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只有在春天,「婺源」與「嘉陽」才化作一對心照不宣的近義詞!

只有在春天,「婺源」與「嘉陽」才化作一對心照不宣的近義詞!

撰文、攝影:水冬青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吟誦著唐詩宋詞,在如絲如網的纏綿春雨中,我追尋著春天的腳步,從粉牆黛瓦的婺源,一直到穿越時空記憶的嘉陽。那漫及天涯的油菜花,流光溢彩,耀眼奪目,放眼望去,與天相連。這裡的春天,是一片花的海洋,油菜花盛放的日子也是春日元素最動人的時刻。

婺源: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不確定感...

「沃田桑景晚,平野菜花春。」大塊色塊構成的花海交織成了一幅美麗清新的田園詩畫。

婺源的春天,就像是一幅溫潤的水彩畫,白牆黛瓦安然坐落在菜花深處。

婺源,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境內林木蔥鬱,峰巒疊嶂,溪流潺潺,古建築林立。漫步其中,青林古木之間處處掩映著飛檐翹角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小橋流水人家意境渾成。

萬紫千紅總是春

每年三月的熏風吹過後,村頭田野農家,各種花一片連著一片恣意地開放了。金燦燦的油菜花、雪白的蘿蔔花、素雅的梨花、粉嫩的桃花,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野花競相綻放,奼紫嫣紅。

古樸精緻的人家前,滿眼春色

婺源境內古風猶存,古建築古廊橋遍布全境,每一個古村都有著一段昔日的輝煌。慶源村,一個深藏在大山內充滿田園牧歌式的唐代古村,位於婺源縣東北部的段莘鄉。這裡峽谷深幽,寬如太行之盤谷,美如武陵之桃源,故有小桃源之稱,村口「別有天」古亭內現存的古人絕句「空山隱卧好煙霞,水不通舟陸不車,一任中原戎馬亂,桃源深處是吾家」生動地描繪了古村的地理特色。

包圍在層層疊疊菜花田中的慶源村

(向左滑動查看完整圖片)

踏入村內,雞犬相聞,一條小溪串村而下。溪中建有7處石碣,沿溪人家在漣漪中時隱時現。27座石橋木橋跨溪而建,古老的青石板路沿溪鋪設,溪畔涼亭內黃髮垂髫,其樂融融。溯溪而至村後一座古藤纏繞的二層石拱廊橋,造型古樸獨特,橋上文人騷客留下了各種文筆優美的對聯牌匾,至今仍令人回味無窮。

春色綻放在古村的每個角落裡

在一千多年的悠悠歷史長河中,古村養育了不少名流官宦,其中以明清時代的詹氏家族最為有名。穿行於古村中,「大史第」、「大夫第」、「資政第」等達顯貴人的舊居古韻猶在。每當三月村前村後大片油菜花盛開之時,慶源人家籠罩在一派「金山、銀海、胭脂雲」中,世外桃源在這裡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距離婺源縣城25公里的江嶺有著婺源最壯觀的田園風光,海拔1000米的山上梯田縱橫,錯落有致。沿著盤山公路而上,金燦燦的油菜花布滿了每片梯田,優美的弧線,蜿蜒的小河,河邊白牆黑瓦的古村落,構成了一幅360度絕美畫卷。

花海中的江嶺古村

在江嶺的每一步都是在花海中倘佯,一棵棵平凡的油菜花在這裡彙集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淹沒了山崗,淹沒了田野,淹沒了村莊。從山頂拾級而下,景隨步移,每一步每一角度都有著不同的風景,不同的驚喜。習習春風中,金色的花海潮起潮落,油菜花的香味似乎已滲透入每一個毛孔,在這裡邂逅的是驚艷。

古樹下,靜待光陰的流轉

石城的秋天是攝影人的最愛,火紅的楓葉掩映著粉牆黛瓦的徽派建築,熱烈而不張揚;我更迷戀石城的春天,煙籠青山,綿綿細雨,如絲如霧,飄灑在天際,人在花中,花在霧裡,亦真亦幻。

雨中的石城,乾淨清爽

位於婺源縣西北古坦鄉境內的石城村,據說村頭有石壁,岩如古城,故名為石城。城內有程村與戴村兩村,程村三面被高大的古楓樹所環抱,清晨時分,薄霧懸掛在楓樹半腰,若隱若現,炊煙裊裊中,金黃色的陽光透過晨霧灑在粉牆黛瓦的古民居上,眼前的一切都如夢如幻。

煙雨迷濛中,不知誰家姑娘點綴了春色

找個細雨輕飄的清晨,一個人走在青石鋪就的幽邃小巷中,手撫古老而又精美的雕花門窗,突然有種穿越時空回到過去的不確定感

飛檐翹角的徽派建築,素樸大方

菊徑地理位置非常獨特,是個典型的水環山繞型的村莊。一條小河幾乎繞村一周,四周為高山環繞,新建的柏油公路沿著小河繞村而過,幾條古老的木板橋就是出入的通道。穿過村口的古廊橋,村內小巷高窄長密,腳下青石板回蕩著寂寞的腳步聲,爬上對面小山坡,整個村莊盡收眼底,春日的陽光慵懶地灑在這寧靜的小村裡。

菜花香里的菊徑村

「青山水綠織錦繡,黃毯蜿蜒有人家。舉步猶恐驚晨露,拂衣暗香是菜花。」理坑的清晨,讓我體味到了一種完全不可言喻的美好情感。走在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中,走在煙雨飄渺花枝亂顫的田野中,每一個不經意的回眸都能讓人沉醉不已。

建於北宋末年的理坑村,青山環繞,花海芳菲

青石鋪就的小巷在煙雨朦朧中,悠長而寂寥,倘佯其間,心底渴望能遇到一個如丁香花般的姑娘。兩旁是斑駁的馬頭牆,不知誰家剝落的黑漆大門內隱隱傳來朗朗的讀書聲,濃濃的書香氣滲透進這北宋古村內的每一塊青磚古瓦中……

門前清澈的小溪,是村裡婦女們浣衣之處。

春天的婺源,正是「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薄霧氤氳中,把黑白兩色演繹到極致的徽派古建築在花叢中更顯淡雅。農家、小橋、流水、煙雨、菜花,組成婺源春日最動人的元素。

紅杏枝頭春意鬧

如果沒有了油菜花,婺源只是一個尋常的徽派小鎮。如果沒有了婺源的古建築,沒有了那濃厚的人文歷史和古老的故事,油菜花再燦爛也難以令人駐足。婺源的美,正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組合。

婺源還有眾多的古村落,一個個都如畫里鄉村,溫軟如玉。

鄉村高高的油菜花與古建築組成了婺源最動人的春色。

嘉陽:這裡的時空猶如老人遠去的背影

嘉陽,開往春天的古老蒸汽小火車。

我是一條出生在春天的魚兒,春天也是自己最為迷戀的季節,而四川嘉陽的春天更讓我體味到了一種完全不可言喻的美好情感。

雨天的鐵軌,反射著寂寥的冷光

陽春三月,細雨霏霏,為了避開了周末人流如鯽的熱鬧場面,我在山裡的油菜花還沒最後盛放的時候來到嘉陽。在無邊無際的細雨中沿著鐵軌靜靜走著,春雨讓一切景物都變得溫潤柔和。反光的鐵軌向遠方延伸著,不見盡頭。觸摸著一朵沾滿雨露的菜花,看著一列列古老的蒸汽小火車從身邊慢慢爬過,時光也似乎在這一刻停滯不前。

古老的蒸汽火車從菜花田裡穿梭而過

嘉陽小火車是目前全世界唯一還在正常運行的客運窄軌蒸汽小火車,有「工業革命的活化石」之稱。在全球蒸汽機車幾乎絕跡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珍貴。

建於1958年的芭石鐵路初時主要承擔煤炭運輸任務,60年代初開始加掛客車車廂,從此小火車每天往返於芭溝老礦區至瀕臨岷江的石溪鎮之間,成為礦區職工、村民等數萬人進出山區的唯一交通運輸工具。

午後的陽光靜靜地灑在小軌道上

隨著煤礦資源的枯竭,小火車成為嘉陽煤礦的包袱,幾次都面臨著停運的命運。直到被外界發現而轉變成現在的旅遊用途,小火車才得以保存至今。除了節假日不斷湧來的參觀人群,平時更有不遠千里來自全世界各地一批批蒸汽火車愛好者在這裡痴迷地追逐著小火車的蹤影。保留這列小火車,就是保留一段歷史,保留一種文化,保留一筆財富。

小火車從隧道中呼嘯而出

嘉陽小火車全長19.84公里,鐵路依山環繞而建。春季沿途大片油菜花盛開,路邊一個個村落雞犬相聞,黃髮垂髫安坐其間。山裡清新的空氣從沒有窗扇的窗洞里湧進,趴在窗口靜靜看著美麗的風景從眼前慢慢掠過,鳴響的汽笛聲打破了山谷的寧靜。

月亮田,因鐵路旁的梯田形似月亮形狀而得名

穿行於崇山峻岭的花海之中,老鷹嘴的險峻山洞,菜子壩的C型大彎,蜜蜂岩的「人」字掉頭,亮水沱的彩虹乍現,一路風光旖旎,令人目不暇接。

蜜蜂岩站,這裡因地形狹窄列車不能轉彎,於是必須使用「人」字形機車調頭方式,觀光班車會在此讓遊客下車觀看火車調頭和手動掛鉤。

亮水沱,這裡是觀賞小火車穿越山谷、堤壩和水庫的地方,旅遊列車會在此停車讓遊客觀賞太陽光折射在蒸汽上時形成的七彩彩虹

小火車一路經過8個小站,在一個個簡單古樸的小站,汽笛鳴響聲中,巨大的車頭吐著白煙,喘著粗氣,拉著十幾節簡陋的車廂,哐嘡哐嘡慢慢停在我們面前,頭頂上隨之飄落一層厚厚的煤灰。早已等候在簡陋小站的村民和職工們趕著豬羊挎著雞鴨山貨和在外面購買的商品擠進窄小的車廂,列車員隨手把門一關火車又慢慢開始爬行了。

黃昏時分,司乘人員正在忙著開車前的準備。

小火車已經融入鐵路沿線群眾的生活,探親訪友、出行購物都離不開它。小火車是他們成長的歷史見證,更是他們情感的寄託。

站台上可以看到村民帶著各種商品擠進火車,非常有老電影的畫面感

孩子們放學後打鬧追逐著運磚的火車

在這些小站里,芭蕉溝是其中保存完整最具特色和風情的礦區工人村落。「說起芭蕉溝,心裡涼悠悠,跟著工人走,又有煙兒抽,再過三五年,還有娃兒逗」,這首流傳於解放初期的民謠,印證了芭蕉溝歷史上曾經有過的輝煌。

這裡的時空猶如老人遠去的背影。

芭蕉溝環境優美,藏於深山一隅,非常寧靜。這裡最具特色的是眾多保存完整、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這些建築大多修建於20世紀50年代,既有當年中英合資辦礦時修建的歐式建築,也有中蘇合作的蘇氏建築,夾雜在原有的傳統民居里,記錄和見證了工業文明的發展和衰落。

一群退休老人在蘇氏建筑前玩球,這裡是他們付出青春的地方,這裡也是他們安度晚年的地方

由於當地煤炭資源的枯竭,年輕人大多已經離開這裡,只剩下為數不多的老礦工留在這裡,慢慢老去。小火車旅遊的興起讓芭蕉溝重新煥發了青春,客棧飯館應運而生,老建築也得到了相應的修繕。

黃昏時分芭蕉溝的中福場老街一片寧靜,老式的地磚上微微反射著黃昏的暖光,老人老街老場景能把人帶入過去。

只有當黃昏遊客散去時,一個人漫步在蘇氏建築群里,看著牆上遺留下來的文革標語,聽著牆上高音大喇叭傳出的新聞聯播,恍然以為自己又回到了那個時期,那個充滿動蕩不安的特殊時期。歷史的烙印深深印刻在這裡的一磚一瓦中,印刻在礦區內每一位老人的心裡。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地理中文網 的精彩文章:

太神奇!這種古老的交通工具——樹根橋,要15-30年才能建成

TAG:國家地理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