是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欣然揮毫潑墨,為我寫下「道法自然」四個大字。事後,工作人員告訴我說,法師已經九十一歲高齡了,現在很少提筆了。

寺廟一隅

今年,這次再訪卧龍山普凈寺,就是為了把製作好的視頻送給智正法師。去之前,我與智正法師通話預約,我說:「我是杭州的小趙,周六來看您。」說心裡話,在這樣高齡的高僧大德面前,我唯有謙恭。電話里智正法師一時沒有轉過彎來,但也應下來,連聲說:「歡迎!歡迎!」稍後,他又專程打回電話,說:「什麼小趙?是老朋友啊!現在每天電話預約的客人太多,我一下子沒有聽出來,抱歉!」他又接著說,「來吧!隨時隨地歡迎你。」至此,可見法師對待這份緣分的真誠。

看完視頻,法師不僅給予高度評價,還與我小敘暢談,並挽留我們在寺院用素齋。臨別之前,還專門向我們贈送了剛編撰的畫冊和新炒制的禪茶。微笑著對我說:「這茶葉好!很好喝。」

寺廟一隅

返程之時,我駕車沿卧龍山盤山公路,順勢蜿蜒而下。峰迴路轉,只見普凈寺掩映一片青翠之中,艷陽春光里,藍天白雲下,灼灼生輝,煞是雄偉。我想,這種光輝和雄偉不僅綻放在上虞卧龍山之巔,更是綻放在與普凈寺結緣的每個人心間。

點指轉發 幸福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運河春曉 的精彩文章:

【錢塘夜話】南湖記行

TAG:運河春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