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劉慈欣:人與機器的黑暗史詩中,人類能否浴火重生?

劉慈欣:人與機器的黑暗史詩中,人類能否浴火重生?

「技術終將挺進到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疆域,我們將與機器建立生理上的聯繫,最後與之融為一體。」

*本文是劉慈欣為江波科幻小說《機器之門》所作序言,轉載已獲作者授權

I Robot

 The Instrumental Works

The Alan Parsons Project 

00:00/06:02

《機器之門》用卓越的想像力描述了一種可能性,在合上這本書後我們都祈禱這樣的未來不要變成現實,但它的景象也在我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在這樣的未來中,人類不但面臨著滅頂之災,還同時面對著人為什麼成為人的困惑,以及人是否要繼續成為人的選擇。這一切都源於人類最偉大的創造物:機器,現在機器驅動著我們的世界,我們在機器的懷抱中舒適地生活著,但真的有可能,我們會和機器走到《機器之門》中那噩夢般的一刻嗎?

在展望未來前先看一看現實。如果一個石器時代的原始人被突然扔進現代社會,他感到的震驚和迷茫我們是難以想像的,這彷彿由魔法構成的一切與他來自的世界差異如此之大,幾乎沒有一樣東西是他能夠理解的。但漸漸地,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精神上的定海神針,他發現了一樣沒有變的東西,人,人沒變。儘管開始時他會被現代人怪異的服裝所迷惑,但當他脫下獸皮,剃短身上的毛髮換上這些衣服後,就發現自己與周圍的人沒什麼兩樣。曾有一位人類學家說過,如果一個太平間里放進了一具三萬年前石器時代的人的屍體,那驗屍官不會發現什麼異常。不僅是身體特徵,在智力上也是如此,石器時代的人的智力與現代人差別不大,我們的這位來到現代的原始人朋友很快發現,適應這個魔法世界的生活並沒有他想像的那麼困難,他能夠學會這時的語言,如果他足夠年輕的話,還能進入學校同其它人一樣學習現代知識,並在畢業後找一份工作。

來源: Maxime Schummer

這確實是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現代,幾乎是變化的同義詞,變化是現代生活的基調,技術在飛快地改變著一切,但在這個萬花筒般不斷變化的世界中,我們自身卻沒有改變,從生物學意義上說,我們與石器時代的人沒有太大差別,我們原來都是摩登原始人。周圍那些構成現代世界的先進的機器都是身外之物,與我們沒有生理上的聯繫,我們只是用四肢和語音去操控他們。

但隨著技術的發展,這種情況很難持續下去,技術終將挺進到最後的也是最重要的疆域,我們將與機器建立生理上的聯繫,最後與之融為一體。這就是《機器之門》所展現的未來世界。

來源: Maxime Schummer

其實,人機結合的進程早已開始,從維京海盜斷臂上的鐵鉤子到現代的人工心臟,人們一直在試圖通過與機器連接彌補自身的殘缺。但這些結合都是小規模的和局部的,更重要的,這裡沒有腦機介面,人的思想和意識無法操控植入自身的機器,這很難說是真正的人機結合。

以腦機介面為基礎的人機結合還存在著許多巨大的技術障礙,其中之一是在腦科學方面,與計算機技術相比,人類對自身大腦的研究還處於十分初級的階段。但這些技術障礙有很大的可能終將被克服,或至少被繞過。仍以腦科學為例,即使人類永遠無法完全了解大腦的運行機制,僅把它看成一個黑箱,破解其輸入和輸出,仍能夠實現腦機介面。

來源: Maxime Schummer

應該承認,真正的人機結合併不為現代社會的價值觀所接受,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與機器結合是一件恐懼和噁心的事。人們由此也想當然地認為在未來這個選擇權也屬於自己,當人機結合技術實現並普及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拒絕並保持自已的生物學身體。

但這想的太簡單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驅動社會生活的關鍵技術並不給我們用與不用的選擇,現在選擇不用手機已經很難,選擇不用電的人幾乎沒有,否則很難在現代社會中生活下去。人機結合技術一旦實現,將有巨大壓力迫使每個人使用它。

一是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在人機結合的歷史上,南非的刀鋒戰士奧斯卡·皮斯托瑞斯的出現將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人們對其參加待會的質疑,不是因為與健全人比賽對身為殘疾人的他不公平,而是因為這對健全人運動員不公平,刀鋒戰士經過機器改造的雙腿可能使他比健全人更強!與刀鋒戰士結合的機器只是完全無智能的碳纖維假肢,在未來,與先進的智能機器的結合無疑將在各方面大大提升人類的能力,當接受人機改造的新人類在智力和體力上幾倍甚至幾十倍地超越自然人,後者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人機結合一族與自然人的差異,將遠大於自然人類不同種族之間的差異,這時一直伴隨著人類歷史的種族歧視將死灰復燃。開始,歧視無疑是針對人機結合族群的,首先接受人機結合的人將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但隨著這一新族群力量的壯大,他們在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的實力將很快超越自然人,這時被歧視的將轉而成為自然人一方,自然人將成為弱勢群體,進而可能變成劣等種族。當這一局面到來時,與機器結合將是每一個人不得不做的選擇,同時也將是他們為後一代所做出的選擇。

來源: Maxime Schummer

另一個壓力是人與機器的競爭。在一個智能機器與人類工作機會的時代,要想與機器人在能力上取得平等,人機結合可能是惟一的途徑。

還有許多其它的可能性使得人機結合成為必然,比如環境的變化。目前地球環境的惡化速度遠大於人類通過自然進化適應環境的速度,可能有一天,地球環境會變得完全不適合自然人生存,空氣變的無法呼吸,氣溫達到自然人體能夠承受的極限,這時通過人機結合來改造人體使其適應惡化的環境可能也是一個必然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環境變化可能並非單純由環境污染所致,當AI或人機結合一族取得對世界的控制權後,他們可能按自己的需要改變環境,這樣的環境可能適合機器人生存,但對於自然人類卻十分惡劣。

《機器之門》中的未來則走到了極端,在那個世界,最恐怖的可能性變為現實:AI與人類為敵,發動了以毀滅人類為目的世界大戰,而經過機器改造的人類與自然人類(書中叫原生人)也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和文化衝突。在AI和人機結合一族面前,原生人類的血肉之軀是那麼脆弱,如推土機面前的一叢小草,無論如何抗爭,也難逃毀滅的命運。這時,是否選擇人機結合,是一個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

來源: Maxime Schummer

對於預測人機結合將帶來怎樣一個世界,任何想像力都是貧瘠的。現在構成人類文明的一切因素,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等,追根溯源,都是建立在人的生物屬性上的。政治和經濟體系是由資源的分配和佔有所產生,而資源是人類做為生物的生存所必需。如果人類對資源的需求發生變化,如不吃飯只耗電就能存活,不用衣物和空調就能適應各種氣溫,那人類的政治和經濟將是一種完成不同的面貌。文化也是一樣,所有的文化,從最本源上說是建立在人類的生物器官對世界的感知上,建立在人類之間通過生物功能,如話音、視覺和觸覺所產生的相互交流上,僅僅是人類的兩性屬性發生變化,就將產生完全不同的文化形態。

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最近拍攝的愛因斯坦傳記片《天才》中,當愛因斯坦去世後,有學術機構請求愛因斯坦的兒子漢斯同意對他父親的大腦進行研究,以揭示這位偉大天才思維的秘密,漢斯回答說:「這樣的研究不會有任何結果,你們研究的是一件物品,而我父親,是一個人。」這個深刻的回答也適用於評論對人機結合的另一個天真的想法。人機結合的終極階段就是除了大腦之外人體的其餘部分全部變成機器,而現在人們認為,只要人的大腦存在,他的完整人格就存在。但事實可能不是這樣的,構成一個特定人格的,除了大腦中的思想和記憶,還有對周圍世界的感知,後者同思想和記憶一樣,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機器軀體將完全改變自然生物身體的世界感知,這也將完全改變這一個人格。

來源: Maxime Schummer

是否接受這樣的改變,將是人類所面臨的最艱難的選擇,《機器之門》生動地描述了這種艱難,但在那個嚴酷的世界,生存最終壓倒一切,原生人會在痛苦和糾結中選擇與機器結合,從此,人類從大自然手中奪得了掌握自身進化的權利。

人機結合將產生一個難以想像的世界和文明,我們只能想像出多種的可能性,而《機器之門》則描述了這些可能性中最震撼的一種。同江波的其它作品一樣,這部人與機器的未來史詩在堅實的科技內核上展開宏大的想像。書中的世界由三種力量構成:原生人類、經過機器改造的人類和超級AI, 三股力量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有不共戴天的對抗,也有不穩定的結盟和共生。人性的糾結和異化、命運的選擇和冷酷的毀滅戰爭碰撞融匯,構成了這段如激流般瘋狂行進的未來史,每時每都在命懸一線的震撼中渡過,甚至不給人以喘息的間隙。

《機器之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它的不迴避,它像直面嚴酷的現實一樣直面未來最黑暗的可能性,它清楚地展現了人與機器之間存在著的巨大的溝壑,這溝壑橫亘在原生人與機器改造人之間,更出現在全人類和AI之間。在《機器之門》中,人與機器的矛盾以政治的最高的形式:戰爭,表現出來,作品直面原生人類與機器之間在實力上的巨大差異,人機戰爭對人類而言必然是一場毀滅戰爭。作品生動地表現了現有的價值觀在毀滅深淵前的脆弱,對於在這種黑暗的可能性中人類的未來,《機器之門》給出了選擇,同時也以厚重的筆觸描述了這種選擇的艱難和殘酷,但堅定地表現了這種選擇的必然性。儘管在結尾處露出一線田園主義的溫情,但倖存的人類必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而人機結合的選擇也為人類指出了一條新的進化方向,在這條比自然進化快千百倍的進化之路上,浴火重生的人類文明可能創造一個更為輝煌的未來。

來源: Maxime Schummer

在電視劇《西部世界》里,身為機器人的女主人公對人類說了這樣一句話:「時間將把你們化為灰燼,而一個新的神靈將在大地上遊盪。」這話有些熟悉,這簡直就是機器的《共產黨宣言》,《機器之門》已經向我們敞開,走過去領略這樣一個神奇的未來吧。

| 作者 | 劉慈欣

首屆亞太科幻大會來了!

5月19-20日,中國科學技術館(北京市朝陽區北辰東路5號)

劉慈欣、韓松等來自10多個國家的近100位科幻人,最頂尖的中國科幻IP,以及前沿科學、航天、藝術、影視、漫畫、遊戲等行業的創作者,在這個周末邀你一起前往另一顆星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你隔壁加班的碼農,說不定是你的造物主(下)
孤獨一生的你,還要靠AI送終

TAG:不存在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