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終於迎來了足以改變法律的電影,然而
作者|樂 水
編輯|李春暉
五一檔開跑前,《後來的我們》預售、想看花式破紀錄,在檔期內一騎絕塵;電影上映後,退票爭議、口碑刷分,一地雞毛;最終,帶著各項票房佳績,結束檔期。
這樣的故事,在中國電影市場並不稀奇。甚至在每一個檔期里,都是這樣正反面並存。觀眾習慣了、片方習慣了、影院習慣了,電影局,其實也習慣了。
該片上映前,硬糖君質疑其逆天熱度,被評論狂踩。如今,伴隨著退票、刷分等爭議,《後來的我們》票房仍然高企,也不知這「打臉」到底該算誰的了。
而伴隨著大規模退票引來的爭議,我們似乎終於迎來了可以改變法律的電影?然而,我們又真的可以改變法律嗎?
《電影產業促進法》:曬夠14個月
2017年3月1日,《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頒布實施。中國電影市場終於迎來了第一部法律。在距離5月1日之前,共實施了14個月。這期間,通過兩次查處懲罰影院偷票房,《電影產業促進法》初步樹立了自己的威信。
但影院偷票房現象就從此消失了嗎?去年暑期檔,《戰狼2》上映後,《戰狼2》、《建軍大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三方逐利,網上曝出不少偷票房新聞;今年春節檔,《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更展開了「你偷我票房」的捉對廝殺。
偷票房,從未遠離過中國電影。
那麼票房造假呢?8億保底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大規模粉絲鎖場怎麼算?去年國慶檔「下半場」被曝光集體注水怎麼算?而剛剛結束的五一檔,《後來的我們》退票行為怎麼算?
票房造假,從未遠離中國電影。只是越玩越複雜、越玩越有技術含量,越來越多的造假成為了「羅生門」。難以徹查,難以根治成為執法難題。今年五一檔《後來的我們》退票事件,真真實實觸動了影院的利益,在各方的聲討中,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正因為利益相關,於是有人呼籲:「暴露的問題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儘快出台相關政策」。「出台」,意味著如今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並不算。為什麼?因為《電影產業促進法》從一開始就有不少盲區。其中,對在線票務平台的監管就是最大的盲區。
《電影產業促進法》規定,「電影發行企業、電影院等應當如實統計電影銷售收入,提供真實準確的統計數據,不得採取製造虛假交易、虛報瞞報銷售收入等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觀眾,擾亂電影市場秩序。」
然而,針對此次退票事件,很難從《電影產業促進法》中尋找到相關條例。而電影局在得到相關反映後,對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員進行了約談,初步認定該影片退票情況有異常,具體問題尚待研討。
雖然態度明確,違規當先,但是電影局能做什麼呢?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約束,電影局所能做的只有一罰款、二警告。但這些能根治肆意利用全產業鏈魔法的公司嗎?大概還是要靠自我監督和同行監督吧。
那麼,因為一部無法鑒定的《後來的我們》,能推動《電影產業促進法》修改相關條例嗎?硬糖君認為,起碼現在不會。依我們的經驗,總要到一犯再犯、積重難返的時候,才能出台雷霆手段。《電影產業促進法》本身,不就是在電影票房造假已經曝出《葉問3》等重大丑聞後才出台的嗎。
唯票房論仍是市場主導
除了並不健全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五一檔大規模反常退票為何難以有效根治?各方的憤怒為何僅僅是「憤怒」?因為,目前中國電影仍然是唯票房論。
在上映之前,《後來的我們》貓眼想看人數高達91萬,位居第一;預售票房破億,和《速度與激情8》達到同一量級;上映首日,影片更是創造了1.22億的愛情片最好預售成績,單日超過2.8億的票房也是同類影片中最高的。
從4月28日上映,到5月1日23點,《後來的我們》票房已經達到了9.25億,觀影人次2738萬,檔期內票房佔比高達68%。其票房和排片佔比連續4天都穩居五一檔第一位,穩穩收穫五一檔票房冠軍。
電影《後來的我們》票房也超越了此前由薛曉路執導的《北京遇上西雅圖2:不二情書》創下的7.85億的紀錄,劉若英因此成為華語電影史上女性導演的票房新紀錄創造者。
不光如此,該片目前貓眼預測票房依然接近15億。對於一部導演處女作來說,成績實在羨煞旁人。不管是用了什麼手段,《後來的我們》確實掀起了自春節檔以來最高市場熱度。而在絕大多數人眼裡,這也是最重要的。
高於市場3倍退票率的爭議事件,影響的僅僅是不足2000萬的票房。但對於《後來的我們》,這種操作對其票房顯然利大於弊。因為此次退票的特殊性,影院方面為了彌補自己的損失,最快捷最方便的途徑就是加大排片量,畢竟《後來的我們》在目前的檔期環境里,具有絕對優勢。
與此同時,對於直接競爭對手來說,縱然曝出退票,《後來的我們》也已經通過預售鎖場,其他電影很難搶到理想的排片空間。而且在口碑上也難有大起色,所以其黃金周期都相對艱難。
同檔期影片《幕後玩家》的出品方此前也發出聲明,呼籲國產電影從業者們遵守正常市場秩序,合理運用宣發動作。《戰神紀》官方微博也做出「聲討」,20分鐘,有500萬票房蒸發。
但事實上,整個五一檔,每一部新片的退票率和換籤率均高出市場平均水準。這也就意味著:在票補受到嚴格管控後,大打「預售戰」已經成為新常態。
而《後來的我們》只是資源得天獨厚,玩得太大了,才引爆了整個「預售大戰」背後的黑暗面。
誰是電影產業註定的弱者
幾年前,在線票務平台僅僅作為一個第三方形象出現,連接觀眾和影院。幾年後,在線票務平台稱霸一方,上可以出品電影,下可以掌控院線。
這次大規模退票事件,讓人第一次看到了影院的弱勢。曾幾何時,影院是掌握電影輸出的埠,佔據著絕對的話語權。但如今,中國電影市場的網售票佔比整體超過80%,熱門檔期甚至達到了90%。這也就意味著,在整個電影鏈條上,影院的「命脈」完全交給了在線票務平台。
在線票務平台掌握著影院的結算周期,結算周期的長短決定了影院的現金流;而票補的出現,讓影院的APP和會員卡基本處於「癱瘓」狀態;而這種自我優惠政策的「自宮」,無疑讓影院又把刺激日活量的重任也託付給了在線票務平台;
另外,在線票務平台集購票、選座於一體,那麼影院的非票房收入,也因觀眾的影院消費時間被大大縮短而削減,對於影院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此次退票事件的「弱者」還不僅僅是影院。對於電影主創人員來說,無論是否存在發行「神操作」,其實都不是由他們決定的。但當退票事件爆發後,影迷往往遷怒於主創人員的吃相難看。
電影產業的任何一個鏈條環節,都可能是弱者。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強者,只有那些托拉斯。如今貓眼和淘票票強勢崛起,我們不能光醉心於中國互聯網發行模式的先進性,更要時刻警惕:壟斷托拉斯的出現,才是電影市場真正的危害。
然而,在中國電影市場,托拉斯模式不僅僅不被警覺,反而經常被看作是一種強大的象徵。市場歡迎、內容需要,托拉斯更成為許多公司發展的目標。在法律規定上,中國電影市場也從未有類似《派拉蒙法案》的出現。制約壟斷,似乎離中國電影還十分遙遠。
從貓眼的回復和處理來看,第一份回應是給出了具體數據:38萬張票,1300萬票房,表示平台「疑似被惡意刷票並退票」。第二份回應,繼續公布詳細數據並給出解決措施。數據更新為4月28日中38萬張退票的具體來源,其中54%的訂單確定是「用戶正常改行為,剩餘46%退票訂單中,「有部分確定為惡意刷票,疑似黃牛行為」。這年頭,居然還有黃牛做電影票生意,也是夠復古了。
從始至終,貓眼的解決永遠是彌補更新和關閉退票渠道。但這或許可以阻止《後來的我們》退票,卻無法阻止下一個「後來」出現。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此次電影局不拿出雷霆手段,下一個熱門檔期仍然會有電影選擇冒險。
畢竟,比起令人麻木的、轉瞬即忘的口碑,真金白銀的回報才是更多人的追求。
※《無法擁抱的你》如何摧毀我的鋼鐵意志
※耽美博主被封號、北影節撤檔同性電影,這些還在路上的耽美劇怎麼辦?
TAG:娛樂硬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