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津:商貿中心 工業之源

天津:商貿中心 工業之源

天津北方網訊 :獨特的地理地域位置,賦予了天津古來的漕運、鹽業的「津要」地位。隨著中國近代化的推進,開埠通商,其北方商業中心的地位因為成為世界市場重要口岸而更加凸顯。與此同時,隨著洋務運動的興起、外來資本和民族資產的推動,天津更是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以軍事工業促進了化工、紡織、鐵路、電信、採礦、冶鐵等民用工業、輕工業的全面發展,創造了多項天津近代工業之最,也一度領先全國甚至國際水平。

20世紀初至三四十年代的城市發展,商業、工業發展,也促使天津成為近代北方金融中心,由傳統城市向著近代開放型工商業城市轉變,一度成為中國第二大城市。

新商圈老字號銀行街 「流動」的金錢

開埠後天津的中國北方商業中心地位因加入世界市場而迅速提升。中國和世界商品在這裡集散,與南北沿海貿易更加緊密聯繫在一起,這為天津帶來了新的繁榮,新的商業區在歷史的推進中轉變。

從河岸口到租界區

天津北倚京城,東臨渤海,由於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自古就形成舟車彙集的水陸交通樞紐。三岔河口一帶構成理想的海運、河運的起始點。直沽港不僅是皇糧重要轉運港,又是京師重要的物資儲備之地,與碼頭適應的倉儲設備設施十分發達。港口的空前繁榮,促進了直沽一帶手工業、商業、金融業、鹽業的發展,「一日糧船到直沽,吳罌越布滿街衢」。漕運之盛,天津海路運糧暢通和清政府嚴格執行海禁兩相併行形成獨特景象。天津極具商業傳統,各地商人湧入、定居於此,以鹽業、海運和糧業形成了天津「八大家」。

因此,天津中心商業區是以三岔河口附近,城廂以北的估衣街、河北大街、針市街、糧店街、侯家後為主。進入20世紀後,這些傳統商業中心遭遇了壬子兵變、直皖戰爭、直奉戰爭等洗劫,天津的商業中心還是轉移到了租界區。其中,主要集中在日租界的旭街和法租界的梨棧大街,就是如今的和平路,「金街」之名名副其實。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基本形成了靠近日租界的南市、法租界的梨棧以及英租界的小白樓為主的三個新型商業中心,華洋雜呈,商店、旅館以及各種戲院、電影院、舞廳等消費場所,甚至以有軌電車聯通起來,大都市的繁華不外如此。天津商業的繁榮孕育了赫赫有名的老字號商家,盛錫福、桂順齋、冠生園、達仁堂、老美華等留存至今。與此同時,大型商家的崛起,也凸顯了天津的商業繁華,1928年1月1日,中原公司開業,以「始創不二價 統辦全球貨」成為天津第一家大型百貨零售企業;同年12月12日,勸業場開業,從建築風格、經營方式上突破中國傳統商業模式,300多家商鋪「進駐」、八大天聞名於世。

隨著商業發展,天津形成了有行會性質的會所、會館,1903年,天津各行商人組織成立天津商務公所,兩年後,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商會。天津商會從成立開始,就以維護民族商業為任,在抵制洋貨運動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在1916年老西開事件和1919年五四運動中,都有愛國壯舉。同時,天津商會還熱心公益,賑災濟貧、興辦學校均有重大貢獻。

解放北路的「東方華爾街」

近代天津是北方金融中心,天津最早的金融市場是在北城扛錢的、跑合的「夥計們」自發組成的各種「跑合鋪子」,集中在宮北大街。天津最早的近代銀行是1880年設立的英國滙豐銀行分行,吸納當時權貴的存款,據說李鴻章在滙豐存有150萬兩白銀。官方的金融機構,是袁世凱任命周學熙創建的「直隸官銀號」,是當時直隸省的財政銀行,用於發行鈔票等,其後設立了天津最早的銀行儲蓄所「博濟儲蓄銀號」。天津最早出現的中國資本銀行是1898年官商合辦的中國通商銀行天津分行,到了1935年,天津已經有中國資本銀行29家,最著名的就是「北四行」:鹽業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和中南銀行天津分行,這四家銀行的金融業務已經輻射到長江以北,到了1947年,天津各類金融機構已經達到了307家之多,造就了一大批銀行家以及各種投機者。追溯根源,與當時天津的地理和政治、經濟位置密不可分。

至今還能一窺當年天津金融風雲的遺存,就是擁有「萬國建築博覽會」「東方華爾街」雙頭銜的解放北路。這條由北向南貫穿法國、英國、美國、德國四國租界的馬路上,各國在天津開設了行政機構、金融貿易、酒店娛樂等設施,自英國滙豐銀行開始,英國麥加利銀行、美國花旗銀行、中法工商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等陸續興建。20世紀40年代天津的解放北路有49家國內外銀行,其中12家國內銀行的總部設在天津。

自強愛國的軍工民用 艱難前行

製鹽和釀酒是天津的傳統手工業,而天津機器局和大沽船塢的建立,則標誌著北方近代工業的誕生,天津工業化進程,是從軍事工業發展而來的,寄託著一代愛國者的軍事強國夢想。19世紀後期,洋務運動也從強兵轉變為富國,民用工業的興起,讓一大批民族工業支撐起了天津作為中國工業核心的歷史地位。

十二項天津工業之最

應該了解一下天津對於近代工業的貢獻:1867年,天津機器局是天津最早的軍火企業;1880年,北洋水師大沽船塢是天津最早的修造船廠;1880年,大清天津機器局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水艇,也是世界第二艘潛艇,這一年,也製造了中國第一套舟橋船;1902年,萬國礦水公司是天津最早的汽水廠;1906年,北洋勸業鐵工廠是天津最早的民用機械製造廠;1915年,天津第一家機器紡織廠是直隸模範紡紗廠;1921年,天津第一家體育用品廠是利生體育用品廠;1929年,華綸染廠是天津第一家機器染整廠;1936年,天津第一家軋鋼廠是天興制鐵所;1941年,侯氏制鹼法是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制鹼工藝;1946年,我國最早生產的三輪汽車是天津的飛鷹牌——不難看出,其中有領先於全國乃至世界的「天津工業品牌」。

天津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的發源地之一,無論是傳統的漕運、拱衛京畿作用,還是近代開始的城市性質,都是特殊的城市地位所決定的。作為北方洋務運動中心,天津的工業化進程也正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興辦軍工企業開始的。19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末,清政府總計興辦有20個軍工廠,在北方興辦最早、規模最大、效益最顯著的就是天津機器局和大沽船塢,這也是中國第一批使用機器生產的近代化企業,由此帶來的是新式教育和產業工業的誕生。軍事工業的發端,引發了資金、原料、交通等諸多產業的發展,於是,採礦、冶煉、鐵路、電信、紡織等民用產業成為天津近代工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官督商辦的開平礦務局開始與壟斷的洋煤競爭,「煤河」的開挖、薊運河的疏浚,保證幾大軍工廠的用煤外,還投放市場獲得很高收益。此外,中國的郵政、電報事業也都是從天津發端。這些早期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因為僱用了大量產業工人,天津最早的工人階級也由此誕生。

打破壟斷的民族工業

20世紀初,啟新洋灰公司、灤州礦物公司、北洋火柴廠等企業的興建,標誌著天津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入初步振興階段。20世紀初,天津成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試驗基地。1903年,袁世凱委任時任天津候補道台的周學熙來津總辦直隸工藝總局。天津華新紗廠、裕元紗廠、恆源紗廠、北洋紗廠、寶成紗廠、裕大紗廠六大紗廠相繼建成。到了20世紀20年代,天津棉紡織工業已經達到全國第二的水平,天津近代紡織工業初步形成。1912—1928年之間天津紡織廠家數已達1407家,總資本額為2687.05萬元,占當時天津地區民族工業資本額的30%強。范旭東創建的「永久黃」成為中國化工企業的奠基石,精鹽和純鹼生產技術,更是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同期引人矚目的是天津三條石機械鑄造圈的形成,當時的三條石地區已經有鑄鐵廠20家、機器廠25家,到30年代,已經成為「鐵廠街」——36家鑄鐵廠和71家機器製造廠,其中不少企業分號遍布全國。湧現了范旭東、侯德榜、李燭塵以及周學熙等赫赫有名的實業家的同時,產業工人的數目已經讓天津工人階級的實力成為全國的佼佼者,全面推動了天津民族工業的發展。

工業的發展也對天津的城市發展起到重要影響,比如工業促進城市人口聚集,促進郊區城市化,讓農民轉入了工業、商業和服務業,促使天津由傳統城市向近代開放型工商業城市轉變。(津雲新聞編輯侯靜)

轉載自:北方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津地方新聞 的精彩文章:

林志玲用四個「沒有」否認戀情 劃清與言承旭關係
天津一飯館老闆之子帶人猛揍「鬧事顧客」

TAG:天津地方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