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勝痤瘡,不要讓痘痘拉低顏值

戰勝痤瘡,不要讓痘痘拉低顏值

導語:有了痤瘡怎麼辦,當然是要從各個方面了解痤瘡的病因病機,然後將其根除,做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對於痤瘡,王燦暉教授結合中醫理論與現代研究,總結出系統的治療方法。王燦暉教授為全國著名中醫學家,國家人事部、衛生部、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學習指導教師,江蘇省國醫名師。從事中醫臨床工作60餘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溫病學方面造詣深厚。

1

痤瘡的現代醫學研究

痤瘡是一種發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膚病,多發於頭面部、頸部、前胸後背等皮脂腺豐富的部位。多有丘疹膿皰、硬節、結節及膿腫等表現。內分泌因素(垂體分泌過多LH、FST)是本病的主要因素;另外,還與免疫體液調節(血清IgG水平升高)、過食腥葷油膩食物、精神緊張以及外界濕熱氣候等因素相關。青春期雄激素增多,皮脂腺增大、皮脂分泌增多,使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過度,皮脂瘀積於毛囊形成脂栓,同時,皮脂被毛囊中存在的痤瘡棒狀桿菌,生成遊離脂肪酸,刺激毛囊引起炎症,使毛囊壁損傷破裂,毛囊內容物進人真皮,引起毛囊周圍炎症反應,化膿而形成膿腫。

王燦暉教授平素較關注相關現代醫學的新研究成果,他認為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衣食住行以及環境等各方面發生變化,致病的邪氣隨之發生變化,亦即疾病的病種變化,傳統醫學研究在這方面明顯不足,而現代醫學研究進步較快,尤其在微觀領域,故可彌補傳統醫學在此方面不足。在現代醫學理論和現代科技手段進行辨病的基礎上結合傳統醫學的辨證論治,具有開拓性,可以使人們對疾病的發生髮展、預後、藥物的功效等認識更深入和全面,故在臨證時能制定更為有效的治法、用藥等。以利於提高療效,縮短疾病病程,減少疾病複發的概率。

2

痤瘡的病因病機—腎陰虛是根本

痤瘡,中醫古代稱面皰、酒刺、粉刺、肺風粉刺、痤痱等。王燦暉結合多年的臨證經驗,認為痤瘡的辨證要點可歸納為:風、熱、濕、瘀、虛,內外合邪而發病。內因為素體腎陰(精)不足,脾肺氣虛,腎陰(精)不足為根本病因。腎藏精,主生殖與發育,腎中陰精不足,則性腺的功能減退。外因,不外感受風、熱、濕等六淫邪氣。基本病機為:正氣虧虛,風熱伏於肺,內竄營血。「風為百病之長」,凡濕、熱等諸邪多依附於風邪而侵犯人。體虛者,肺氣不足,衛分固護體表肌腠的功能失調,風邪乘虛侵犯體表,邪郁於頰面局部,化熱化火,阻塞經絡,火熱毒邪郁於局部,致痰凝血瘀,經絡不通,生成粉刺。瘀久化熱,熱勝肉腐成膿,久病人絡,結聚成塊,或火熱傷陰,灼傷血絡,肺經鬱熱熏蒸肌膚,血熱壅滯毛竅而發病。素體脾虛,或過食辛辣肥甘厚味、或情志不暢,傷脾生濕,水濕失運,濕熱膠著,濕熱上蒸阻於肌膚而成痤瘡。腎陰不足致虛火上炎,陰液失於濡養,日久虛火煉為痰,或沖任不調,肌膚疏泄功能失常,瘀阻脈絡,凝於肌腠而發。

3

痤瘡的治法治則及用藥特點

王燦暉認為,治療本病,應當遵循「扶正驅邪一祛風清熱、清營(透疹)涼血、滋腎健脾」的基本法則。但須要禁忌以下三點:一忌用辛溫發表祛風葯,恐助熱動血;二忌壅補,以免戀邪;三忌疹點初透之機,過用寒涼,以使邪熱遏伏,發生變證。患者在感受外邪初始,一般無明顯臨床表現,多在面部痘疹較多時,影響日常生活或美觀時就醫,即此時病位以氣分、營(血)分為主,故臨證時主要治法為: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滋腎養陰。清熱涼血多以夏枯草、黃芩、金銀花、蒲公英、紫草、羊蹄根、漏蘆、生地、赤芍、丹皮、丹參等為主。滋腎養陰多以山茱萸、懷(川)牛膝、淮山藥、炙龜板、炙鱉甲、肉蓯蓉、巴戟天等平性補腎葯為主。熱盛時加用水牛角片、焦山梔,濕重時,可加用薏苡仁、茯苓等;兼有面部瘙癢感時加用荊芥、蟬蛻等藥性平和或稍偏涼類的祛風葯;若口乾明顯、大便乾結者加用知母、石斛以滋養陰液;月經不調者加紅花、茜草、當歸、益母草、女貞子、莞蔚子、雞血藤等;對於疹點消失者此時病邪一般基本祛除,而痤瘡的主要病因是內分泌失調,故根據「緩則治標」基本法則,此時清熱涼血葯可適量減少,酌情增加滋補腎陰、健脾益氣之平性類藥物以調節人體內分泌系統。另外,青春期患者病位主要在肝,肝喜條達,易為七情所傷。《靈樞·五音五味》曰:「婦人之生,有餘於氣。」先天不足,腎陽陰虧損,同源之肝失疏泄,致沖任不調。故而需兼以疏肝理氣之藥物,如廣鬱金、柴胡等。

王燦暉用藥時多在方劑學及中藥學基礎上,結合現代中藥藥理學知識。例如:在治療本病時,王燦暉喜用紫草。紫草性甘、咸、寒。《本草綱目》中指出紫草主治「心腹邪氣、五疸、補中益氣、利九竅、通水道、療腫脹滿痛,以合膏治療小兒瘡及面治惡瘡頑癬,斑疹痘毒,活血涼血之」。《本草備要》述:「血熱則毒閉,得紫草涼之,則血行而毒出」,說明紫草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效。而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紫草含有乙醯紫草素、紫草素等多種萘醌色素,為抗炎抗菌有效成分。另外,現代動物實驗研究表明:紫草可抑制雌性大鼠腦下垂體性腺軸分泌LH、FST、E2水平。內分泌失調,雄性激素偏高是痤瘡的主要原因,故治療本病時常用此葯。

4

病例介紹

陶某某,女,26歲。2009年8月5日初診。患者末次月經(2009年7月24日)前1周面部始生紅色疹點,當時偶有騷癢感,口腔內有散在潰瘍面,陸軍總院皮膚科診斷為痤瘡,服用複合維生素B後無明顯改善。就診時兩側面頰部紅色丘疹,無明顯騷癢、疼痛,既往月經正常,但末次月經持續時間約12天,口乾,納寐尚可,二便尚調。舌淡苔稍膩,脈細。

擬清熱涼血滋腎之法:藥用夏枯草10g,紫草10g,丹皮10g,生地15g,羊蹄根12g,黃芩10g,金銀花15g,薏苡仁20g,太子參20g,知母10g,山茱萸10g,懷牛膝10g,炙甘草5g。7劑,水煎服,每日1劑,2次分服。並告知患者平素忌食葷腥油膩、辛辣、海鮮、高糖等食物。

於2009年8月15日複診:面部疹點較初診時明顯減少,顏色明顯變淡,口腔潰瘍癒合,餘一般情況良好,舌淡,苔薄,脈細滑,效不更方,繼遵上法。藥用夏枯草10g,紫草10g,丹皮10g,丹參12g,生地15g,赤芍12g,羊蹄根12g,黃芩10g,金銀花20g,薏苡仁20g,知母10g,山茱萸10g,炙鱉甲20g。7劑。用法同上。

8月22日月經來潮,故未複診。2009年8月29日複診:患者面部光滑,面色紅潤,無新舊疹點,月經正常,唯近2日,口乾明顯,大便偏干,小便較少,舌紅苔少,脈稍滑數。擬滋陰補腎、清熱涼血之法:藥用生地15g,丹皮10g,丹參12g,赤芍12g,羊蹄根12g,黃芩10g,金銀花15g,水牛角片15g,焦山梔10g,紫草10g,知母10g,川牛膝12g,山茱萸10g。7劑,用法同上。三診:病情痊癒。隨訪半年余,痤瘡未複發,月經正常,一般情況良好。

以上內容選自《王燦暉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薈萃》

作者簡介

王燦暉(1937-),男,從醫、執教60年。為全國著名中醫學家,中醫溫病及內科學專家,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定的全國第二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師承學習指導教師,「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學術思想傳承研究」指導老師,全國著名中醫藥專家工作室指導老師,江蘇省首批國醫名師,江蘇省第二中醫院呼吸病國家重點專科學科帶頭人,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王燦暉教授還重視中西醫理論和方法相結合,提倡繼承前人經驗與創製新法相結合。在臨床實踐中,思路活潑,視野開闊,重視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進行分析研究,注重從個別案例中發現一般規律、總結診療經驗,探索治療思路;用藥清新靈活,講究實效,每以一、二味藥物的變化,治療難治之疾。重視人體的整體機能狀態對局部病變的影響,善於運用綜合治療措施,調理整體機能的狀態;同時也注重局部病變對全身機能狀態的影響,在診療多系統、多臟器的複雜病變中,強調要抓住病變的關鍵,祛除主要的病理因素,從而促使全身機能狀態的恢復。在溫病學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詣,是現代溫病學科的創始人之一。

本書《王燦暉學術思想與臨證經驗薈萃》共分醫事傳略、學術思想、臨床經驗、醫案選四部分。其中醫事傳略主要介紹王燦暉的學醫經歷和主要學術成就;學術思想重點介紹王燦暉在溫病學和辨證學方面的學術認識;臨床經驗主要介紹王燦暉辨治病毒性疾病等23個病種的辨治思路和處方用藥經驗;醫案選輯錄王燦暉辨治心、肺、脾胃、肝膽、腎、肢體經絡、氣血津液、外科、婦科等系統的病案130例。醫案理法方葯俱備,描述詳細,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痘痘 的精彩文章:

摩儷雅:別手賤!有些痘痘能擠,有些痘痘不能擠及防治痘痘不能做的事!
女明星直播擠痘痘,明星們都hold不住的痘痘,該如何拯救?

TAG:痘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