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在蒙古國當漢語教師志願者

我在蒙古國當漢語教師志願者

赴蒙

志願者

心得分享

張瑞營

女,2014年9月-2016年5月在蒙古國民族大學擔任漢語志願者教師 。2015年、2016年連續兩屆被評為「優秀漢語教師志願者 」。

前 言

幾年前,在我上大學的時候,第一天上課講古代文學的老師問我們:「學文學最應該關注的是什麼?」,底下的同學們答案各異,有的說「藝術特徵」,有的說「創作手法」,還有的說「歷史背景」等等。古代文學的老師看了看我們,說道:「人」,「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人往往是有意無意最容易被忽視,被金錢、名譽、權利等各個方面遮蔽掉,被概念化,被世俗化,漸漸地不僅我們身邊的人被我們無視,最終我們看自己也會陌生。學古代東西的目的絕不是希望你們每個人在文學上有何造詣,而是希望你們通過聽別人的經歷能越來越清楚自己,這樣你才能夠長大、成熟、幸福。」

這麼多年我一直記著這句話,無論遇到什麼人我都把他們當成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我才跌跌撞撞地長大。最近承蒙最為你們著想的大哥哥童春林的委託,我將我這兩年的經歷向大家分享。這一次的分享如同我的老師對我的影響一樣,希望對你們的生活思考、職業選擇等等哪怕有一點點影響,這樣就已足夠。

我多麼幸運人海中遇到了她/他們

——

烏蘭巴托

五月的烏蘭巴托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的家鄉,疾風東奔西走,白雲慌慌張張,小蟲慵懶地探出身,新綠嫵媚地頻點頭,到處都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記得張愛玲曾經說過:「人之一生,相遇之人,大多匆匆。」在蒙古的兩年時間裡,我遇到過很多人,有的只是一面之緣,有的相聊數句轉身卻消失於人海。驚喜的是,在我這匆匆的人生里,幾個人的出現卻給我的人生帶來脫胎換骨般的洗禮。

教會我理解的他

在第一次給大學二年級上閱讀課的時候,我遇見了他。男孩相貌平平,給人感覺很內向,不愛說話。在課上的前半段,男孩只是低著頭沉默地坐著,偶爾看看我,看看窗外,有時候會和我的眼神有一秒的交匯,又趕緊躲開。但是在我講到一個判斷題--「張華因為喜歡瑪麗,所以送給她紅玫瑰」時,男孩突然抬起頭,直直的看著我,然後皺著眉頭搖著頭。我問:「你怎麼了?」,他說:「為什麼?」我問:「什麼為什麼?」他說:「紅色為什麼?」我以為他沒有明白為什麼送紅玫瑰,我說:「因為張華喜歡瑪麗呀!」他說:「為什麼喜歡瑪麗送紅玫瑰?」這時候的他眼睛瞪得圓圓的,直直地盯著我看,完全沒有了上課前半段的羞澀,不知道因為什麼,言語間有一點急躁。經過你來我往的幾次對話,我驚奇地發現男孩的漢語說得還挺標準。我說:「因為課文寫的就是,再說喜歡當然就送紅玫瑰了。」然後我用手指了指這個句子原文所在的地方。他說:「我知道!」,然後很生氣地扒開我的手。我沒想到,我的第一堂課就這樣尷尬地結束了。

我一直不明白他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直到幾天後的教師節,我突然收到學生送來的教師節禮物---一束白玫瑰。我震驚啦!這白色在中國可是祭奠去世的人會用的,怎麼會送我這個禮物?回到辦公室,我問起蒙古同事才知道,白玫瑰在蒙古國送給朋友、戀人、師長都可以,因為在蒙古國白色代表純潔,就像天空的顏色,所以蒙古人都很喜歡白色。這時候,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在課上那個男孩的提問。我按照我的文化傳承理所當然地以為紅色是代表熱情、美好,所以送戀人當然是紅色,實際上我卻忽略了蒙古國的文化。在蒙古國,紅色和血的顏色一樣,所以他們很多人不喜歡紅色因為覺得紅色代表殺戮。

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我重新解答了這個問題,也向我的這位學生表達了歉意。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我學習了很多蒙古國的文化。

通過這件事,我意識到,其實我們每個人從孩童時代就被一個國家特有的文化包裹著,所以我們習慣性地用我們文化所培養的思維思考問題,習慣性地無視甚至排斥其他文化給我們帶來的視角。所以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我們常常陷於「自我文化」、甚至「獨我文化」的怪圈,而這正是對外漢語教學和與外國學生相處過程中最應該警惕的部分。我們在傳播自己文化的同時,更應該有意識地學習與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這樣才能避免誤解,加深交往,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教會我幸福的她們

7月份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室,剛進門一個可愛的小姑娘興沖沖地跑到我的面前,眨著大大的眼睛看著我,大聲地說著老師好,因為左邊一個孩子在詢問HSK的題我並沒有理會她。誰知道,下節課上課我剛一進門,她突然跑到我面前說:「老師,我不高興!」我問:「為什麼?」「因為你不說你好」我心想什麼情況?還有一次當我剛推開門,學生們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竟然是:「老師,你的衣服不好看。」說實話,剛開始聽到我很奇怪,為什麼這麼直接?

蒙古教師節的那天,突然間一年級幾個孩子神神秘秘地站在辦公室門口,什麼也不說只是看著我笑.原以為這些平常就很調皮的孩子們又想出什麼奇怪的招數對付我,我也在隨時的小心防備中。可是,當我進教室了,才發現黑板上的字,上面用不標準的漢字寫著「老師節日快樂」,當我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就聽見底下唱起了一首蒙語歌,事後和學校的同事打聽才知道這是他們的「教師之歌」。最讓我感動的是最後學生們用學了僅僅2個月的拼音唱了一首中文歌---《童話》。節目的最後他們用英文給我了一封信,其中有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信中寫到:「蒙古就是你的家(Mongolia is your home)」,讀到這句話,腦中浮現出很多的畫面,對他們的無奈、對他們的惱火,種種過往在腦中匯聚,這時的我有的只是慚愧。

經過一點點相處我漸漸懂得,蒙古的孩子大多比較直接,不同於中國人的含蓄,他們喜歡直接地表達喜歡或者不喜歡。這一點對於從小接受儒家文化的我們開始會有點受不了,甚至覺得粗魯,但是當我們真正地走近他們,才會感受到他們身上散發出得濃濃的化不開的愛。他們真實、善良、美好、純凈,這些能讓我們幸福的品質在現代人身上又有幾個能夠擁有?我們大多追求所謂生活的物質質量,卻忘記我們生活本身什麼東西最美好。回過頭看來,才發現她們身上的這些品質是多麼可貴!

教會我勇敢的她

在蒙古有很多孩子都是從別的省份來烏蘭巴托上大學,因為蒙古的學校沒有宿舍,所以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在外面租房子。房費加之蒙古大學裡不便宜的學費也會讓本來家裡不太富裕的人只能勤工儉學。有很多孩子,一邊上學,下了課還去餐館打工,通常甚至會到10點多,但是這些孩子的功課卻從未落下過。從他們的身上看不到對這種生活的抱怨,看不到對貧困的屈服,有的只是接受與努力。三年級的一個女孩,因為家庭原因不僅每天要打兩份工還要照顧病重的父親,但是這個女孩的作業包括背誦的課文與單詞從未落下過。直到有一次閑聊的時候我問起她,我說:「老師知道你每天很忙,如果覺得老師的作業太多或者背誦的太多可以和老師說,老師可以幫你。」那個女孩說:「沒關係老師,只要少睡幾個小時就可以,老師我可以的。」女孩說的時候,雲淡風輕,從她臉上看不到任何悲傷的情緒,有的只是接受與努力。有時候我甚至會感慨:堅強有時候讓人美地流淚。

柴靜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記者,記得在她的書《看見》中看到過這麼一句話,這句話讓我感觸頗深。原話是這樣的:「生與死、苦難與蒼老,都蘊含於每個人的體內,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相逢。我們終將渾然天成,就像水溶於水中。」隨著年齡與閱歷的增長,我們很多事情都要經歷。可是當我們經歷這些的時候,我們是否能像這個小姑娘一樣坦然地接受這一切並且勇敢地走下去呢?

我很慶幸能夠與故事裡的他們相逢,他們就像是天邊的太陽照射著屬於我心裡小小的角落。在他們散下的光芒中,看到的不僅是時間的痕迹,更看清的是自己真實的背影。

記得在收看紀錄片《西來東往》時,有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無論是處於歷史還是其他原因,相較於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 駕輕就熟,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文化對西方人而言只是新奇,更準確的說是陌生。」---這是事實。所以作為志願者的我們能做的除了傳播更應該有包容。無論是什麼國家,貧窮或富有、熱情或冷漠,只要有文化的存在一定就有其學習的價值。親眼見過太多的志願者牢騷滿天飛,如果繼續以這樣的心態生活,相信即使給了你一大片藍天你也會揪著那幾塊烏雲不放。所以生活,心態最重要。無論是習慣還是文化,如果能夠時刻保持著一顆寬大的心去接納,好好地感受生活帶來的各種東西,好的、壞的,歡樂的、悲傷的、憤怒的、欣喜的,所有這些都能夠促使一個人真正地學習、成長。最後祝願所有的人在經歷過生活的歷練以後,心境能夠如烏蘭巴托的藍天一樣,純凈而遼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對外漢語公開課 的精彩文章:

TAG:對外漢語公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