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要秋後問斬,一老頭無意中感慨了一番,不料主審官立馬改判
原標題:馬上就要秋後問斬,一老頭無意中感慨了一番,不料主審官立馬改判
明朝時期,曾有一個叫做王振的宦官,在朝內結黨營私,打壓異己,很快便形成了自己的勢力。
借著朝廷內的權勢,王振做事都是橫行霸道有恃無恐,許多人對此心懷不滿,但都是敢怒不敢言,一些公開批評他的大臣,王振經常是殺之而後快。曾經,有個性格剛直的大臣得罪了他,被抓起來判了死刑。不過,在正要問斬的時候,家裡老僕的一句話,使得王振立刻釋放了這位大臣,那麼,這位老僕到底說了什麼呢?
王振早年是個讀書人,但一直考不上功名。為了能夠混出個名堂,鯉魚翻身,他決定挑個離皇帝近的職業,然後便選擇了進宮當太監。在當時來看,想剛當太監就到皇帝什麼,顯然有些痴人說夢,但是,王振偏偏是有那份運氣,剛進宮沒有多久,機會便來了。
當時宮裡的太監大多目不識丁,平常只是做一些生活瑣事。而王振跟別人不同,他是讀過十多年書的文化人,肚子里有的是墨水。很快,宮裡人發現了王振的這點才能,認為其做一些雜貨太過屈才,便將他安排到了明宣宗的身邊聽差,這下他終於如願以償到了皇帝身旁。
沒多久便傳出太子朱祁鎮要開始讀書,缺一個有文化的陪讀太監,於是,王振便又被調到了東宮,在太子身邊陪讀。
王振為人非常精明狡黠,特意善於揣摩人心。在陪伴太子朱祁鎮的這些日子裡,很快便獲得太子的信任。朱祁鎮繼位後,作為老師的王振自然少不了封賞,被朱祁鎮封官司禮太監,這個權力可是不小,不僅管轄著宮內的太監,還成為了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
利用著這層關係,王振暗中發展著自己的勢力,結黨營私、剷除異己。對於一些棘手官員,王振會在皇帝耳邊煽風點火,借著皇權除掉對手,再安排上自己的人。
曾經有個大理寺少卿的官職處於空閑狀態,王振便盯上了這個機會。這個官職可是極具分量,論職位可是相當於最高法的副職,非常有分量。不過,在選人上王振卻犯了難,他有那麼多同鄉與手下,並不知道該派誰擔任此職位。
於是,王振向內閣首輔楊士奇詢問:「我的那麼多同鄉手下中,可有適合擔任這職位的?」楊士奇聽完沒有猶豫,向其推薦了監察御史薛瑄。
薛瑄出生於士族世家,從小便處於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在這種氛圍下,薛瑄在六歲時便能熟背四書五經,十二歲便可以吟詩作對。在其長大後,聽從父命,參加省內的鄉試,考中了頭名解元。第二年,他又趕赴京師,參加全國科舉考試,登甲榜賜進士及第,至此,開啟了他的為官生涯。
楊士奇推薦薛瑄,也是看重了其身上的才能,王振一番了解後,便就選擇了薛瑄。隨後,他準備好大禮,以同鄉的名義前去拜訪薛瑄。然而,薛瑄是個正直的大臣,一直以來便看不慣王振的所作所為,又豈會給王振好臉色看。
拜訪那天,薛瑄根本沒有看王振一眼,當即下了逐客令。王振作為當時權傾朝野的人物,無論是大小官員,見了他都得要服服帖帖,哪有人敢這麼無禮對他,可偏偏薛瑄就敢。王振雖然內心憤怒,但是,看在薛瑄是同鄉的份上,並沒有對其產生殺意。
這件事很快傳到楊士奇耳中,害怕薛瑄受到殘害,楊士奇親自登門勸告:「這次你能提拔官職,還是王振大人在皇上面前美言,你怎麼說也要去拜訪一下王振大人,當面表達謝意。」
然而,薛瑄卻是義正言辭道:「我的官職是朝廷所封,卻讓我私下找某個人謝恩,這我做不來。」可以看出薛瑄平時不僅嚴於律己,更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好官,王振想拉他作為親信,顯然是打錯了主意。
而薛瑄顯然也沒有去拜見王振的意思,就算平時碰到了王振,其他大臣紛紛跪拜施禮,薛瑄也是一動不動,或者說根本不屑向王振參拜。看著薛瑄如此傲氣,王振只得主動放下手段先行施禮,但薛瑄看到後根本不予回應。
對方屢次的傲慢態度,終於讓王振忍不下去了。本來他多次強壓怒火,只是看在同鄉的面子上,可是,這薛瑄根本不識相,一再的蔑視怠慢,讓王振臉上顏面盡失。此刻他也顧不得同鄉之情了,內心已經對薛瑄起了殺意,準備找機會幹掉他。
很快,這個機會就送到了王振眼前。王振有個親信叫做王山,在王振的提拔下,他很快當上了錦衣衛的行事校尉。之後,王山為了報答王振的恩情,認其為乾爹。這個機會便是從王山身上說起,王山此人極為好色,利用手中的權力禍害了不少良家姑娘。當時有個錦衣衛病死,王山便盯上了這個錦衣衛的小老婆,並很快勾搭到了一起。
但是,王山想輕鬆的將該女子娶回家卻沒那麼簡單,根據明朝法律規定,小老婆如若想要改嫁,必須經過大老婆的同意。但是,大老婆賀氏認為夫君剛死,這小老婆便著急跟人走,簡直令人不齒。為了不讓二人得逞,賀氏直接推託說,小老婆需要在亡夫墓前守孝三年才能再嫁。
三年時間,說長不長,但迫切想抱得美人歸的王山,可是一刻都不想等。百般思索下,他終於想出一個辦法,鼓動小老婆去官府起訴,指使說賀氏與其他男人存在姦情,為了能夠廝混在一起,便合計用毒殺了親夫。
很快,前去的告狀的小老婆按照王山所教,一五一十在公堂上聲淚控訴。官府便派人將賀氏抓了起來,等待審判,當時負責此案判決的為都察院御史王文,這也是王振的親信。在審判當天,王文連審問都懶得審,直接將賀氏判了死罪。
按照明朝判案程序,下級經手的死刑案還需要移交到上級核查,因此,這件案子便推到了薛瑄面前。經過層層審查,薛瑄發現這記載的賀氏供詞前後不同,存在著逼供的可能。本著明公正氣,他將此案駁回,要求都察院重審。
然而,王文堅持認為此案結果已明,無需再審,再次推了回來。
薛瑄只好將這件案子交給刑部,讓他們代為查辦,這一查還真查出問題來了。根據刑部的調查結果,賀氏的丈夫早前負病在床,一直醫治無用,後來賀氏找到巫醫,求來了一些巫水給丈夫喝下。但她丈夫喝完,並沒有立即死去,而是又過了半年,病情發作而死,因此,算不得死於兇殺。
得到結果後,薛瑄大為惱怒,認為,王文等人視人命為兒戲,便親自向明英宗彈劾王文,認為其徇私枉法、殘害百姓!這下王文慌了,他與王山一起找到王振尋求幫助,王振示意二人不必緊張,薛瑄這件事他會去解決。王振內心還是欣喜的,本來他一直都在找機會除掉薛瑄,此刻正好機會送上門來,他豈有不好好利用的道理。
三人一番商討之後,立刻便開始對薛瑄動手。
在王振的指使下,王文重新對賀氏案進行重審,並在私下對賀氏使用刑罰,成功使其認罪。接下來,王文上朝向明英宗彈劾薛瑄,認為其徇私枉法、殘害百姓,理由都與當初薛瑄的一模一樣。明英宗看到彈劾後,還是有些猶豫的,但是,王振一直在身邊煽風點火,明英宗只好下令將薛瑄抓起來,交給都察院王文審問。
薛瑄到了王文等人手裡,自然難有活路,王文編造了很多莫須有的罪名,將薛瑄判為死刑。
薛瑄為人正直廉潔,在朝內很受一些大臣敬重,當聽說他被判為死罪後,這些大臣忙趕到大牢里看望薛瑄。卻看到牢里的薛瑄正捧著一本書看得入迷,絲毫看不出慌亂的模樣。
目睹此景,前來探視的大臣們皆是從內心佩服薛瑄的心境,如此境地依然還能保持淡然,實屬難得。大臣們回朝後,紛紛上書朝廷,請求皇上釋放薛瑄,可是明英宗平常都是深居簡出,一般的事情都是由王振代為處理,這些上書的摺子自然也都被王振攔截了下來,根本到不了皇上手裡。
隨著秋後來臨,薛瑄被問斬的時間也要到了,但卻因為一件事,使得事情發生轉變。
據記載,有一天王振打道回府,看到從老家帶來的老僕正在一角偷偷抹淚,於是,王振便走步上前,詢問老僕因何事而哭。老僕說道:「今天薛瑄大人就要被斬首了,這可是一個好官啊,在我們老家有很大的聲望,可惜這麼一個好官都要被殺死,以後天下再也不會出為民做主的好官了。」
王振聽完心中震動,他沒有想到薛瑄在民間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會讓一個老僕都為之流淚惋惜,若是把他殺掉,自己肯定會被老家人唾罵萬世的。之後,王振便免去了薛瑄的死罪,將其貶官譴鄉。
王振其實非常在意老家人的看法,比如,在後來瓦剌攻打明朝時,明英宗親自率軍征討。在途徑土木堡時,因此處距離王振老家非常近,王振為了能在老家人面前風光一下,硬要皇帝陪他去老家一趟。走到半路,王振又覺得這麼多兵馬會把老家的良田給踩壞,便又帶著軍隊退了回來。
這一來二去,耽誤了最佳戰機,這才導致了明軍土木堡慘敗。
通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王振是一個比較重視鄉情的人,從他提拔的親信皆為同鄉之人便可以看出,再到後來擔心老家良田受損而放棄回鄉,可見,老家人在王振心中的分量極重。到這也不難理解他為什麼會因為老年僕人的一句話,便放過了薛瑄!
參考資料:
『《土木堡之變》、《罪惟錄·列傳卷之十·理學諸臣傳》、《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傳第一百七十》』
※唯一能騙過袁世凱的大軍閥,別人見了都瑟瑟發抖,唯獨他演技精湛
※皇帝給他封官,他卻對家人說:想活下去,就得讓外人隨意進出我家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