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洪洞大槐樹:中國人祖居地的傳說與記憶

洪洞大槐樹:中國人祖居地的傳說與記憶

原標題:洪洞大槐樹:中國人祖居地的傳說與記憶



趙世瑜教授自己的簡筆畫


若問老家在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祖先故居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

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在我國廣大地區祖輩相傳,婦幼皆知。它飽含了遍布各地的移民後人對祖先、故土的思念之情,尋根問祖是人的天性,所以洪洞大槐樹被當做「家」,被稱為「根」,成為億萬人心目中神聖的故鄉。



緣起


關於從洪洞遷民的緣起,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普遍流傳著《胡大海復仇》《燕王掃碑》和《三洗懷慶府》等傳說故事。


《胡大海復仇》說的是元朝末年胡大海在河南要飯,遭到當地人的侮辱。胡大海深感這個地方人情太壞,立誓要報此奇恥大辱。後來胡大海投入朱元璋的軍隊中,屢建奇功。朱元璋即位後大賞功臣,唯獨胡大海不接受賞賜。朱元璋覺得很奇怪,問胡大海要什麼,胡大海將在河南討飯時的遭遇講了一遍,請求朱元璋允他去河南報仇雪恨。朱元璋躊躇再三,答應他殺「一箭之地」。胡大海剛到河南地界,恰逢一行鴻雁飛來,胡大海飛箭離弦,正中最後一隻雁的後尾,那雁帶箭向前飛去,胡大海也統兵向前殺去,那雁飛過河南,又飛向山東,造成了河南、山東屍積如山。朱元璋後來只好下令從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往沒人的地方遷民。



胡大海(?-1362年),字通甫,泗州虹縣人,明初朱元璋手下軍事將領。


《燕王掃碑》說的是明朝河北、河南、山東廣大地區鬧「紅蟲」,把人吃光了,才從洪洞大槐樹處往這兒遷民。這個故事與「燕王掃碑」造成人煙稀少有關。碑實際上就是南京城的功德碑,即明朝皇族的祖宗碑。朱棣起兵靖難,造成中原、江北地區「千里無人煙」的局面。燕王的軍隊都頭戴紅巾,所以百姓們都稱之為「紅蟲」。「紅蟲」含有瘟疫的意思,所以民間有「紅蟲」吃人的傳說。不久朱棣又把都城遷到北京,並下令從洪洞大槐樹下移民到山東、河北、河南、浙江一帶開荒種田,發展農業生產。



燕王朱棣即明成祖(1360年-1424年)

《三洗懷慶府》說的是今天的河南修武、武陟以西,黃河以北地區,明朝時為懷慶府所管轄,元末天下大亂,朱元璋的軍隊與元軍在這裡展開了拉鋸戰,雙方都讓百姓在門面掛上擁護他們的牌子,老百姓苦於應付,叫苦連天。這時有一個年輕人想了一個既省事又方便的辦法,在牌子的正面寫上擁護農民軍,在反面寫上擁護元軍,這樣不論何方攻過來,只要一翻牌子就可以了。有一次農民軍攻來,有一塊牌子從門上掉下來,恰巧落在常遇春馬前,被常遇春識破了機關,便把此事報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璋正因戰事毫無進展獨生悶氣,一聞此事更是火上澆油,立即下令常遇春把懷慶府地區的百姓斬盡殺絕。懷慶地區的百姓都被殺光了,朱元璋繼位以後便下令從人口密集的洪洞縣往懷慶府移民。



民間藝人


與這個傳說類似的是《大槐樹下遷民的故事》,說的是建文帝與朱棣爭奪皇位,百姓對雙方都不敢得罪,便在門前掛的牌子的正反面各寫上雙方的名號,被建文帝方面發現,殺得黃河地區百姓所剩無幾。


傳說


其次是關於移民過程的傳說。官府強迫或欺騙遷民的傳說較早即見之於世,如署道光癸卯年(1843)十一月的河南偃師市《滑氏溯源》中記:「或有問未遷之先,祖居山西何地,故鄉尚有何人?熙曰無據。老人相傳,自洪洞大槐樹下遷來。一說山西遷民不遷洪洞,故人多逃聚此邑,驟然行文,獨遷洪洞,所以傳至今,凡屬遷徙者,各族皆有此說。」由此說敷衍成的傳說即所謂《遷徙記》。


該故事說明初由於災荒和戰亂,黃河流域居民大為減少。統治者便從人口稠密的山西往這兒遷民,洪洞縣大槐樹處就是明政府辦理遷民手續的地方。附近各縣的百姓,都聚集在大槐樹下,往別處遷發。山西境內有個鳳凰窩村,村內有許多人在朝里做事。此處人有一個明顯的特徵,所有人的腳的小拇指趾甲分為兩半。朝里有人好辦事,皇上下令鳳凰窩的人不遷,別地的百姓都要遷,於是人們都紛紛逃往鳳凰窩投親靠友,安家落戶並且人越來越多。這樣一來,朝廷著了急,又發布聖旨說:「凡是鳳凰窩的人必須外遷,不然滅族。」聚居在鳳凰窩的百姓都傻了眼,沒有辦法,他們被官兵押解著辦理了遷民手續,奔向黃河流域的各個角落。



古大槐樹處舊貌


對此,河南安陽市的傳說是,當時負責選民的後軍都督僉事李恪,採用多種方法,誘遷不願意離開故土的農民。有次他揚言:凡自願遷籍的農民可到廣濟寺內辦理手續,凡不願遷籍者可到寺左側的大槐樹下等候裁定。此言一經傳開,應遷農戶多數擠至大槐樹下。結果,凡到樹下的農戶,全部被遷徙。據說,當時大槐樹上有個鴉巢,被遷農民望著鴉巢,觸景生情,紛紛說:老鴉尚有個窩,咱到什麼時候才有安居之日啊!由此,廣濟寺側的大槐樹,便成了先人忍別故里的標誌。

山西沁水縣的傳說是:沁水縣瑤溝村的人都姓王。聽上輩人傳說,在幾百年前這個村的老百姓不姓王,而姓丁。傳說大約在四五百年前,家鄉遭了大旱災,不多長時間,全村屍骨蒙野,雞犬未留。唯有一戶姓丁的財主,帶妻室兒女逃往外鄉。幾年後,家鄉土地荒蕪,房屋坍塌,一片荒涼。當地的官府就把這件事上奏朝廷。朝廷立即張貼告示稱,凡願到山西沁水瑤溝種田者,三年不納皇糧,但沒人願意遠離故鄉。後來朝廷就到處張貼告示:在十天內,各地百姓必須全部聚集到山西洪洞大槐樹下,後到者為遷往沁水瑤溝之人。老百姓都怕遷往沁水瑤溝,於是都按照指定時間,紛紛聚集到洪洞大槐樹底下。這時朝廷派那個獻策的大臣到洪洞大槐樹下辦理此事,當眾宣布聖旨,結果就把那個最後到的姓王的百姓強迫遷到了沁水縣瑤溝村。從那以後,瑤溝村的百姓就全都姓王了。



趙世瑜教授正在查閱族譜


河南林縣(今林州市)的傳說包含了前面兩個方面的內容以及「打鍋牛」分家的傳說,如《胡大海血洗林縣的傳說》說:


元末有個姓胡的舉子上京趕考。走到一座山下,一隻母猩猩撲來,把嚇昏的舉子背到洞里。日子長了,猩猩生下一子,起名叫胡大海。胡大海長大了,力大非凡,舉子就把自己的身世告訴了兒子。一天,趁母猩猩出洞捕食,胡大海掀開洞口巨石,父子倆跑了出來。胡大海走村串戶,以乞討為生。當時那一帶叫林縣,屬河西北路彰德府管轄。胡大海丑得可怕,林縣一帶的人們見了他都是躲著走,稱他為「毛老虎」。後來,胡大海成了明朝的開國元勛,啟奏皇上要到林縣雪恥報仇。朱元璋念他開國有功,准奏他殺「一箭之地」。部將王虎一箭射在老雕身上,老雕帶著箭飛遍全縣,王虎帶兵也殺遍全縣,造成屍骨遍野、血流成河的慘景。事後,皇上下旨澤州、潞州一帶居民遷往林縣。山西居民不願背井離鄉向河南遷移,官府便下令:「凡不願遷移者,限三天內集合到洪洞縣老槐樹下。」人們齊往老槐樹下跑,很快就集合了很多人。這時,官兵將他們圍住,給這些人加上違背聖旨的罪名,強令其遷移。其中姓牛的一家弟兄五個,就有四個跑到了老槐樹下,臨別時,兄弟五個依依不捨,打破了一口鐵鍋,分為五塊,各執一塊,作為後代認親的標誌,稱為「打鍋牛」。林縣民間有「洪洞老槐樹下是咱老家」的傳說,其實這與胡大海血洗林縣是有直接關係的。


另一個類似的故事把發生地放到了河北邯鄲市的鼓山,而把胡大海的父親編為山下胡庄的一個樵夫,叫胡樵,其他情節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胡大海殺人一直殺到洪洞,只因地名與洪武年號相重,這才住手。



田野中的趙世瑜教授與大家一同讀碑


在各地流傳最廣的還有腳趾甲復形、背手、解手的傳說。傳說官兵強迫聚集在大槐樹下的人們登記,每登記一個,就讓被遷的人脫掉鞋,用刀子在每隻腳的小趾甲上砍一刀作為記號,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後裔的腳的小趾甲分為兩半,據說就是砍了一刀的緣故。官兵強迫百姓登記後,為防止逃跑,把他們反綁起來,然後用一根繩連接起來,押解著移民上路。由於移民的手臂長時間被捆著,胳膊逐漸麻木,不久,也就習慣了,以後遷民們大多喜歡背著手走路,其後裔也沿襲了這種習慣。在押解過程中,由於長途跋涉,路上就經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向官兵報告:「老爺,請解手,我要小便。」次數多了,這種口頭的請求也趨於簡單化,只要說聲「老爺,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後,「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詞。


在前述河南安陽市的傳說中,被遷農民多把自己初生子女的雙腳小趾甲咬裂,以示紀念,這是一種主動的說法。另一個《小腳趾的傳說》是說洪洞大槐樹的遷民中有劉姓三兄弟,為了解救三姐妹,殺了官差,只好分道逃走,臨別之前為了以後辨認方便,用石頭在腳趾上砸下印記,日後他們分別落戶到河北的安次、通州和武清。另一個故事《雙趾甲》則說這是軒轅黃帝子孫的特徵,而黃帝是洪洞縣孫堡人。


山西晉祠附近的廟宇


此外,關於遷民定居的傳說也不少,如《「一家莊」的來歷》等。


以上傳說,在各地流傳甚廣,它們與地方風物和歷史相聯繫,數量以千百計,但版本大致相同。此外,其共同點一是粘連著許多後代文人學者的觀念和意識,二是除了腳趾甲復形、背手、解手等傳說外,與洪洞大槐樹移民本身的關係非常勉強。而恰恰是這些傳說,構成了「洪洞移民」後代的祖先故事。


傳說的世代傳承的特性,決定了它的非個人性或群體性,而移民傳說的內容本身亦加強了這一特點。在這裡,我們當然可以發現傳說如何通過傳奇性的故事成為集體記憶的重要渠道;我們也可以發現集體的歷史記憶,儘管記憶的歷史並不見得一定是傳說中的主要情節或母題,但我們會發現其他重要的歷史側面,從而證明保羅·康納頓(Paul Connerton)關於「歷史重構不依賴社會記憶」論斷的片面;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發現,正如哈爾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所說,記憶是由社會所建構的,個體記憶依賴於集體記憶的框架,同時我們也看到了集體記憶影響,甚至取代個體記憶的過程——當然,我們或許還可以看到在這個影響、取代的過程中個體記憶的殘留物。


本文選自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4月出版之新書《說不盡的大槐樹——祖先記憶、家園象徵與族群歷史》。



作者趙世瑜,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教育部跨世紀人才首批培養人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專家,曾任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歷史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10世紀以來的中國社會史、歷史人類學及民俗學史。主要著作有《在空間中理解時間:從區域社會史到歷史人類學》《小歷史與大歷史:區域社會史的理念、方法與實踐》《狂歡與日常:明清以來的廟會與民間社會》等。



新書推薦


《說不盡的大槐樹:祖先記憶、家園象徵與族群歷史》


? 歷史人類學學術共同體鍛造的「小」書;


? 為你呈現「大一統」的複雜性和多樣性;


? 三十多年的田野調查與文獻研究的升華;


? 「中國」是不同區域「化學反應」的結果。


山西洪洞大槐樹移民的問題,是個真正雅俗共賞、婦孺皆知的話題。即使是在歷史上,它也是個士紳和民眾都非常關注,並且為之付出許多努力的問題。對於理解歷史上文化之共享與互動,了解山西以至華北歷史,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更值得探討的是,大槐樹移民傳說和廣東的南雄珠璣巷移民傳說、客家的石壁村移民傳說等等傳說,所反映的地方歷史變遷的過程。這個問題牽扯到歷史時期區域開發的問題、宗族的問題、信仰的問題、士紳的問題、族群的問題,特別是軍事制度的問題。惟有如此,才能真正或者比較準確地理解這類傳說的產生和流布。這一步步深入的過程,也正體現了作者關於區域社會史或者歷史人類學的方法論意義的思考和闡述。


進入噹噹網本書購買頁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史學1902 的精彩文章:

《福澤諭吉與日本近代化》、《歷史學是什麼?》入選2018年4月百道書單

TAG:新史學1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