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霍去病如此厲害,但是,歷史上卻有人抹黑他們,還是大名人
漢朝是中國第二個封建大一統的朝代,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然而,強漢的名頭並不是從劉邦建立漢朝以後就有的,事實上,在漢朝剛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它還非常弱小,也非常貧窮。甚至,北邊的匈奴單于甚至將劉邦圍堵在了白登山,差點就將這位開國之君給滅了。
劉邦死後,漢朝又經過了幾次重大的動亂,雖然,中央集權不斷增加,皇帝的權柄一天比一天強盛,但是,國家的綜合實力卻令人擔憂。因此,西漢初年,漢朝採取的對外政策始終是以安撫為主,幾乎沒有主動出擊過。因為開國之初得種種遭遇,歷任皇帝都對於匈奴非常仇恨。可是他們又打不過匈奴,只能選擇委曲求全的和親政策。
這樣寄人籬下,仰人鼻息的情況終於被漢武帝改寫。衛青、霍去病舅甥帶領著大漢的軍隊一路狂飆突進,一直打到了匈奴人的龍城,讓匈奴人威風掃地,再也沒有覬覦中原的心思。可以說,作為那個時代中心的風雲人物,霍去病比衛青還要光芒萬丈。衛青出身騎奴,是因為姐姐得寵才受到了重用。或許是因為出身卑微,所以,衛青行事始終小心謹慎,不敢得意忘形。
他從來就沒有忘記自己的騎奴身份,即使直搗龍城,他也沒有驕橫跋扈。劉徹對衛青的性格自然是放心的,可是,衛青拘謹的性格也使得他無法真正與皇帝成為莫逆之交。霍去病則全然不同,他雖然出身同樣卑微,可是,他並沒有真正經歷過貧寒的生活。隨著衛青和衛子夫得寵,年幼的霍去病就成為了寶貝疙瘩。
他從小就接觸各種各樣的達官貴人,甚至能夠在皇宮之中讀書,還得到了皇帝的寵愛。在這種情況下,霍去病的性格就不可能和他舅舅一樣小心謹慎,他是光芒萬丈的天才,同時也有著屬於天才的驕傲和直率。
不論是否進入帝國統治階層,霍去病的性格從來都沒有發生過變化。
十七八歲的少年意氣在他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即使面對威嚴的漢武帝,他也不卑不亢。在漢武帝的文武百官之中,霍去病是最特殊的一個,他毫不掩飾自己的驕傲,面對皇帝的詢問時依舊神采飛揚,侃侃而談。他的天才被皇帝所賞識,因此,也就更加具備「不拘小節」的特權。
其實,霍去病的成功也正是建立在他的性格特點上的。
只有霍去病這樣的豪門貴子才能絲毫不受兵法約束,在戰場上靈活機動,打出一個個教科書般的長途奔襲戰。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僅23歲。武帝很悲傷,調遣邊境五郡的鐵甲軍,從長安到茂陵排列成陣,給霍去病修的墳墓外形像祁連山的樣子,把勇武與擴地兩個原則加以合併,追謚為景桓侯。
然而,司馬遷對於衛青和霍去病的評價都不很高,他甚至還在《佞幸列傳》中點了他們倆的名字。這裡,很多人都想知道衛青和霍去病跟司馬遷多大仇,司馬遷這樣黑他們倆,直接把他們倆歸類到這裡,而司馬遷對佞幸的解釋是用以男色以及諂媚取悅皇帝的人。
《史記?佞幸列傳》記載,司馬遷說衛霍二人都是以外戚的身份得到了皇帝的寵幸,只不過,因為他們兩個才華橫溢,不願意自甘下流,這才取得了令人稱道的功績。既然,衛霍是被萬世景仰的民族英雄,司馬遷為何對他們的出身求全責備呢?其實,這就要談到司馬遷的個人經歷了。
司馬遷其人和李廣一家的交情很好,他和李陵還是莫逆之交。當年,李陵兵敗被俘以後,司馬遷因為替他說話還被處以宮刑。既然,司馬遷和李家的關係這麼好,那麼,自然對始終沒能封侯的李廣懷有同情。衛霍二人揚名立萬,霍去病更是年紀輕輕便已經被封為冠軍侯的事情自然讓太史公心生不滿。
另外,司馬遷的個人遭遇也很凄涼。他曾經寫過著名的《士不遇賦》,表達懷才不遇憤慨。一個失意的人又怎麼會客觀地評價兩個一帆風順的朝廷重臣呢?作為一個文人,司馬遷不免對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有所期待。可是,漢武帝並沒有給他展示才華的機會,這也就是的司馬遷內心中對那些以外戚身份上位的臣子頗有微詞。
最後,霍去病本人雖然非常厲害,可是,他帶兵的方式並不值得推廣。少年意氣的霍去病更適合代領少數精銳進行特種作戰。他對於士兵並不體恤,基本上是用錢財和功勞去刺激手下的士兵,讓他們保持強大的戰鬥力。這樣的行為當然不可能被司馬遷所認同,所以,他自然會對霍去病有所不滿,於是,便在史記中寫下了自己的牢騷。
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旁邊,墓前的「馬踏匈奴」的石像,象徵著他為國家立下的不朽功勛。
參考資料:
『《史記?佞幸列傳》、《士不遇賦》』
※日本一直有一個「現世神」,現今成了平民,之前一直存在了兩千年
※諸葛亮的侄子為何三族被滅,這則成語故事道明原因
TAG:江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