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才是想看到的西藏

這才是想看到的西藏

大概是四年前,看過一部關於西藏的旅行紀錄片《進藏》。片中志願者開著Mini,分幾路從不同方向駛進西藏,分享沿途感受。當時才從青藏高原回來,看完後覺得拍得並不好,在豆瓣上寫下了這樣的評論:看著看著就喚醒了兩年的青藏高原生活記憶。片子里對藏人的理解全部聚焦在佛,但我的感受是藏人的生活不只是佛。至於對佛的解讀,也並不一定是片子里說的那樣。還寫了影評:在現代人逃離都市的潮流中,西藏和其信仰變成了時尚話題被消費。為什麼去西藏,去西藏幹什麼,我們不需要想,因為旅遊網站、時尚雜誌和旅行達人已經給你了有逼格的答案。我也想不來肯定說服自己的答案,所以也就暫時接受達人們的宣言。可什麼是信仰,如何去接觸理解信仰,沒人告訴我,我也不信誰能一兩下說明白。所以,是不是可以換個角度去關注西藏,關注那裡的貧窮,關注那裡上不起學的孩子,關注那裡沒有書籍沒有桌椅的學校,而不是浮於虛空地談論信仰。對於我這麼個沒去過西藏嚮往著西藏的人,關於西藏,就讓它旅遊的歸旅遊,信仰的歸信,逼格什麼的在高原藍天下就是浮雲。妄談信仰那是不知天高地厚。現在回想,當時對一眾媒體故意用「信仰」概括西藏,是多麼的憤慨。也許當時有些偏激,但現在依然反感說起西藏就聯繫到信仰。經常看到的關於西藏的紀錄片,無非雪山湖泊草原和佛教。所以一直期待一部視角不一樣的藏地記錄。可能剛上映時沒怎麼關注,不過幸運地,終於在五一小長假點開了這部紀錄片,享受到美崙美奐的畫面,感受到西藏的生活氣息。

《西藏時光》,展現了一個生活場景豐富的西藏。如果讓你一句話描述西藏,大概率會得到這樣的描述,「西藏在青藏高原上,那裡有雪山草原,空氣稀薄,藏族人虔誠地信仰佛教,拉薩有布達拉宮而且陽光明媚」。這樣說也對,但卻反映出對西藏的標籤化認識,因為這句話里說的只是西藏的一部分。在西藏這塊佔全國國土接近13%的土地上,不僅有雪山草原,還有荒漠隔壁;不僅有世代居住的藏族人,還有生活於此的其他民族;不僅有世界屋脊的屋脊阿里,還有藏地江南林芝;年輕人不僅會磕頭轉山,還會喜愛街舞;活佛不僅受到宗教的洗禮,還會表現出世俗生活的一面;這裡不僅有虔誠的宗教信仰,還有熾熱的年輕夢想。在《西藏時光里》,能看到不同人的生活,不同人以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電影《七十七天》主角原型青木,獨自一人深入藏北,進行志願的野生動物保護工作。中外冰川研究者組成考察隊,冒著高海拔和掉進冰縫的生命危險,在6000多米的冰川上採集百萬年前形成的冰芯。三個小活佛有著同齡孩子的調皮和好奇心,卻在每天的早課誦經中,表現出自律和虔誠。奶奶和父親都是民族舞舞蹈演員,自己卻喜愛上街舞的藏族小伙,憑著執著改變了父親的偏見。非專業自行車運動員羅布,經過六年的自主鍛煉,最終獲得山地自行車比賽冠軍。平日里分散在廣袤牧區的牧民,會在過年時從四面八方匯聚到神山下,進行集體祭山祈禱。除了這些,這部紀錄片中,還能看到藏族漢子和漢族姑娘的相愛史,普通藏族牧民的嫁娶儀禮,西藏不同地區的生活場景,等等關於西藏人的各色影像。當然,如畫的,神聖的自然風景,也是不會少的。《西藏時光》並沒有以風景或者宗教作為中心,而是從活躍在西藏的不同人的視角出發,記錄了一個存在於生活中的真實西藏。相比於將西藏標籤化的風景和宗教,看到普通人的生活,會有帶入感,會想去體驗,會產生共情。這才是想看到的西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源鄉吃桃 的精彩文章:

TAG:桃源鄉吃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