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回應36氪: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負債」「虧損」
科技
05-03
針對小米招股書中出現負債、虧損等關鍵數據,小米公司有關人士第一時間回應36氪稱:我們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我們要看到「負債」「虧損」產生的原因。
他表示:
互聯網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於公司賬面的虧損。
但實際上,公司並未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這筆所謂的「負債」數字在上市那一刻就會消失。這種虧損的數字越大,其實越說明這家公司被大家認可的價值高。
我們不能只從字面上去理解,我們要看到「負債」「虧損」產生的原因。優先股對應的公允價值在公司的高速發展過程中,產生了大量價值的增值,因為股東沒有退出。
這部分對股東而言是賬面「浮盈」的價值增長部分,在IPO之前就被計為公司對股東的負債,IPO之後優先股轉為普通股,這部分虧損就消失不再計入報表。
這個過程並沒有對企業產生實際的虧損,相反是公司價值成長的證明。所以,和通常意義實際的虧損不同,這類「虧損」越大,說明公司發展越好,價值提升越大。
※許家印繞道香港,2017年底3億美金投資FF,持股20%成謎
※傢具製造產業傳統低效,「傢具商幫」用B2B模式協調工廠和經銷商的分工問題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