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被譽為德國的達芬奇,自畫像之父

他被譽為德國的達芬奇,自畫像之父

丟勒是德意志的代表民族畫家。他同時又是把義大利文藝復興思想帶進德意志,並開創了德意志民族藝術新紀元的藝術奠基人。他有一張表情生動的臉,一對明亮的眼睛;。長著希臘人稱之為四角形的鼻子,長長的脖子,寬闊的胸脯,束緊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發達,小腿也結實勻稱,樣子文質彬彬。有人見過他的手指,長得秀美如蔥白,他那俏皮的言談舉止更令人陶醉,以致聽眾都覺得再也沒有比他結束講話時更令人惆悵的事了。他幾乎通曉天文地理、哲學美學不僅懂得,還會口述出來。這是與丟勒同時代的人在回憶丟勒長相時所寫。

藝術家阿爾布雷特·丟勒 Albrecht Durer(1471-1528)生於紐倫堡,德國畫家、版畫家及木版畫設計家。【德國的自畫像之父:丟勒】丟勒少年時曾追隨父親習藝,丟勒對繪畫表現出特殊的才能,13歲時就能逼真的畫自己的肖像(上圖),19歲時丟勒為父親所畫的肖像已充分顯示他成熟的素描功力(下圖),可與達芬奇遙相呼應。

後來丟勒在畫家沃格穆特處工作三年。沃格穆特的大工作坊也為丟勒的教父、印刷商兼出版家安東·柯貝爾格,製作木刻插畫。在當時,這家最大的工作坊,對丟勒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在兒童時代初次接觸到銅技巧,這個經久不滅的印象,對丟勒後來在版畫藝術方面創造性地發揮起了決定作用。

他被稱為德國的達芬奇,除了在藝術上面的天賦,其他方面亦是強者。

1490年至1507年,他先後遊歷巴塞爾、斯特拉斯堡及威尼斯等地,並拜會了他仰慕已久的喬萬尼·貝里尼(Giovanni Bellini)。他不但極力加強自己藝術知識層面,而且著手研究數學、幾何學、拉丁語、古典文學等,他和學者的接觸較之與藝術家的交往更為頻繁、密切。

丟勒自畫像(22歲) 巴黎盧浮宮收藏

Self-portrait. 1493.,56.5 × 44.5 cm

這是盧浮宮唯一的一幅丟勒的作品,非常珍貴。丟勒是歐洲第一位為自己畫自畫像的畫家,被稱為「自畫像之父」。這幅作品是丟勒著名的自畫像,是他22歲時所作。他在27歲、29歲時都畫過自畫像。丟勒曾說:每一個德國人都想有自己的「式樣」,都期望自成一家。所以在丟勒的肖像畫中,面部五官、尤其是眼睛和嘴的形體刻畫,都具有十分強烈的個性特徵:眼睛明亮,神態優雅,有著希臘人稱為四角形的鼻子,令觀賞者感到他的非凡相貌里所蘊含的天賦才能。丟勒是德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最偉大的藝術家、藝術天才,他不僅是優秀的畫家兼版畫家而且是哲人、詩人、藝術理論家。丟勒出生於紐倫堡的一個金匠家庭,早年隨父學藝,後去繪畫作坊學習繪畫。恩格斯曾稱讚他是「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的巨人」。他的作品富有哲理性,畫風嚴謹,結構準確,線條流暢而富有節奏感。他是一個非常勤奮的藝術大師,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以至在德國美術史上稱他所處的時代為「丟勒時代」。

丟勒自畫像 Self-portrait. 1498. 52 × 41 cm

Self-portrait with Fur-trimmed Robe. 1500. 67.1 × 48.9 cm

The Painter"s Father 1497

on linden wood 51×40.3 cm

Portrait of Oswolt Krel 1499

painting 50×39 cm

恩格斯在評價歐洲文藝復興這一歷史時代的那段著名論述中,把丟勒看作是和達芬奇一樣的傑出人物之一。他說「阿爾布萊希特是畫家、銅板雕刻家、塑像家、建築家,此外還發明了一種築城學體系」。

這種美譽即便有幾分誇張,也足以說明丟勒這位天才在同代人心目中的形象。

Deutsch: M?nnliches Portr?t vor grünem Grund 1497

24.2 × 20 cm

Portrait of a young men 1507oil on linden wood 35 × 29 cm

Portrait of a Man 1521 oil on panel 50 × 36 cm

Portrait of Dürer』s Mother Barbara, née Holper 1490 on fir 47 × 35.8 cm

丟勒最為傳世的作品是《手》,後來被人們改名為《祈禱之手》,其影響力超過其他任何作品。(下圖)

丟勒於1507年至 1511年與馬蒂亞斯(Matthias)聯合為位於法蘭克福的多米尼加教堂海勒祭壇創作的三聯畫所繪製的草圖,這雙手是三聯畫中中中間一幅右下角門徒綠衣門徒的雙手,而這雙手的藍本正是畫家丟勒本人,因為這雙手多次出現在丟勒的畫作上,這幅三聯畫因火災毀坏於1729年。

《祈禱的手》被後世人帶來很多創作靈感,前段時間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展出的曾梵志個展中,就有藝術家為《祈禱之手》所重新創作的巨作。(下圖)

當然還有那隻《丟勒兔》,下圖。

— 其他作品 —

阿爾弗雷德·丟勒是北部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其歷史上最為暗淡的一段時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亂,饑荒和瘟疫(黑死病)無情地奪去大批人的生命,社會矛盾的激化。這使德國的文化與藝術疲弱不振,外於嚴重的低迷狀態。

與此同時,以義大利為首的歐洲各國卻已經先後走出中世紀,進入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開放與繁榮時期,人文主義的光輝已經照亮歐洲大陸。於是,作為一個德國畫家,丟勒只能在一個代表著過去的落後國度里苦苦追求和傳播著「現代」歐洲的先進思想。

這位天才少年已經準備好了要獨自一人將現代文化引進德國。只是,他那充滿好奇和疑惑的目光和基督式的指示性手指表明,不同於義大利文藝復興對於人與人的世界的欣喜觀看,也不同於荷蘭文藝復興對於外部世界的執拗關注,德國的文藝復興將略帶苦澀地凝視人自身。而這將使他成為一個充滿矛盾的獨行者和先鋒派。

Erasmus of Rotterdam, 1526

作為德國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丟勒的藝術探索對德國的影響是深遠的。正如有人評論的那樣,

丟勒是德意志的代表民族畫家。丟勒同時又是把義大利文藝復興思想帶進德意志,並開創了德意志民族藝術新紀元的藝術奠基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藝術大觀 的精彩文章:

一件紅衣,一柄花傘,如著了重彩的水墨
作為梵高的朋友,他的作品卻有著特殊的風采

TAG:國際藝術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