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戳心,我所知道的中國機床行業現狀
史上最牛機床:最牛機床
驚艷的加工軸表演:軸的藝術
日本數控車床車削金獎作品:日本金獎
數控工作群,驚碎你的眼球:驚碎眼球
數控加工之皇冠寶座:皇冠寶座
原車可以這麼玩:玩轉原車
少兒不宜,只能晚上看:少兒不宜
【一】
筆者從事機床行業15年左右,所在的企業的存活時間比新中國還要長,以前有國家直屬的科研機構,目前仍承但國家重大項目也不少。
有人主要關心的問題是,我們現在到底能不能生產出高精度的機床?答案是,能,肯定能!但這是在不太計較成本的前提下。
而對於行業的發展、與國外的差距、行業存在的問題,則不去重視。而恰恰又是這些問題,正在影響著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客氣地說,目前我們的機床水平整體比國外差的相當遠,我們普遍的看法是差德國五十年左右。
其中,差距較大的且目前看來短時間無法解決的東西,主要有密封件、軸承、材料、伺服電機、控制器、系統等。
其實我認為這些都不是目前及以後這個行業主要存在的問題所在。之所以現在這對個行業比較悲觀,個人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根本不重視。
雖然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機床行業是所有行業的基礎行業,但從n年前機械、機電部就撤掉了,當年的n多家企業就成了沒娘的孩子,自生自滅了。
為什麼呢?
機床行業是個大周期產品,一台機床產品從設計、生產、安裝調試、驗收直到正常使用,沒有個三年下不來(這是說的非標產品)。
而高精度的機床更是如此,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現代市場下,想做好做精很難,主要是企業耗不起。
也就是說,即使企業能做好做精的能力,也不去把做好做精當作組織生產的最高目標,而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最高目標。
2、人材流失嚴重。
因為此行業待遇超低。
有多低呢?設計人員、工藝人員、技師的工資,絕對比不過售樓小姐或賣車先生,總工的工資多數不如藥店的店長。
但是此行業又是個累死人的工作,死的腦細胞太多,腰肩盤、風濕性關節胃、滑鼠手、高血壓各種疾病,而且風險還大,你們以為機床做出來就能驗收合格啊?查下國家標準一個合格的機床有多少檢驗項目?
所以,與本人一起畢業或參加工作的,都茅塞頓開的比較早,轉銷售的轉銷售,轉行的轉行,轉管理的轉管理,還在搞技術的已經基本木有了,為什麼?糊口太困難了。
我們是搞設計的,便是設計和設計不一樣。機械行業的設計,如果有同行的話可以發表下感想。
這個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工作,專業知識要夠,要製圖,要知道標準,一天到晚對著台黑漆漆的電腦屏幕畫呀畫。而機械圖紙的複雜程度也不是一般人能想像的到的,特別是機床相關的。
但是,機械設計不值錢啊,同樣的設計工作,機械設計的工資絕對搞不過廣告設計、動漫設計、建築設計,甚至都高不過設計名片的。
在這種現狀下,年輕點的,有迴旋餘地的,誰也不會在設計口做一輩子。
因為公司年長的一輩的辛苦他們是看的見的,50歲多的老工程師,帶個老花鏡審圖的時候,總不會比那此50歲的拆遷農民出國旅遊來的舒服。
不在中層以上的員工,到老也不過5K多的工資,養家糊工而已。做設計工作的社會價值已經沒有多少了。
一個真實的例子:
公司一個女同事(機床行業一般都不待見女工),在公司一月三四千元做設計好多年,後來覺的也沒什麼發展,出去賣保險了,不到三年,月薪已經是接近3萬元,做機械設計,即使你是設計飛機坦克的,月薪估計也不會有這些。
工資決定了你的社會價值,這樣的工資,已經決定不會有高端人材能做的住冷板凳了。
以上是社會因素。
而在一個公司里,設計也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工種。雖然,對於產品來講,設計是源頭,沒有好的設計,肯定不會有好的產品,這是人人都知道的。
但是現實是,無論哪個公司,設計也是被踩在最低層的,工資不說墊底,但肯定搞不過銷售、採購、外協等部門,設計又是清水衙門一個,不像前三個部門還有點回扣外漏什麼的。
領導看什麼?銷售業績是他們最關心的,少花錢是他們最關心的。這間接導致了公司內部設計人材的流失。
3、高校培養方向有問題。
單位年年招人,最低學歷研究僧,當然最高也特么的是研究僧,博士僧也招不來,除了外語哇哇好,其他基本一踏糊塗。
多數培養一年多稍稍複雜的圖紙畫不明白(或者本身也不想看明白,因為現在安份做設計的人本身也少),三年多還無法獨立承擔項目……一堆老頭也是只能無力搖頭嘆息,大學都學什麼去了。
他們可能不知道,現在哪個學科不是以培養英語為主?專業課?及格就好啦!找工作時又不看你專業課,有沒有四六級才是企業最關心的(也不知道企業招聘人員腦子長哪兒去了)。
並且,很多搞設計工作沒幾年的,一看設計工作沒前途(錢途),要麼跳槽了,要麼換部門了。
另外,參與過幾個與高校合作的項目,看看那些高校出的傑寶方案,真特么的哭笑不得,其實方案可不可笑並不重要,關鍵是要有國家的紅票票,高校有錢啊。
4,用戶(市場)的選擇。
機床行業是個較務實的行業,沒有高成本肯定做不出好東西的。
這與電子行業或奢侈品行業不同,水果手機可以8000元的手機只需要2000元的成本,但是機床不行,你要達到200萬機床的精度及性能要求,無論是誰去做,你都不可能用僅用20萬的成本 。
什麼意思呢?
比如一台機床,德國成本200萬,賣300萬,那麼同樣精度及性能的產品,由中國人來做,也必須要成本200萬,而且由於各方面的技術限制,可能成本還要遠遠高於200萬。
這也就是我開頭說的,可能能做,但不太計較成本。
但問題來了,兩台機床,如果性能精度基本一樣,德國與中國價格一樣,用戶會選擇哪個?這就好比手機,如果配置差不多的蘋果賣的和小米一個價,你會選誰?
老闆都不傻,能賺錢是目的,「反正我做好了也沒人買,我做那麼好有毛用?」
這種情況已經好多年了,但這兩年這樣低質低價也不也難做了。
為什麼?因為非本土產品,如彎彎的,棒仔的,阿三的,最近幾年價格越來低,品質還尚可,逼的國內廠家的高場份額越來越小,於是不得不產業升級了。
但升不升的上去就不得而知了。
5,研發無動力。
現在都在喊工業4.0,好吧,一台機器人,我們能做什麼呢?伺服電機做不好,rv減速機做不了,汽缸密封件做不了,系統?甭想了,能賣給你就是給你面子。
不在此行業內混不知道,但我可以告訴大家,機床就是由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組成,但就是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我們沒做好。
汽缸,多特么簡單的原理,但台灣一支行程150的帶導軌氣缸就要2000元。
skf密封圈,一看就是個大塑料圈,800規格的要3000多。
fag的軸承,90內徑的,敢要4000多,還限量供應,愛買不買。
有時我看著這些東西都生氣,這麼個傑寶玩意值我一個月工資?但是沒辦法,不用不行。
而我所悲觀的是,我們現在對這些看似普通的東西重視不夠。國家會出錢讓專業機構搞塑料圈嗎?反正我沒聽說。
軸承,有個洛研所,但軸承嘛,民用還可以,普通機床也行,高檔的不沾邊。哈瓦洛三家反正咱是不敢用。
絲杠,導軌,伺服電機用系統,dd馬達倒是專門機構,一般是高校,但高校是以寫論文搞經費為主要目的的,東西好不好,有沒有進步 ,誰曉得。反正目前還沒有頂事的。
所以,現在這個行業有點怪怪的,像這些東西,比如高性能軸承,自己做吧,成本高還不如國外的好用,不自己做吧,又怕被國外掐脖子,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國家也認識到這點,但沒見有相應政策。
小公司不會有這個責任,誰愛研發誰研發去,不管我們的事。
大公司,研發也要成本啊,而且很有可能是個無底洞,或都東西弄出來了,成本比人家國外的賣價還要高,所以,也在糾結。
說到這兒,不得不說一個事實,我們這個行業,現在某些水平,都不如80年代以前的。公司檔案室,滿滿的一層樓的圖紙,有幸去翻閱過幾次,那水平……不得讓人佩服。
想想那時候沒有電腦,也沒有現在這麼牛B的設計軟體、分析軟體、仿直軟體,全部用手工畫圖,竟然能做出那麼優秀的產品。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機床是典型的機電一體化產品,而且一直在電進機退,比如車床,現在床頭基本上都一個伺服電機加個動力主軸完事,而老機床,光是床頭變速箱里那一堆齒輪、變速機構就讓很人頭大。
從這點上看,中國不缺這方面的人才,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方而的人才不再屑於去做這一索然無味的行當了。
所以,中國機床行業如何發展,如何改變現狀,是一個非常值的深思的問題。
【二】
有人誤解我的本意。對於我們民族的智慧的是十分有信心的。現在這個行業確實存在問題,這也是客觀事實。有些抬杠的或非本行業的,很難跟你們說明白。
說實話,我在這個行業幹了15年,對這個行業的感情不是你們能比的。正是熱愛這個行業,所以才對這個行業的發展比較觀注及擔憂。
如果我有「管我屁事」的心態,那也不會在這兒浪費時間。
我始終認為,將人類從繁重的為生存而勞作中解放出來的正是各種各樣的機械。機械行業是所有行業的基礎,而機床行業又是機械行業的基礎。
想想我們小時候,80年代,農民秋收或夏收,沒有一個月的時間繁忙勞作是完不成的,而現在,你只需要站在田邊,看著聯合收割機,一家人忙活半個月的活,機器不需要一小時就搞定了。
現在,我們的衣食住行各個行業無一不是由各種機械完成。但在中國,搞機械這行的,決不是什麼高大上的工作,又苦又累,還不體面,工資還低。
而且最近幾年這種趨勢有所加劇,企業很難招到能沉下心來鑽研技術的人。其實大家也沒辦法,放在十年前,說你是高級工程師,還覺的挺有面子,放到現在,笑笑而已。
不是說所有搞技術的人都是勢力眼,像我這樣依然在這個行業堅持的人也不少,一方面是喜歡這個行業,另一方面也愛好搞機械。
但不能說沒有想法,十年前,工程師的工資不說最高,也能吃個平均數,現在呢?這個行業工資水平偏低是普遍現像,不是個例。
基於以上原因,會形成一個比較可怕的後果,那就是精英人才很少甚至不再往這個行業流入。對於一個企業來講,無所謂,如果放大到全國呢?
這樣的例子已經有發生在身邊的。
我的一個同事,研究生畢業,08年參加工作,絕對是搞機械的天才,小夥子理論棒,計算分析模擬無一不精,搞計也機靈,點子多,每個同事都看好他,覺的他在這個行業肯定大有前途。
但是在15年的時候提出辭職,去了一家作文案之類的文字工作,因為那家開出的工資是這邊的兩倍多。
對於個人來講,無所謂,多掙點錢而已;但對於行業來講,損失了一個人才;對社會來講,培養一個機械專業的研究生去做文字工作,對社會資源豈不是極大的浪費?
就像我說的那個去做保險的同事一樣,早知道去賣保險,還上大學幹麼?浪費四年時間加四年學費!
另一個例子就是今年有同事的孩子高考,分數很高,但在報專業的時候,機械相關專業根本不在考慮之內,因為同事覺的搞機械沒前途,相信這樣的不在少數。
這又無形之中阻擋了人才住這個行業流入。如果這是一個社會現像,請想想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另外,有些人說到人工智慧及3d列印,我可以簡單說下個人看法,哪天有時間再詳細補充。
機械設計,故名設計,是因為這是一項創造性勞動,也就是說只要計算機沒有創造性思維,那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起碼現階段還看不到希望。
如果想像有一天,我對著電腦講我需要個什麼樣的產品,需要滿足什麼樣的功能,那麼電腦自己完成設計工作,估計要等到量子計算機出來以後了。
3d列印,以後有可能達到要求,但現在還不行。
因為機械中,不同的零件對材料的力學性能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有的零件要抗拉,有的要抗壓,有的要抗剪,有的要耐磨,有的要耐疲勞等等。
甚至有的零件還要求同一個零件上不具有不同的力學性能,比如最常見齒輪,一般要求齒面要非常硬,要達到洛氏58度以上,因為要耐磨,但齒根及齒芯要有韌性,否則有衝擊時會打齒。
要知道硬度和韌性是相互矛盾的,所以要實現這種要求必須經過合理選材及合理的熱處理實現。
目前,金屬3d列印精確達到幾何尺寸(表面粗糙度及幾何公差)要求尚且困難,要同時兼顧材料牌號及零件力學性能,目前技術恐怕有還無法實現。
【三】
本文無意去引起什麼爭論,也沒想到寫這麼長,只是有感而發的一些個人的看法,比較主觀,是個人在這個行業內的切身感受而已。
但從回復觀點看,很多人並非內行,一味的為噴而噴,其實根本沒有必要。
因為國家的發展強大是大家看的到的,我們不否認目前國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但問題存在就是存在,或是我們感覺存在,因為每個人的視角不同,看到的問題也不同。
最近十年來,我覺的白電、汽車行業的發展就是值得稱讚的,特別是白電行業,目前國產品已經有絕對的優勢,質量不錯,價格合理。
但為什麼作為工業基礎的機床行業存在困境呢?
我覺的這是行業差別的問題。下邊將以一個簡單的對比,盡量不涉及專業術語的方式給大家講一下,文字組織能力不行,希望能說的明白。
還是以軸承為例,說國產軸承不行,也是有條件的,那是針對我們這個行業。
軸承,大家覺的結構很簡單,內套外套加滾動體,但是如果我告訴大家僅僅深溝球軸承(軸承的一種,應用最廣泛,行業內稱6系軸承,因為此類軸承的代號都是以6開頭的)的滾道設計就可以寫成一本書的話,您覺的還簡單嗎?
我從兩個應用上說明,一個是普通汽車,一個是普通機床。大家知道汽車目前一般20萬公里不用大修,軸承也不用換,是不是覺的軸承很NB呢?
如果我們計算一下,汽車跑20萬公里,在這20萬公里內按平均時速50km/h計算(實際可能比這個數大很多),那麼軸承的壽命校校核可按2e5/50=0.4e4=4000小時去計算。
4000小時什麼概念?
如果放在機床行業,也就是說一台機床按日工作8小時設計,不到2年的使用壽命。請問誰家設計的機床會按不到2年去設計?恐怕連合格都難。
其實,壽命倒在其次,國產軸承也沒問題,最最主要的是精度、精度保持性及可靠性這三個指標。
最普通的車床,合格產品其主軸的跳動要求不會超過2絲(絲,長度單位,1絲=0.01毫米,有的地方也叫1道或1維,地區不同,說法不同,形像一點的說法,1絲約等於頭髮直徑的十分之一)。
當然,就算是這麼高的精度,國產哈瓦洛(哈軸、瓦軸、洛軸,代表國內軸承最高綜合水平)也能滿足需要。
但機床還要求長時間保持這個精度,或一年,或三年,好的機床甚至能到10年精度不怎麼變化。這就對軸承有挑戰性了,國產軸承目前要同時達到這三個指標,目前看來確實有困難。
另外,好點的機床,其主軸跳動不到1絲,如普通磨床,一般要求千分之三到千分之五毫米。這是非本行業內的人很難有概念的。
另外,軸承的選用,還要考慮公差的一致性、互換性、精度一致性等各方面的指標,如果單個軸承精度達標不行,因為機床主軸採用的都是組合軸系(主軸上有一堆各式各樣的軸承),如果各個軸承的精度都達標,但一致性不好,也不行。
說到這,不知道大家對我們不得不高價採購國外軸承有沒有理解?可能從機床部件上拆下來的報廢軸承,再裝到汽車(如果能裝的上的話)還能用10年,但機床不行。
機床對於軸承的考核,不是壽命考核而是精度考核,只要軸承精度失效,那就意味著機床功能失效。
同樣,減速機也是這樣的,普能減機,基本不回考查其傳動精度、傳動平穩性、反向間隙(俗稱背隙)等指標,但機床上用,這是必須考查的,同樣也要考查其精度保持性、互換性等一堆指標。這樣,國產的又面監挑戰了。
再說一下,機械行業,特別是機床行業,是個務實的行業,不是吹吹牛B,喊喊口號就能做到的。
並且,機床又是個綜合性比較強的行業,涉及的領域有冶金、材料、物理、化學、電氣、加工、工藝、熱處理、微電子、數控技術等等各領域。任何一個環節有問題,都會影響整體性能。
※機床的祖先是誰,看完後驚呆了!
※製造業德國靠裝備,日本靠人才,美國靠數據,那麼我們中國究竟可以靠什麼?
TAG:機械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