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班改要「軟」「硬」兼施

班改要「軟」「硬」兼施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要努力使學校的牆壁會說話,讓教室成為一個能夠耕出春天的村莊。」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這樣跟可愛的孩子們共同生活——

從班級「硬」文化著手,文化引領,打造「會說話」的教室

我們共同制定目標要求,明確責任分工,做到人人有事干,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一開始,我就和全班學生一起制定教室衛生標準。我們確定了「四化」目標,即日常管理制度化,行為語言規範化,學慣用品擺放定位化,衛生打掃用具隱蔽化。

我們還共同打造「區角」和牆面文化,讓環境凸顯教育價值,打造「會說話」的教室。

我們將牆壁打造成孩子展示的舞台,發揮正面導向作用,激發孩子的學習、生活熱情。把學生的優秀書畫作品、攝影作品製作成一幅幅壁掛,點綴在教室四周。這樣既美化了教室環境,又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學生的創作熱情。相關內容會不定期更換,讓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展示的機會。

我們創設各種「區角」,給孩子搭建自主成長的「腳手架」。「英語角」給孩子推薦各種英語用語、英文電影、英文圖書等,指導他們的書面閱讀、口語表達,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圖書角」幫助學生培養讀書興趣,讓他們多讀書,讀好書,有系統地讀書;讓他們掌握讀書的方法,有效率地讀書,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

在班級硬文化的建設上,我們主要強調孩子的主體地位,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用他們的作品、喜歡的書籍等豐富環境,激發他們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的主人翁意識。

從班級「軟」文化提升,浸潤心靈,養成良好的人格特質

「家有家法,班有班規」。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方面,我們實現了人人參與制定,人人主動遵守。譬如:學習要求、生活要求等形成班規牆,隨時提醒,隨時監督。我們還專門設立了「爭星榜」,激勵學生主動遵守班級制度。

我們還確定了生生關係的主調,營造自主、平等、友愛、向上的班級氛圍,從而提高班級凝聚力。

打破傳統管理模式。我們打破了傳統的班幹部管理中隊,實行小組自主管理。在編組時,盡量考慮「人才」(學習、體育、文娛等方面)的和諧搭配,使小組之間的各種競賽條件儘可能公平。小組內實行分工負責制。每個人的具體職責怎麼確定?經過隊員一番發言,輔導員做好記錄,整理列印並分發給小隊。隊員可以向輔導員提出建議,發現合理建議及時採納、完善。

確定班徽和班規。小隊職責確定後,中隊又全體通過了人人要遵守的「班級公約」。由班內學生自由討論,確定大家一致接受並對建設優秀班集體有利的班規。班規包括生活紀律和學習紀律兩個方面,同時確定自己改正、小組幫助、共同督促、教師教育等不同處理辦法。班規由學生自己制定,也就更易被學生接受。

督導評價,小組競爭,激發小團隊向心性和凝聚力。我們班級實行小組自主管理,以小隊為單位核算總分,進行評價。自主管理成效如何?每月初,班主任小助理對小隊上個月的綜合表現進行反饋、評價。9月開學,小助理算出最終結果,對前三名的小隊發放獎狀進行獎勵,獲得第一名的小隊還可以在班裡發表獲獎感言,並簡單談談管理經驗。

班級是個大集體,小組是個小集體。學生小李以前總是違反紀律,從不考慮小組利益,現在他也有了團隊意識,能及時發現錯誤並改正,這就是小組化人的力量。

亦師亦友的師生關係,是班級文化的潤滑劑

一方面,做學生的老師,緊跟學校課程發展,發揮自己特長,給予學生引領。

在學校特色課程——主題實踐活動引領下,我充分發揮自己的「絕活」,帶領學生開始了「色彩」創客活動。

在「色彩」課程實踐系列活動中,我們一起體會色彩表達的情感。在色彩的天空下遨遊,學生的奇思妙想在筆和顏色間流露。他們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在合作中不斷創造。

另一方面,做學生的朋友,創設平等的交流環境,做孩子的「知心人」。

每逢節日,我和學生會一起裝扮教室,讓他們感受家的溫馨與舒適。元旦時,每個學生給老師寫頒獎詞,他們給老師評的獎項頗有創意。比如:書法老師——最字如其人獎,科學老師——最別具匠心獎等。收到這樣獨特的新年禮物,每個老師心裡都是暖暖的。這些活動讓師生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

隨著班改的推進,作為一名語文兼美術教師,我越來越認識到,班級文化建設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歡樂和成長空間,也會給自己帶來幸福的感動與喜悅。

《中國教師報》2018年05月02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