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紅耳龜:全球最具威脅的100種外來物種之一

紅耳龜:全球最具威脅的100種外來物種之一

手機看文章請搜索公眾號「生物學通報」,或者加微信號:shengwuxuetongbao

史海濤 等(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紅耳龜,常見於寵物店或花鳥市場。然而,你知道嗎?它被列為全球最具威脅的100種外來物種,還是傳播沙門氏桿菌的罪魁禍首!寵物棄養、宗教放生、養殖逃逸等因素導致紅耳龜在野外普遍存在,為我國的生態安全埋下隱患。

規範管理,普及知識,

限制放生,刻不容緩!

紅耳龜(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1我國已成為外來物種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外來物種入侵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和全球生態系統的破壞,其嚴重性僅次於棲息地喪失而位居第2位,並可能上升到第1位。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生態災難和慘重的經濟損失已引起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不包括導致物種滅絕等隱性損失,外來入侵物種在世界範圍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超過4000億美元。目前,在40多個國際公約、協議和指導準則中均涉及外來入侵種問題,特別是在生物多樣性公約中呼籲所有締約國阻止引入那些威脅生態系統、棲息地或物種的外來種,控制或根除那些入侵種。

入侵我國的外來物種有400多種,危害較大的有100餘種。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物種中,我國涉及的就有50餘種。其中16種造成的農、林業直接經濟損失每年達574億元。我國已成為外來生物入侵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紅耳龜(

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

2紅耳龜被列為全球最具威脅的100種外來物種,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發現紅耳龜野生種群

紅耳龜(Trachemys scripta elegans)又名巴西龜,原產於美國中部。該種已在歐洲、非洲、澳洲、亞洲和美國原產地以外的美洲等世界範圍內成功入侵。紅耳龜在法國能忍受當地最寒冷的冬天,並成功繁殖,現已幾乎遍布法國所有的淡水水域,並對本土龜的生存構成嚴重威脅。該種在我國台灣北部的採樣出現率為36.0%,在中部達到52.9%,已明顯高於本地同域的所有龜類物種。甚至北到丹麥、加拿大的野外環境都有多處發現紅耳龜的報道。

黑斑刺鱉(

Apalone spinifera)

紅耳龜在20世紀80年代經香港引入內陸。由於該物種生命力頑強,極易飼養及色彩艷麗,價格低廉,極易銷售,因而該種的養殖遍及我國中南部所有省區,貿易則見於全國所有省份,包括西沙永興島(2008年1月筆者實地考察時所見)。海南、江蘇、浙江、湖南和廣東5省2005年紅耳龜的繁殖量約有2500萬隻。

該種不僅在市場上佔據絕對優勢,在長江、珠江和西湖等均有紅耳龜在野外的報道。普陀山2005年一年內共清理紅耳龜286隻。廣州環保部門也接到了紅耳龜在野外大量繁殖的報告。筆者在太湖、灕江、南渡江和廣東多處自然保護區發現野外生存的紅耳龜種群。著名影片《赤壁》(下)中諸葛亮用於測天象的「烏龜」實際上是紅耳龜。烏龜(Mauremys Chinemys reevesii)是我國分布範圍最廣和種群數量最多的硬殼龜,以至於「烏龜」已成為所有龜類的代名詞。但遺憾的是,在烏龜原本分布集中的地區卻難以發現烏龜,紅耳龜卻可隨手拈來。國家林業局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辦公室的負責人早就警告說:「如果有一天我們在野外見到紅耳龜,那中國的龜就危險了!」

枯葉側頸龜(

Chelus fimbriata)

3紅耳龜競爭和耐受逆境的能力很強,能與不同科的龜雜交,屬於典型的外來有害物種

紅耳龜為淡水龜類,也可在半鹹水中生活。雜食性,以魚、蝦、螺、昆蟲、蝌蚪、蛙、水生植物,以及水域附近鳥巢中的卵和雛鳥為食,可對當地的生物多樣性造成破壞。紅耳龜性成熟年齡早,繁殖力強,在其原產地的窩卵數是6~11枚,最多可達30枚,在台灣的初步調查發現平均為17.4枚。養殖實驗證明其繁殖力是烏龜、黃喉擬水龜(M. mutica)等本地種的數倍。紅耳龜在其原產地可達100隻/hm2的高密度聚集,並常與另外5種龜同時出現在一個環境,對高密度的環境和多物種的同台競爭有極強的適應性。

法國學者對紅耳龜與當地土著種歐洲池龜(Emys orbicularis)進行對比實驗,發現紅耳龜在爭奪食物和棲息場所方面占顯著優勢,並干擾歐洲池龜的繁殖行為。將2個種混養時發現,歐洲池龜體重下降,死亡率升高,而紅耳龜體重增加,成活率不受影響。我國眾多的宗教放生池無意之中成為紅耳龜與其他本地龜類物種競爭力實驗的一個理想場所。結果發現:紅耳龜的出現幾乎無一例外地使其他國內龜類滅絕。普陀山海印池所做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所有樣龜全部為紅耳龜,沒有發現在放生紅耳龜以前眾多的當地原生龜種。

歐洲池龜(

Emys orbicularis)

紅耳龜還是沙門氏桿菌傳播的罪魁禍首。養殖龜類的85%攜帶副傷寒類沙門氏桿菌,尤其是幼龜。該病菌會同時出現在帶病龜的糞便及其生活的水域和岸邊的土壤中,並被證明可經變溫動物傳播給恆溫動物,可在鳥類和獸類中傳播。美國每年約有1萬~300萬人感染此病菌,其中14%的病例由龜類傳染。

龜類雜交的現象十分普遍,包括親緣關係較遠的龜種間的雜交。紅耳龜在其入侵地同樣會與其他本土龜出現雜交,對當地生物多樣性遺傳結構造成污染。筆者2007年11月在廣州花地灣市場見到紅耳龜與不同科的我國本地種中華條頸龜(M. sinensis)的雜交個體。龜類入侵種已經或將要帶來的經濟損失是其養殖的利益所不能彌補的。

紅腹側頸龜(

Emydura subglobosa)

4許多國家十分重視紅耳龜的危害與研究,我國對該種入侵危害的研究有待加強

紅耳龜在其原產地的形態學、生理學和繁殖生物學等已有大量研究;在入侵地,除大量入侵報道和已有生物學知識及危害的介紹,還開展了很多人工實驗條件下紅耳龜與當地龜種的競爭對比實驗。

紅耳龜的危害在國外已受到高度重視。美國1975年禁止紅耳龜的國內貿易;歐洲1997年禁止進口紅耳龜;韓國2001年禁止紅耳龜的進口。我國進出口管理部門意識到問題的潛在危險,於2002年下發了《關於停止受理部分龜鱉類進口申請的通知》。《通知》明確指出:「為保證我國的生態安全,避免龜鱉類大量進口在我國造成外來種入侵,危及到國內瀕危龜鱉類的生存;同時也為防止外來龜鱉類帶來的疾病危及到人民(特別是兒童)的健康……決定自2002年的7月1日起,停止受理背甲最大直徑小於10 cm的任何龜鱉類進口申請。」但是行政許可法頒布後,此通知就被廢止了。每年有約800萬隻的紅耳龜通過各種渠道流入我國。

黑腹斑側頸龜(

Phrynops hilarii)

與控制外來種密切相關的2個國際規則(ISPS協議——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議)和(ITBT協議——貿易技術壁壘協議)中均明確規定:在有充分科學依據的情況下,為保護生產安全和國家安全,可以設置一些技術壁壘,以阻止有害生物的入侵危害。只有加強外來種和生物入侵的基礎科學研究,才能為保護國家安全和公平國際貿易提供科學依據。我國目前已有很多外來種侵入,國家亟需基礎科學依據和控制技術,以期達到對外來入侵種的可持續控制,提升我國在生物災害研究領域的國際學術地位。因此,開展生物入侵與外來種的相關研究是對國家發展有重大戰略意義的課題。

黃斑側頸龜(

P. unifilis)

我國本土的龜類物種與紅耳龜在相同環境生活的主要有烏龜、黃喉擬水龜、中華條頸龜和中華鱉(Pelodiscus sinensis)等約14種,占我國非海洋龜類的近1/2。競爭能力顯著較強且有很強雜交能力的紅耳龜一定對我國本土龜種產生嚴重的排斥影響;也會對所棲息環境的蛙、魚和螺等生物多樣性產生不利影響。我國對外來種研究的滯後是外來種能造成極其嚴重危害的一個重要原因。

紅頭側頸龜(

Podocnemis erythrocephala)

5其他龜類外來種在我國野外環境的情況同樣不容忽視

在5種危害或危險較大的水生外來入侵的脊椎動物種類中,龜類佔2種,即紅耳龜和蛇鱷龜(Chelydra serpentina)。迄今已有多處蛇鱷龜在我國野外發現的報道。筆者2008年5月在廣東象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現1例。對廣州和深圳市場的調查顯示,98%的龜鱉類物種為外來物種。每天僅從越南進口到我國的龜就有18.4 t。出現在我國市場的龜種越來越多,來源地也越來越遠,除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外,還有新幾內亞和美國。《我國貿易龜類檢索圖鑑》記錄了125種在我國貿易的龜類,其中98種為外來種。還有很多種類,例如鋸緣地龜(Geomyda spengleri)、平頂閉殼龜(Cuora mouhotii),在我國雖有分布,但貿易的個體大多來自國外種群,也屬於外來種。由於龜的長壽,加之不斷地向野外釋放,外來龜種也將在野外長期存在並危害當地環境,例如在天津東麗湖釣出1953年放生的馬來巨龜。

蛇鱷龜(

Chelydra serpentina)

寵物棄養、宗教放生、養殖逃逸等因素導致外來龜種在野外普遍存在,為生態安全埋下隱患,導致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缺乏對外來物種危害的認識。2008年初,在嘉陵江捕獲了原產美國的外來物種佛羅里達鱉(Apalone ferox),該物種性情兇猛,不僅取食魚、蝦、螺,也捕食蛙、蛇及其他龜類和鳥類。就是這樣一個會對本土物種有較大殺傷力的外來物種,卻被媒體作為野生動物救護放生的事例廣為宣傳。更有甚者,不少野生動物執法人員也誤將包括紅耳龜在內的大量外來種,作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放生到保護區等重要而敏感的自然環境中,這對生物多樣性的危害更大。由此可見,普及龜類鑒定知識,提高公眾對外來物種危害的認識是防止龜類外來物種擴散的重要方式。

黃耳龜(

Trachemys scripta)

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在生物多樣性面臨入侵物種威脅如此嚴峻的形勢下,光靠教育難以立竿見影。應當儘快制定相關的防止外來物種入侵法,規範管理,嚴格限制放生,特別是宗教放生。同時加強外來物種入侵研究,為立法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文章來源:史海濤,龔世平,梁偉,洪美玲,傅麗容,汪繼超. 控制外來物種紅耳龜在中國野生環境蔓延的態勢. 生物學通報,2009,44(4)1-3.

猜你還喜歡下列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學通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海域繁殖海鳥的現狀與保護

TAG:生物學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