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

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

中國有兩條非常重要的地理界線,大家相對比較熟悉的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即秦嶺——淮河一線。它與我國800mm等降水量大致吻合。而另外一條很重要的地理界線與400mm等降水量大致吻合。同時也是季風區與非季風區、外流區與內流區的分界線。來自太平洋的夏季風勢力止步於此,降水量的差異導致界線兩側景觀類型迥然不同,界線以東以南有肥沃的農田、茂密的森林、奔騰入海的大河,而界線以西以北則是茫茫戈壁和大漠。這條界線也被稱為「農牧交錯帶」,一直影響著我們國家的歷史進程。今天這一期的主角—寧夏回族自治區就位於這條界線的邊緣地帶。

圖1 中國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

寧夏回族自治區面積僅有6.6萬平方千米,位於賀蘭山以東,西北和東北分別是兩塊大規模的沙地——騰格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南部又有六盤山阻隔。南北狹長,面積較小,但恰好位於季風區的邊緣,更重要的是有黃河流經。

圖2 寧夏地形示意圖

黃河幹流整體呈現幾字形,即使在世界地圖當中也很容易辨認。而正因為黃河自賀蘭山起一直到陝西潼關一帶,轉了好幾個大彎,因此出現了「河套」。「河套」的名字起源於明代,當時有農諺:黃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地區是一個統稱,可以分為「西套平原」、「後套平原」和「前套平原」。在賀蘭山以東、陰山以南,既是夏季風勢力延伸的極限,又是黃河流經之地,使得河套地區水源充足,農耕得以發展,這裡自古就是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邊界地帶。寧夏位於的「西套平原」由於引黃灌溉工程的建設,農耕條件相對更好,是荒漠地區難得的綠洲,因此有「塞上江南」的美稱。

圖3 河套地區示意圖

圖4 寧夏青銅峽灌區

一年一度的少年行又要啟動了,「秘境阿拉善」項目將會經過寧夏自治區的首府銀川抵達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盟。從華北平原穿過太行山,橫貫黃土高原抵達河套平原,還要穿越賀蘭山最終到達騰格里沙漠。這一路上由東向西,景觀的變化會非常明顯,感興趣的同學可要好好觀察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泥灣地理志 的精彩文章:

吉奧格拉菲是吃貨No.5——元宵PK湯圓

TAG:大泥灣地理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