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盈利122億還是虧損439億,招股書上都說了什麼?
今天小米發布了在香港上市的招股書,披露了很多小米自身的業務數據,不過在公開的新聞中,我們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口徑。一個說小米經營利潤122.15億元,一個說小米2017虧損439億元,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又應該怎麼理解呢?
公允價值虧損439億
在招股書中,小米表示,「在營業紀錄期,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集團分別產生虧損人民幣76億元、利潤人民幣4.916億元及虧損人民幣439億元。經扣除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投資公允價值的增益;及收購導致的無形資產攤銷,我們於2015年的經調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虧損為人民幣303.9百萬元(3.03億),於2016年及2017年的經調整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利潤分別為人民幣1,895.7百萬元(18.95億)及人民幣5361.9百萬元(53.61億)。招股書中表明,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有凈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及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主要也是由於我們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於合併資產負債表指定為負債,而公允價值增加於合併損益表確認為公允價值虧損。」
這裡其實牽涉到一個問題,就是公允價值損益的問題。這裡的主要問題就是之前小米融資出讓的優先股,隨著小米公司的不斷增值,優先股也不斷增值,而這些增值的部分,在財務裡面就記為了虧損。比如說,一開始優先股是1塊,現在公允價值為10塊,持股人要求兌換,那公司就有9塊錢的損失計入到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小米在過去經歷了A輪4100萬美元,B輪9000萬美元,C輪2.16億美元(D輪未知)和E輪11億美元的融資,其中最後一輪的估值是450億美元。目前小米期望上市的估值在1000億美金左右,之前融資的這些優先股增值部分佔到了全部虧損的多少,也不太好算。
小米的增長能力
小米在達到全國第一的2015年銷售額是668億元,而2016年就只有684億元,基本沒有增長,而到了2017年則為1146億元,實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這也是為什麼小米著急在今年上市的核心原因,因為這種增長能否持續,還是存疑的。小米自己在招股書里也坦承,「我們無法保證我們日後能賺取利潤。此外,我們預計日後成本及開支金額會增加,原因是(i)業務、用戶群及分銷網路持續擴張;(ii)持續投資技術基礎設施及網路;(iii)我們持續擴大用戶群使得銷售及推廣開支增加;及(iv)推出其他新產品及服務可能產生前期成本,改變現有收入及成本結構,押後我們實現盈利的時間。倘我們不能維持或提高經營利潤率,日後可能持續虧損。」
(數據來源:調研機構GFK)
(2016年銷量數據來源IT諮詢公司Canalys)
而看國內手機的銷售情況,其實我們可以看出,2017年小米手機的銷量在五千萬台左右,較2016年的5124萬台相差無幾。可以說在國內市場份額上,小米手機的銷量並無太大變化,而且這還是在樂視手機退出市場,魅族銷量下滑的基礎上,才保持住的銷量,這兩家公司的客戶也和小米用戶是高度重合的。所以2017年小米銷量主要增長來自於海外市場,尤其是印度市場的銷量,目前小米在印度市場已經佔到了近30%的份額,估計銷量也有三千萬台。不過印度市場雖然很大問題也很多,一方面就是銷售的主力都是幾百塊的廉價手機,另一方面就是當地的互聯網服務和付費意識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市場環境也比較複雜,甚至政策也很不穩定。
(數據來源賽諾)
從2018年Q1賽諾的銷量數據來看,小米國內的銷量依舊沒有起色,甚至低於榮耀近200萬台。如果把榮耀和華為合併,則小米依舊名列國內第五,如果分拆,則要到第六名。而從銷售收入上來看,差距就更大,因為小米平均售價更低,所以銷售額比榮耀還要少50億,不足華為和oppo、vivo的一半,如果算上蘋果,銷售額只佔前十品牌的6%左右。
小米的估值高不高?
小米上市預期估值在1000億美金左右,希望能夠到達1200億美元,那麼這個估值高不高呢?我們可以先看一下小米一直在模仿從未超越的蘋果的財報數據。蘋果在2017年實現了2292億美元的收入,利潤達到了483.51億美元,市值目前為8951.57億美元。而且事實上,蘋果的增長一直不錯,基本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而小米2017年的收入不足200億美金,利潤不足9億美金,分別是蘋果的十分之一和近六十分之一左右,但估值只有蘋果的八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綜合利潤率只有4.7%,並承諾未來也不會超過5%。而蘋果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小米是一家比蘋果潛力還要強近10倍的企業。
(蘋果財報數據)
其實小米公司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中間路線,在市盈率方面,是用互聯網公司的標準算的,1000億美金估值就要有100倍以上的市盈率,比目前港股扛把子騰訊的43倍還要高出近150%,考慮到騰訊之前市盈率在60倍左右,姑且平均為50倍。而在收入方面,則是靠硬體銷售為支撐的,儘管蘋果也有大量的軟體服務收入,一個季度就有近百億美金,但市盈率則一直在20左右,主要也是因為主要的硬體銷售收入增長存在比較明顯的天花板。所以小米的潛力從互聯網服務角度來看,比騰訊還要強一倍以上。
那麼小米的潛力是不是真的比騰訊強1倍,比蘋果強10倍呢?我覺得人人心中都有桿秤,那稱砣,是老百姓。
※網路文學的「一帶一路」,閱文助力中國IP出海
※宗寧:平板新故事,華為M5的逆勢出擊
TAG:萬能的大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