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交出這些隱私信息,你就別想用知乎?用戶炸鍋,官方回應來了

不交出這些隱私信息,你就別想用知乎?用戶炸鍋,官方回應來了

文章來源於每日經濟新聞( ID:nbdnews)

這兩天打開知乎APP,你可能會被彈窗提示知乎上線了隱私政策。

通過隱私政策的要點簡介和11個章節條款,知乎逐一告知了將如何處理用戶的個人信息,並申明了保護用戶隱私的承諾。收集個人信息,將具體收集的內容告訴用戶,本應是一件好事,但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和質疑。

有用戶質疑,知乎為什麼要收集那麼多個人信息?另一方面,不同意隱私政策就無法繼續使用知乎,用戶說「不」的權利豈不是形同虛設?

知乎新隱私政策「不同意不能用」

網友:不如換成一鍵卸載?

下圖就是知乎的新隱私政策:

無論是使用APP還是網頁,這份隱私政策都會彈出來。

有網友發現,如果點擊「不同意」的話,則會跳出這個頁面:「我們將按業界成熟的安全標準,採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來保護您的個人信息。」

點擊「知道了」,會回到隱私協議的頁面。

也就是說,這份隱私協議,你只能同意,否則沒法使用知乎。

這操作也是讓網友忍不住吐槽了。不少人表示,只能卸載了。

那麼,知乎這份「一定要用戶同意」的隱私協議,到底寫了啥?

將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包括身份證號碼、聯繫方式

很簡單,知乎將收集用戶個人信息。

什麼個人信息呢?根據知乎隱私政策第1章第1節,用戶直接提供和知乎自動採集的主要有:

註冊信息。如賬號名稱、頭像(如有)和手機號碼等。用戶註冊知乎賬號時,知乎會使用手機號碼對您進行實名驗證。

附加信息。當用戶使用知乎附加業務功能時,還需要進一步提供包括但不限於個人身份信息、位置信息及其他提供服務所必需的信息。

位置信息。當用戶開啟設備定位功能並使用基於位置提供的相關服務時,知乎會收集有關位置的信息。該信息屬於敏感信息,拒絕提供該信息僅會使您無法使用與位置信息相關的功能,但不影響正常使用知乎的其他功能。

關鍵詞信息。當用戶使用知乎提供的搜索服務時,知乎會收集查詢關鍵字信息、設備信息等,為了提供高效的搜索服務,這些信息有部分會暫時存儲在用戶的本地存儲設備之中。

真實身份信息。包括用戶的姓名、身份證號、職業、有關身份證明等信息。如果不提供這些信息,知乎將無法提供相關服務。

聯繫方式信息。當用戶向知乎進行賬號申訴或參與營銷活動時,為了方便與聯繫或幫助解決問題,知乎會收集並記錄姓名、手機號碼、電子郵件及其他聯繫方式等個人信息。

用戶共享的信息。當用戶在知乎中使用第三方提供的服務時,將同意知乎允許該第三方收集您的賬號名稱、頭像及其他提供服務所必須的個人信息。

要用這些信息幹啥呢?按照其說法,是為了通過附加功能提升用戶體驗。主要包括:消息設置、郵件設置、推送通知設置、知乎實驗室等。

知乎保證,「目前,除法律法規、法律程序、訴訟或政府主管部門強制性要求外,知乎不會主動公開披露您的個人信息,如果存在其他需要公開披露個人信息的情形,我們會徵得您的明示同意。」最後,知乎還表示,「您使用或繼續使用我們的服務,即意味著同意我們按照本《隱私政策》收集、使用、儲存、共享、轉讓和公開披露您的相關信息。」

而在知乎隱私政策全文里,還列出了更為具體的細節。

比如,用戶的個人信息可以被知乎共享給關聯公司及合作夥伴。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技術的限制」以及「可能存在的各種惡意手段」,知乎「不可能始終保持信息百分百的安全。」

官方回應:拒絕提供不會影響使用

不難發現,用戶的困惑大多集中在——為何需要對平台隱私政策作出同意確認?難道用戶沒有說不的權利嗎?

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天(5月1日)開始,國家標準《信息安全技術 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正式實施,對各類組織個人信息處理活動提出了明確的安全要求。

對於網友普遍反饋的「知乎為什麼要收集我的個人信息,甚至包含比如照片、視頻和聯繫方式?」,相關負責人稱,「如果用戶使用基礎功能,我們實際只會收集賬號信息。但涉及到特殊功能,可能就需要有更多信息支撐。且所有敏感信息的收集(例如生物識別信息、身份證號、聯繫方式等),需要用戶主動提供才會被知乎收集。」

意思就是說,如果用戶拒絕提供信息,也不會影響基礎功能的使用,同時知乎將對信息使用方式作出明確提示。

內容綜合自觀察者網、南方都市報、知乎、雷鋒網等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報 的精彩文章:

美歐多國聯手「杯葛」俄羅斯 幾乎同時宣布驅逐俄外交官
你已被移出群聊……

TAG: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