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硬筆書法,才是當下社會我們這代人好好練的東西,毛筆書法太難了

硬筆書法,才是當下社會我們這代人好好練的東西,毛筆書法太難了

如果每個人都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那當然是太好了。可事實上,這確實是非常難或者說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毛筆字,不論是哪一種字體,沒個十年八年功夫可以說你連門都沒進去,想進這個門還必須得下真功夫,而不是想起來就整兩筆,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的練習。

而要真正寫好毛筆書法,應該說需要幾十年堅持不懈每天最低寫上千字的功夫,這還不算,若想把書法寫到更高境界,光悶頭練還不行,還必須具備歷史、文學、哲學、音樂、戲劇、美術、棋類等等其它字外的功夫,你說有多難吧!要不咋有人說,畫練二十年你就能成為畫家,字練三十年你還不一定成書法家。

可能有人說了:現在書法家多麼多呀!我告訴你,這裡面99%都是冒牌貨,就連中國書法家協會裡的領導以及會員80%都是假的!現在真正撐得起「書法家」仨字的屈指可數。可能有人又說了:聽你這麼一說,我們全他媽的別練了!當然,我不是不讓你練習毛筆書法,而是說,學習毛筆書法的目的要明確,不是說學習書法就必須成書法家,當一個提高自己文化修養的興趣愛好不是也很好嗎?

說點題外話,毛筆書法的未來一定是這樣的:很少一部分人專業的學習,絕大多數人是終生不會碰它的,即使碰也無非就是鬧個「玩兒」。那麼,不練毛筆書法,我們多數人寫字又賊拉的難看,怎麼辦呢?有辦法,什麼辦法?當然這個辦法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毛筆練不成,那就退而求其次,練硬筆啊!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們,你讓他練習毛筆書法我就認為不現實,那麼多的課內學習任務,那麼多的課後作業,那麼多的課後補習,還有那些數不清社會上的誘惑,練習以後幾乎沒什麼大用的毛筆書法?可能嗎?有用嗎?能有效果嗎?唉!現實點兒,還是實實在在的學習硬筆吧!

硬筆,其實是相對於毛筆而言的,是指筆尖是硬性的筆。我們現在用的鋼筆,圓珠筆,粉筆,鉛筆,簽字筆等等,都是硬筆字.硬筆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已充分顯示出其優越性。

我國傳統的書寫工具是毛筆,由於社會不斷進步,現代生活節奏相對加快,文字應用日趨繁複,毛筆漸漸難於適應日常應用書寫的要求。逐漸為硬筆所代替。隨著我國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以鋼筆為主的硬筆現已成為人們最普遍的書寫工具。

由於書法不僅起著交流思想,傳播文化的巨大作用。還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因此歷來受到人們的普遍喜愛和重視。漢字是中國人的傑作,它的書寫要求有一定的標準,最基本的就是筆畫正確,間架結構合理。

中國人寫好中國字應是天經地義的事,但在今天很多人的字卻寫的不好。翻開學生作業,字跡潦草,歪歪斜斜,猶如「草上飛」,甚至缺胳膊少腿,錯別字成堆。看部分學生作業猶如看天書,難以辨認,對學生字跡整潔的要求已如同虛設。

目前,我國的基礎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長們也確實應該好好想一想自己孩子寫的字是什麼爺爺奶奶樣了。

相對學校課程而言,寫字教學主要是開發人的右腦,有利於人的左右腦的協調發展。通過對碑貼的臨摹和對字的結構、章法的觀察,可以培養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思維能力。寫字與語文有密切聯繫。寫字可以鞏固識字,辨別字形,了解字義。

寫字是書法的基礎、入門。中國的書法又以漢字為載體,涉及語言、文學、歷史、美學等方面,又與音樂、美術相同。從趣味性、知識性的角度給予學生指導,能使學生增長很多知識,達到知識與技能共同提高的功效。

中國的書法十分獨特,是審美與實用的結合體。寫字教學不僅使學生提高審美能力,還能增長知識,這正符合了國家對美育所提出的要求。寫字實際上是習字者用眼睛感受美,用練習探求美,用心領悟美,用手創造美的過程。字的筆畫本身就是美的造型。寫字教學是美育的有效手段。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容美醜是先天的,但字寫的美卻可以靠後天努力而獲得。字是人的另一個儀錶。

目前,中國的家庭多為獨生子女,他們中的一部分生活自理能力差,性格較孤僻。調節心理素質、規範行為的好辦法之一就是練習書法,可以使學生進入相對靜止狀態。現在的學生不是不聰明,而是太馬虎,不認真,不專心。而練字要全身心的投入,久而久之就可養成嚴謹認真的好習慣。事實證明,要想寫好字必須心靜氣和,端正姿勢,持之以恆。學生最缺少的韌勁與耐力,恰好可通過一筆一畫的書寫練習來獲得,糾正草草了事、粗枝大葉、馬虎的毛病,從而養成鍥而不捨,精力專註,耐心細緻,不怕困難的好習慣。

你可以想一下當你或者你的孩子寫一手漂亮的硬筆字,你會得到老師,同學的讚許,對他的學習是一種怎樣的鼓勵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我實話告訴你,在古代,書法家都是一窩一窩的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