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認知之工商銀行2017年報解讀

銀行認知之工商銀行2017年報解讀

銀行是一個「同質性」很高的行業,分析一家銀行,就能了解這個行業的整體情況。

為此,我們選擇了龍頭股:工商銀行。從它2017年的財報來認識一下「銀行」。

銀行財報一開始都會給出幾項「財務指標」。需要關注的已經標註了,它們分別代表:「盈利能力」、「成本控制」和「風險」。

工行2017年財報有3個亮點:

① 總資產回報率雖然持續下降,但在整個行業中依然排第2,只比招行的1.15%少一個基點。

② 凈利息收益率提高,成本收入比下降,成本控制更好,經營效率提高。

③ 不良貸款率5年內首次下降,資產質量提高。這也是銀行業2017年的整體改變。

具體來看,工行大部分公司貸款貸給了中小(微)企業。而在貸給中小(微)企業的全部貸款中,又有57.04%貸給了中型企業。中型企業對銀行很重要。

轉到個人金融上,私人銀行聽起來很牛,但私人銀行的資產其實只佔個人存款總額的16%,剩下的84%還得指望老百姓。

另外還有兩個「驚人」發現:

① 工行做的電商「融e購」聲量不大,但2017年的累計交易額只比「京東」少一點。

② 工行做的網路融資,融資餘額超過了8400億元,比宜人貸的10倍還要多。

民營公司跟銀行,真的沒法比。

再來看《利潤表》,它回答了一個問題:銀行從哪兒賺錢?

先看營業收入,「利息凈收入」絕對是大頭。利息凈收入≈放貸賺的利息-存款支付利息。

放貸賺的利息,大部分來自「公司類貸款」,只有31.88%來自「個人貸款」;存款支付的利息,給公司和給個人的,一半一半。

銀行為什麼從「個人」身上賺得少,而支付的卻不少呢?這是因為公司和個人存/貸款的結構不同,具體到下張表裡看。

營業收入的另一部分主要就是「銀行卡的手續費」,隨著銀行優惠力度加大,這部分營收的比重會降低。

銀行營業支出的最大部分是「職工費用」。

現在回答剛才的問題:為什麼銀行從「個人」身上賺得少,而支付的卻不少?

從《資產負債表》上可以看到:銀行的大部分貸款給了公司,特別是「中長期公司類貸款」;貸給個人的很少,並且還主要是房貸。企業中長期貸款的央行基準年利率是4.9%,而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基準年利率只有3.25%。

給個人貸的少,利率還低,銀行從個人身上當然賺得少。

再來看負債中的「客戶存款」。首先,公司存款和個人存款的量差得不多;其次,公司存款存「活期」的多,而個人存款存「定期」的多。所以,這兩點就決定了銀行給個人用戶支付的利息,不會比給公司的少很多。

這麼說,個人用戶對銀行來說,是不是沒什麼價值?

當然不是。個人用戶有個很大的價值:「降成本」。

銀行的現金流大部分來自客戶存款,而個人用戶的存款(特別是活期存款)就是銀行可以以最低成本拿到的現金。

民生銀行在吸納個人存款上就比較弱,所以它只能從其他渠道以更高成本拿資金,「成本收入比」肯定也就高很多。

最後,銀行股的分紅確實比較高,佔到籌資活動現金流出的10%。

工行這次的分紅方案就很大氣:每10股稅前分紅2.408元。已經買了工行股票的朋友,最少也能分到20多塊。

總結:

從財報上看,銀行業已經度過了2016年的「整體退步期」。2017年,它們的營收增長,不良貸款率也開始下降,銀行業重新步入發展期。

從營收和支出來看,公司類客戶更能給銀行「創造利潤」;但個人用戶對銀行同樣很重要,因為個人存款能「降低成本」。

除了存/貸款業務,銀行的業務線還很廣。比如,工行旗下就還有電商「融e購」、保險公司「工銀安盛」。

憑藉銀行的資源和優勢,這些業務常能取得驚人的業績,而它們卻鮮為人知。所以說,雖然「銀行」對我們來說很熟悉,但它們的「價值」還需要繼續發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煙台財哥 的精彩文章:

TAG:煙台財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