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百不獲一的改革家, 變法圖強卻作法自斃
原標題:此人是百不獲一的改革家, 變法圖強卻作法自斃
他,將一個貧窮落後的西部蠻夷脫變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然而,原來的國君死後,他卻卻難逃被車裂、滅族的悲劇。
他是戰國時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或者說是古代「依法治國」政策的奠基者。他,就是商鞅變法的主人公——商鞅。
曠世奇才
商鞅,他出身於衛國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原是衛君後裔,亦稱公孫鞅,商鞅是他到秦國後被封於商而得名。
商鞅「少好刑名之學」,專門研究以法治國,受李悝、吳起等人的影響很大。後來他成了魏國宰相公叔痤家臣,公叔痤病重時對魏惠王說:「公孫鞅年少有奇才,可任用為相。」又對惠王說「王既不用公孫鞅,必殺之,勿令出境。」公叔痤死後,魏惠王對公叔痤囑託不以為意,也就沒有照做了。不幸的是,事情果真如公叔痤所言。
公孫鞅聽說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欲收復秦之失地,便攜同李悝的《法經》到秦國去。通過秦孝公寵臣景監,商鞅三見秦孝公,提出了帝道、王道、霸道三種君主之策。只有霸道得到秦孝公的讚許,並成為秦國強盛的根基。
前359年商鞅任左庶長,開始變法,後升大良造。由於他推動的變法成效顯著,秦國國力飛速發展。
變法強國
商鞅於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這時太子犯法,商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刑其太傅公子虔與老師公孫賈。秦孝公十六年(公元前346年),太傅公子虔復犯法,商鞅施以割鼻之刑。變法日久,秦民大悅。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
前340年,衛鞅率秦趙軍敗魏國公子昂將軍,魏割河西之地與秦,將人民遷居至大梁,此時魏惠王大忿:「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然而,世界上沒有後悔葯,即便萬般懊悔和憤怒都無濟於事。已經不能把衛鞅怎樣了,衛鞅則因功封於商十五邑。
自作自受
商君之法太過刻薄寡恩,設連坐之法,制定嚴厲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尤其是軍功爵制度,造成秦國貴族多怨。秦國公族趙良勸說商君積怨太深,宜「歸十五都,灌園於鄙」、「不貪商、於之富,不寵秦國之教」,商鞅不聽。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崩,惠文王即位,公子虔告商鞅謀反,商鞅逃亡至邊關,欲宿客舍,結果因未出示證件,店家害怕「連坐」不敢留宿,自是「作法自斃」;欲逃往魏國,魏人因商鞅曾背信攻破魏帥,亦不願收留。後來商鞅回到商邑,發邑兵北出擊鄭國,秦國發兵討之,殺鞅於鄭國黽池,死後被秦惠王處「車裂之刑」於彤,滅商君之族。
當然,雖然商鞅結局十分悲慘,甚至後來住店店家都不敢收留,而這其實恰恰說明商鞅變法是相當成功,法律是貫徹比較徹底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他的變法雖然讓秦國強大了,讓秦國成為了當時最厲害的戰爭機器,但是這樣的法律到了和平年代恐怕就不合適了,誰又敢說秦國的滅亡與當時嚴苛的法律沒有關係呢?
※皇帝也不容易, 這幾位便是被活活餓死的!
※劉邦後人效法徐福東渡日本, 被賜三大姓, 給日本帶來劃時代影響
TAG: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