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極限挑戰》到《無限歌謠季》,《無限挑戰》養活了多少節目?

從《極限挑戰》到《無限歌謠季》,《無限挑戰》養活了多少節目?

文丨溫溫

即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唱衰傳統音樂類綜藝,越來越多的垂直類小眾音樂類型如說唱、電音佔領份額,依舊有多檔品相不一的音樂節目霸佔主流平台。上周末的黃金檔就有《歌手2018》「金典之夜」、《異口同聲》以及江蘇衛視新推出的一檔新綜藝《無限歌謠季》霸佔了電視熒屏。

作為曾經誕生了眾多現象級節目的品類,這幾檔節目依舊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但從數據上來看,三檔節目平均0.7%的收視率確實也不盡如人意。實際上,撇去以上這些不談,《無限歌謠季》在播出之前,就因名字神似「無限挑戰歌謠祭」而遭受了不少質疑與爭議。

在上周六晚節目播出後,網友終於可以做出定論:沒錯,無論是從節目賽制、人物設置來看,這就是源自於我們熟悉的那檔節目——《無限挑戰》的歌謠祭特輯。但與《無限挑戰》相比《無限歌謠季》到底是套路照搬還是值得一看呢?從首期節目來看,其產生的綜藝效果竟意外的好,收視和口碑都有上升的餘地。

接地氣、帶網感,《無限歌謠季》凸顯了新氣質

《無限歌謠季》開篇便立起了一個極具情懷命題:無限歌謠演唱會能不能重新定義歌謠?節目組將以薛之謙、李榮浩、毛不易、於文文、符龍飛組成的音樂唱作人與以張紹剛、岳雲鵬、楊迪、伊一、周峻緯六位組成的歌謠研修生一一互選配對後,經過三輪唱作比拼經過三輪唱作比拼與歌謠演唱會後,最終創作出人人都能傳唱的大眾歌謠。

雖說是一檔音樂節目,《無限歌謠季》的音樂性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但從首期節目的分量分布來看,點睛之筆在於薛之謙、岳雲鵬、楊迪與張紹剛之間的互懟與吐槽,甚至包括李榮浩與毛不易的尬聊滿滿都是笑點。

還記得小嶽嶽去年助陣李健的歌王之戰,在前往長沙之前緊張兮兮地在微博寫下了小段「心路歷程」,擔心業餘的歌唱能力會拖後腿,也擔心在觀眾心中已經固定的「綜藝」人設會影響李健的專業性。但實際上,他確實給大眾帶來了眾多歡笑,小嶽嶽想跟李健牽手卻被無視在當晚刷上了微博熱門。

或許每個人都一個潛藏在心的音樂夢想。即使是登上《歌手》的舞台,小嶽嶽被關注的也並不是唱歌,但在《無限歌謠季》中他卻稱自己「十幾年前我來北京不是為了打工的,而是來唱歌的。」與他一樣,其他的幾位研修生大多都是來到這裡圓夢。

但總將音樂與夢想綁定在一起,總透露出一種過於高大上的氣質。慶幸的是,《無限歌謠季》不僅選定了這群足夠「接地氣」的藝人,還激發出了這幾人身上自帶的網感效果,也讓整檔節目與《歌手2018》的殿堂氣質、《異口同聲》的尬聊氣質有了根本上的差異。

尬人設、尬環節,模式照搬不可取

《無限挑戰》作為一檔播出超過13年的老牌綜藝,是不斷通過各類特輯節目的創新來增強生命力,也因此長期盤踞在韓國人最愛的綜藝榜單冠軍之位。從幾百周節目中突圍而出的「無限挑戰歌謠祭」自誕生起,幾乎每兩年都會舉辦新的一屆。按照慣例,每年特輯的收視率都能創造紀錄,而從其中誕生的歌謠都會成為歌曲排行榜的上位圈。

而在多年的製作下,「無限挑戰歌謠祭」已經成為了《無限挑戰》的招牌節目,在這樣的光環下,《無限音樂季》其實壓力更大。特別是將幾期節目組成的特輯升級成一季的節目,必須要加入更為豐富的元素才能撐起整季節目,節目組雖然嘗試了但觀看下來這些手段大多都成了尬點。

首先,環節設置上做了一些無用功。明明天生自帶的極具特色的嗓音,張嘴就知道真實身份的唱作人卻要帶著面具出場。像是薛之謙、李榮浩這兩位高認知度的唱作人,反而還需要研修生們尬演一場蒙面歌王的秀,而所謂戲劇化的內容反而是出現在了互相評分的環節。

其次,劇本嚴重、人設照搬成了升級的最大Bug。而這一點又特別突出在伊一身上,首期節目中從毛不易Diss到李榮浩,「作為耳膜男友的話,其實我更喜歡趙雷老師這樣的聲音,更低沉一點的。」把薛之謙說成手勢浮誇,不是肢體扭曲就是隨時躺在地上,給他打了10分更是硬凹成手滑。

原本作為一名專業主持人,上到音樂節目的舞台應是謙虛慎行,最不濟也是如楊迪、岳雲鵬那樣在綜藝效果上插科打諢。但伊一在整期節目中說過的話全是Diss唱作人的,作為粉絲當然不樂意了,播出當晚,伊一登上微博熱搜第一,而相關微博下評論全是:走心說成浮誇,你懂音樂嗎?

不少觀眾認為伊一的人設就是《無限挑戰》中朴明秀的翻版,其實原版中這個角色就備受爭議,而在長期的塑造中這個角色是與朴明秀相輔相成的,所以伊一突如其來的Diss讓觀眾摸不著頭腦,除了嘩眾取寵之外毫無可取之處,實際上幾位唱作人也沒有特別值得Diss的地方。

加重真人秀的意圖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從成品來看,過多地干預嘉賓的人設和表現反而會成為累贅。「無限挑戰歌謠祭」最成功的在於將小眾音樂人與綜藝人找到雙方共同點,才誕生出具有大眾故事性的音樂,而《無限歌謠季》前兩期「選人」結束後,也會開始創作的過程,那時的真人秀能否符合情理,還有待觀察。

長壽13年的《無限挑戰》,到底養活了多少節目?

上個月,被稱為韓國國民節目的《無限挑戰》最終還是落下了尾聲,而它給中國綜藝行業輸入了極大的生命力。就如將在本周播出的《極限挑戰4》,首季播出之時就讓東方衛視成功躋身為綜藝頭部製造者,直接購買了版權的《了不起的挑戰》也讓央視增加了眾多網感元素,在B站俘獲了一眾粉絲。

而繼《無限歌謠季》將關注點轉移到《無限挑戰》的特輯節目之後,或許還會有更多的節目組從中尋找靈感來源,如電視劇特輯、追擊戰、挑戰超級模特、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無限打工、介紹醜陋的朋友、無限商社大電影等特輯都是經典的構成。

「說到底,我們也是以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大韓民國國民的立場,一起拋出一些困擾的話題,然後由大家一起來尋找解決方案。」《無限挑戰》的金泰浩PD對於「挑戰」來源的問題有過這樣的一番回答。

金泰浩

電視節目百變不離其宗,節目定位在挑戰之上,那麼關於人生的每一次選擇與每一次考驗都是挑戰。如果能夠想通這一點,那麼節目的核心——每一個人對所生活的社會和世界的一種對視或許就是《無限挑戰》能走這麼長久的原因吧。

作為一檔音樂特輯,「無限挑戰歌謠祭」給韓國樂壇更新了很多小眾音樂人,讓普通觀眾接受了多種音樂類型,但目前來說,《無限音樂季》的音樂性質並無過多展現,反而成為了一群綜藝咖們的秀場,雖有笑點卻少了看點。

當然,作為觀眾更期待的是如同《無限挑戰》一般做出全年齡階段的節目,《無限音樂季》的效果還有待觀察,而已經備受喜愛的《極限挑戰4》在政策收緊的情況下能否繼續高口碑,也值得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娛 的精彩文章:

《歡樂喜劇人4》收官,喜劇綜藝笑料枯竭,靠攏主流以求生存
虎牙直播已提交IPO申請文件;韓庚《尋找羅麥》沉寂5年定檔

TAG:清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