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似曾相識桃花源 美池桑竹下團村

似曾相識桃花源 美池桑竹下團村

也曾相識

 世外桃源

譚詠麟 

00:00/05:23

婁底市新化縣奉家鎮下團村被稱為「古桃花源」。這裡具有苗瑤特色,古村落保存完整,村莊坐落在山谷之中,小溪穿過,桃林掩映,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桃花源記》所描寫的時間地點人物和時間與新化縣奉家鎮下團村的自然特徵、人文歷史和家譜記錄貌合神符。這裡曾是瑤人聚居的地方,大多姓奉,相傳為季昌的後裔,位於下團村的奉氏宗祠里供奉著這兩位始祖的聖像。居住在這裡瑤人,在宋、明王朝的逼迫之下轉為漢族,但現在依然保留著許多傳統的瑤族文化特質。村民熱情好客、民風淳樸、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簡直就像陶淵明親臨現場進行照相式的描述。

來到進入下團村的那個豁口,頓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駐足居高臨下俯視下團古村落,自會驚嘆:大自然的偉力將四周高高拔起,中間又深深凹陷,成為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盆地!進入小盆地中,躍入眼帘的是依山腳延伸的板屋群。青色的瓦面及白色的屋角爪,在群山環抱的背景中顯得格外新奇。人行道的兩旁栽滿了野櫻桃樹,雖然是寒冬,落光了葉子,但枝條上蓄滿花蕾,掛著晶瑩的水滴,煞是好看。

村中山河,長約千米。徜徉河岸,不知水從何處流來,又流向何處。順流來到出口處,映入眼帘的與陶淵明《桃花源記》的行筆路線的描寫極為相似。正是「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正因為如此,粟海寫出了《古桃花源新考》。文中寫道:「從漵浦乘船至江東,棄船沿溪而上,兩山夾峙,櫻花、修竹漫山遍野,極狹處不過七尺,且荊莽叢生,藤蔓幾乎掩蓋整個溪流,真有山窮水盡之感。如此七折八拐,時而縱跳跨越,時而匍匐攀援,好不容易來到豁然開朗處——奉家山下團村。入口處名水口山,谷底不到七尺寬,現留下古時架木橋鑿入的小石孔。此中境地,與《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路線、自然風貌十分相似。」

到過下團村的人,都會被這裡山清水秀、綠樹成蔭、風清氣爽、庭院乾淨的生態環境所吸引。

下團村沒有喧囂、嘈雜和浮躁,也不見攤販和交易,更遠離金碧輝煌和燈紅酒綠,呈現給大家的是小橋流水和人家,恬靜、安詳和淡定,精緻、靈性和秀美,既有動靜自如的自然風韻,又有一方山水孕育一方風氣的氣度,儼然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色。無論春夏秋冬,屋子是關不住人的。2018年湖南衛視《新春走基層》直播地點選定新化縣奉家鎮下團村。

下團村有個坪溪長壽村落,凡在下團住宿的遊客,大多是會去坪溪走走的。

群山穩重,溪水靈動,文化底蘊深厚,鄉風民風淳正、濃郁,是下團這方水土的特色。古桃花源景區即下團村,過去是苗、瑤聚居的地方,在宋、明時期逐漸轉換為漢族。村裡絕大多數為奉姓人,據《奉氏族譜》記載,是秦朝季昌公的後裔,因為反對商鞅變法躲避追殺輾轉來到此地,隱「秦」為「奉」。據粟海教授等專家考證,下團村是《桃花源記》的創造原型地,2011年,相繼獲得了「婁底市最美鄉村」「湖南省特色旅遊名村」的榮譽,2012年,獲得了湖南省「綠色村莊」稱號,2013年,被農業部評為「美麗村莊」,後被評為「中國最美鄉村」,2014年被住建部評為「中國傳統村落」。 2015年4月,下團民居村落被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下團村文化底蘊較為深厚,主要體現在民居建築、特色餐飲(雙碗雙筷,疑是皇室傳統)、農耕文化、民俗演藝等方面,大家有所了解的可能是山歌、地龍、花棒、儺戲。

翠竹青山、桃花掩映、迤邐板屋、青石小路、古風依依、粼粼清水、縷縷炊煙……每到桃花盛開的季節,就彷彿走進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里,你或許會發出由衷的感嘆:好一個世外桃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任逍遙影像 的精彩文章:

TAG:任逍遙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