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國軍打退一萬日軍:中國軍神孫立人將軍轟動世界的一次大捷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西路方面,日軍向英緬軍第1軍團防守地區進攻的是第33師團。英軍士氣低落,不堪一擊。3月23日,正當日軍第55師團猛攻第200師陣地不下時,日軍第33師團即攻佔了英軍據守的勃生機場及勃坦。25日,第33師團繼續北犯,英軍稍事抵抗就放棄了緬拉、濟貢、木參地、德貢(Tatkok)。31日,又撤出卑謬(Prome)。4月6日放棄阿蘭謬(Allanmgo)。12日放棄薩斯瓦、東敦枝(Taungdwingyi)和新榜衛(Hsenwi)。14日放棄了重要空軍基地和屏障仁安羌油田的要地馬圭及新甸。15日,英緬軍第1軍軍長斯利姆下令炸毀仁安羌油田,霎時,烈焰衝天,英軍奪路而逃。日軍派出兩個聯隊急速撲向仁安羌,企圖保住油田,捕捉英軍。同時以一個聯隊乘車急馳,搶佔賓河渡口,把英印軍第17師堵在賓河南岸,使之陷入絕境。日軍另以一部飛速搶佔了仁安羌北面的賓河大橋,截斷了英緬第1師和裝甲第7旅北逃的通路。英軍驚恐萬狀,雖武裝齊全,又有坦克大炮,竟不敢對佔據大橋的日軍發動進攻,反而掉頭後退,湧進附近幾個村落和油田建設物中,想等待援軍來救。該師師長斯高特即率第13旅來救,卻被日軍擊潰。日軍第33師團主力隨即於午夜趕到仁安羌北郊,將英緬軍第1師和裝甲第7旅共7千多人團團圍住。
進攻仁安羌的日軍
16日,被圍英軍,糧盡彈絕,水源斷絕,岌岌可危。師長斯高特一再告急,謂中國軍隊若再不為之解圍,英軍便有瓦解的可能。
仁安羌之戰中的中國遠征軍
17日,中國遠征軍第66軍新編第38師奉命馳救英軍。該師師長孫立人當即派副師長齊學啟率第113團乘汽車星夜直趨賓河大橋,同時派該團孫繼光團長率突擊隊先行,襲取北岸橋頭堡掩護主力行動;並派人和被圍的英軍聯繫,促其固守待援。孫立人則率本師主力乘汽車急馳,由納瑪北側強渡賓河,迂迴到仁安羌北側,將敵包圍,對敵展開迅猛攻擊,經反覆激烈拼殺,將敵擊潰,克複仁安羌,殲敵300餘人,致使殘敵丟盔棄甲,向馬圭狼狽逃竄,並及時救出了英軍7000餘人及被日軍俘去的英軍和美國傳教士、新聞記者等500餘人。並將戰利品——日軍奪取英軍的100多輛輜重汽車和1000多匹馬悉數交還英軍。
孫立人將軍
中國遠征軍在仁安羌的英勇戰績轟動英倫三島,揚威世界,受到中外人士敬佩。後來英國政府發給孫立人師長勳章一枚,美國發給孫立人自由勳章一枚。然而英軍脫險後,竟不顧解救自己的中國遠征軍,繼續往印度方向逃跑。仁安羌於4月25日再度失陷,不僅使中國遠征軍浴血奮戰的戰果付諸東流,而且使準備平滿納會戰的遠征軍右翼受到威脅。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三卷》,2016年版。
編輯: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浙江大學近現代史碩士生 蕭宸軒
※戰場處處斷壁殘垣,流離失所的人們該去往何方
※袁世凱在朝鮮監國 鎮壓叛亂有功 朝鮮送他幾房姨太太
TAG:季我努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