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經:個人隱私大數據事關公共安全

陳經:個人隱私大數據事關公共安全

近日,某知名應用程序(App)用戶們發現自己需要同意一個隱私協議。這個像「霸王條款」一樣的協議是這樣說的:您使用或繼續使用我們的服務,即意味著同意我們按照本《隱私政策》收集、使用、儲存、共享、轉讓和公開披露您的相關信息。如果用戶不同意,就沒法用了。

不點「同意」就無法使用的App不止這一家,在許多互聯網用戶看來,讓渡一定的隱私也不是個大事。在PC時代,人們安裝軟體時,就需要按下一堆「同意」按鈕,或者進行勾選。這並未造成太大困擾,也很少有人去看冗長的聲明。到了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時代,人們訪問互聯網服務需要註冊,綁定服務需要提供手機號等個人信息,點擊「同意」同樣不可避免,但暴露的個人信息明顯更多了。然而,相當多的用戶對於個人隱私不在乎,以為還是安裝軟體一樣的例行公事。

隨著互聯網服務日益繁榮,海量用戶隱私數據的巨大價值開始體現。互聯網公司對這個價值的認識比分散的個人用戶要強得多,也領先於輿論。如果沒有用戶授權就將個人隱私隨意使用,那顯然不對,也有巨大的經營風險。臉書因為技術漏洞泄露了海量用戶信息都被嚴厲追責,沒有用戶授權是不可想像的。因此,互聯網公司會利用對信息價值的「評估不對稱」,用誘導、逼迫等各種辦法獲得用戶授權。

這類套路其實不少,許多App都是「不同意就沒法用」,或是協議冗長讓人放棄細細查看,還有就是直接替用戶選「同意」。再加上用戶權益意識淡薄,基本上會被套路,互聯網公司於是輕易地獲得了海量用戶隱私數據的各種許可權。

實際上,個人隱私數據的意義不小。隱私數據泄露會帶來生活困擾甚至災難。平時各種推銷騷擾電話已經不勝其煩,如果有新入學的大學生被電話詐騙騙走了學費,進而傷心至死,那真是徹頭徹尾的悲劇。一個人的信息也許只對個人有意義,但是海量用戶數據加起來會產生複合效應,通過對數據進行挖掘與人工智慧統計性分析,可以得出很多有商業價值的結論。許多公司會為此向互聯網公司支付費用,獲得用戶信息或者分析結論。有時這些數據甚至涉及國家安全與地區安全,可能被敵對勢力利用進行定向的信息傳播,意義絕對不可小視。

中國現有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以及《網路交易管理辦法》,是從消費者權益角度對互聯網用戶隱私信息進行原則上的保護和管理。隨著中國互聯網用戶以及流行應用程序越來越多,隱私權益的價值將越來越大,各種新情況也會日益增多。而與此同時,如果互聯網公司和用戶依然不改「初衷」,一方搞「霸王條款」,另一方對自身權益稀里糊塗,那麼由此造成的個人尤其是公共安全風險會不斷升級。因此,我們迫切需要針對互聯網用戶隱私,推進立法監管、細則實施、權益普法等各項工作。

從行為上看,中國廣大互聯網用戶目前確實存在願意放棄隱私以換取便利和效率的現象。這雖然對互聯網公司的發展很有利,但不是忽視隱私權益監管的理由。從道義和安全上,互聯網公司與政府監管都應該盡到自身的責任,然後再去利用中國海量用戶數據的優勢,這樣發展,基礎才更穩固。(作者是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2017年在德外國公民人數創新高 達1060萬
敘利亞官員:敘遭受到約30枚導彈襲擊 三分之一被擊落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