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小哥:輪椅上剪出別樣人生
在澤州縣巴公二村岳雷斌剪紙工藝部,記者看到的是一個別樣的世界:《九龍圖》、《富貴牡丹》、《西施浣紗》、《八仙過海》……一幅幅剪紙作品,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誰能知道創作這些作品的是一個38歲的殘疾小伙。
一把剪刀,幾張紅紙,就這樣承載著岳雷斌的夢想。一個春意盎然的上午,記者聆聽了岳雷斌與剪紙的故事。
A 受母親影響,12歲開始學剪紙
岳雷斌今年38歲,澤州縣巴公二村人。1歲時,他患上了嚴重的小兒麻痹症,導致身體殘疾,生活無法自理。更讓記者驚訝的是,他的手因病導致變形,而且一直顫抖。「剛開始我們也不敢相信,這雙手能剪出剪紙來。」由於岳雷斌溝通能力因病受限,與他的交談,只能由其父親代勞。
據岳雷斌父親介紹,小時候岳雷斌發現自己與別的孩子不同,看到別人在大街上蹦蹦跳跳、上學放學,而自己只能坐在小車裡,他哭過鬧過。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岳雷斌慢慢懂事了,他暗下決心也要給自己找一條出路。
岳雷斌的母親會剪些花花草草和一些簡單的小動物,他看到母親手拿紙張和剪刀,一會兒剪朵小梅花,一會兒剪朵小菊花,一會兒又剪一個胖娃娃,一把剪刀幾張紙就能剪出那樣好看的紙花,從小耳濡目染,激發了他對剪紙的濃厚興趣。12歲那年的一天,他看到母親又在擺弄剪刀和紙張,便主動提出想試一下。讓岳雷斌父母驚訝的是,岳雷斌第一次拿剪刀,就剪得像模像樣。那一刻,岳雷斌的父母高興了,但同時他們也哭了,因為他們知道,孩子是不想成為他們的負擔,孩子也想自食其力,靠自己的雙手生活。
慢慢地,從母親手中學習剪紙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岳雷斌的需要。直到2007年,聽別人說電腦上有很多剪紙圖案,岳雷斌就向父親提出想要一台電腦,父親特別支持,花了幾千塊錢買了一台電腦。因為沒上過學,剛買上不會用,看到別人一有空,岳雷斌就謙虛地請教,姐姐、外甥都成了他的老師。
從開機關機到簡單地用拼音打字,再到上網建QQ號,岳雷斌不厭其煩,一遍學不會學兩遍,兩遍學不會學三遍,如今他熟練掌握上網的基本技能,並加入了很多剪紙的QQ群,和全國各地的剪紙愛好者交流學習。「以前他剪紙就覺得剪得像就行,但慢慢地他知道了剪紙原來是一門藝術,不僅有更好的剪紙方法,還有怎麼構圖。」岳雷斌的父親說,構圖知識就是他通過網上學到的。
2015年,岳雷斌有了手機有了微信,與外界的聯繫更方便了,他常將自己的剪紙心得在網上與大家分享。
很多人都被岳雷斌樂觀、堅強的精神所感動,一些剪紙愛好者會給他郵寄剪紙書籍、紙張。很多微友也紛紛留言鼓勵他,讓他感受到無比的溫暖,也增強了他的信心。
B 剪紙20多年,用壞了20多把剪刀
剪紙是一項技術活,剪重了會剪成豁口,整疊紙就會報廢;剪紙也是一個細緻活,有許多細發如絲的線條,對一個會剪紙的正常人來說都不是易事,對雙手顫抖、身體嚴重殘疾的岳雷斌來說,要付出多少心血,可想而知。
剛開始,為了練習手的力度,岳雷斌的父親把家裡保存的老唱片拿出來讓他剪。「剪這種唱片雖然能練他的手勁,但是很硬,幾天下來,硌得孩子的手起了厚厚的老繭。」更讓他父母心疼的是,岳雷斌拿剪刀拿不穩,稍不注意,就會豁自己一個大口子。看著岳雷斌傷痕纍纍的手,母親只能偷偷地抹眼淚。
「因為孩子沒上過學,我從最簡單常用的字入手,這樣既讓他學了字,又練習了剪紙。」岳雷斌母親邊跟記者聊天,邊慈祥地看著正在剪紙的兒子。記者注意到,每剪一刀岳雷斌看起來都很吃力,手中的剪刀在陽光的照射下,散發出閃亮的光澤,但他很享受的表情,不禁讓人為他的勇氣和毅力感動、佩服。
岳雷斌父母都是農民,家裡條件一般,懂事的岳雷斌練習剪紙時,從不用父母給他買的專用紙,而是收集一些廢紙箱、廢報紙,一剪就是一天,剪破了多少次手指,流了多少血,連他自己也記不清了。剪刀禿了,父親給磨,實在不能用了,給他換新的,20多年來,光剪刀就用壞了20多把。
完成一幅作品,岳雷斌要比常人付出更多的時間和心血。為了靜心創作,他經常是晚上剪紙。一幅小作品,別人可能半個小時就能完成,但他也許就要兩個小時。「有時手一抖,可能就把裡邊的線條剪斷了,沒辦法,又得重新剪。」岳雷斌的父親指著一幅《九龍圖》告訴記者,看這九條龍有的吐火,有的噴水,形態各異,這幅作品足足花了他一個月的時間,為了完成這件作品,每天晚上岳雷斌都要剪到凌晨兩三點。聽著父親說他,坐在一旁的岳雷斌憨憨地笑了。
就這樣,從最初簡單的「喜」字、「福」字,到現在的《松竹梅蘭》、《牡丹團花》以及人物造型,多年來,岳雷斌吃了不少苦,但骨子裡的那份執著,讓剪紙成了他生命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一把剪刀,一個人物、一株花草、一組動物,甚至是當地的風俗民情和民謠故事,岳雷斌發揮奇思妙想,都能用一雙「巧手」讓人和物活靈活現。
C 成立剪紙工藝部,用雙手實現人生夢想
雖然常年在輪椅上行動不便,但岳雷斌的創作熱情卻沒有被磨滅。
一張《母愛》的剪紙作品引起了記者注意,一位面容和藹的母親一雙手做出愛心的形狀,中間捧著一個可愛的小男孩兒。「這是送給我媽的。」從岳雷斌咿咿呀呀的發音中,這次記者聽明白了他的話。原來這副作品是去年母親節,他專門給他的母親剪的。
岳雷斌是一個很用心的人,每次坐著輪椅外出,他都會觀察街上變化,春天來了萬物復甦,他回來就會剪髮芽的樹枝、盛開的花朵。秋天,他會剪出農民豐收的場景。而且他會結合時代特點剪出富有時代氣息的作品。
一位戴口罩醫生,指導大家如何進行消毒、通風、打葯,這組剪紙別具一格,是非典時期,岳雷斌為宣傳抗擊非典創作的;晉城煤的儲存量大,他創作出《煤的傳說》……這些作品不僅表現出他對生活的熱愛,也流露出他對生活的感恩。
20多年來,岳雷斌剪出200多幅(組)作品,並獲了不少獎。今年正月十五,他的150幅作品在澤州縣西黃石村進行展覽,受到遊客廣泛關注。近年來,他的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市縣展出,屢屢獲獎。《和和美美》、《壽蝶》、《孔雀戲丹》、《五福捧壽》等作品先後獲得2004年晉城市元宵節農民書畫展一等獎、2010巴公鎮書畫工藝品展一等獎、2015年晉城市第二屆農民美術書法作品展優秀獎。其中《梅蘭合一圖》在2015年「中國夢·民族情·歡樂中國年」藝術大展《晉之夢——山西民間剪紙精品展》中,獲得「山花杯」山西剪紙精品獎優秀獎,作品《旗袍》在2017年「潼關杯」全國剪紙邀請大賽中榮獲銅獎。剪紙帶給岳雷斌信心和快樂。現在,剪紙對他來說,就是他生命的全部。「雖說我是個殘疾人,但我想靠雙手來改變自己的生活。」岳雷斌經常和父親說起這句話,並用這句話來鞭策自己。
2002年,岳雷斌在父母在村裡開的店裡也掛上了自己的牌子「岳雷斌剪紙工藝部」。白天,岳雷斌在店裡看店,晚上則一個人靜靜地剪紙。在岳雷斌的剪紙工藝部,記者注意到,一個不大的門面,牆上甚至門上、電腦上都貼滿了岳雷斌的剪紙作品。憨態可掬的娃娃、惟妙惟肖的蝴蝶、雍容華貴的仕女、造型別緻的戲劇人物、寓意深刻的故事傳說……如同變魔術一樣,展現在平淡無奇的紅紙上,讓人領略到剪紙的神奇魅力。
如今,岳雷斌已成了村裡的「名人」,來找他剪紙的人絡繹不絕,甚至一些外村人家裡有孩子結婚、老人做壽用的雙喜字、壽字和窗花,他都可以按大夥的要求剪出來。雖然大多時候他並不和大家收錢,但每次看到大家滿意開心的笑容,他就有種自豪感,覺得自己做了件有意義的事。
因為剪紙,岳雷斌收穫了自信和朋友,談及以後,他說,他還會繼續剪下去,通過自己的剪紙手藝讓父母生活得更好,完成自己的人生夢想。
展開
※裝備很重要 選擇看需要
※「五一」小長假2613萬人次游山西
TAG:山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