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骨頭揭示廣島原子彈釋放的輻射量,這是很驚人的!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了一顆綽號「小男孩」的原子彈,引發了一場核爆炸,導致大約45000人喪生。現在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其中一名傷者的下頜骨——屬於一個距離爆炸中心不到一英里的人——正在幫助研究人員確定受害者的骨頭吸收了多少輻射。數量驚人:分析顯示jawbone的輻射劑量約為9.46戈瑞(Gy)。一個Gy是每千克物質的焦耳的吸收,在這個例子中是骨頭。聖保羅大學的哲學、科學和文學學院聖保羅大學的教授Oswaldo Baffa在一份聲明中說:大約一半的劑量或5 Gy,如果整個身體接觸到它,是致命的。
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下一顆原子彈。圖片:SuperStock/Getty Images
研究人員說,先前的研究已經測量了炸彈其他方面的災難性影響,包括輻射劑量的受害者暴露於核輻射塵埃(放射性塵埃)以及放射性塵埃對人類DNA和健康的影響。然而,這是第一個將受害者的骨頭作為劑量計的研究,這是一種可以讓科學家測量吸收電離輻射劑量的工具。此外,研究人員稱,科學家們所使用的技術——電子自旋共振(ESR)——是一種精確的方法,可以在未來的核事件中測量輻射劑量。目前,由於美國等國的恐怖襲擊風險,人們對這種方法重新產生了興趣,像這樣的技術「可以幫助識別在核攻擊事件中誰受到了放射性沉降物的影響,需要得到治療」。
幾十年的研究
這項新發現已經醞釀了幾十年。在20世紀70年代,研究高級研究員Sergio Mascarenhas,當時是聖保羅大學聖卡洛斯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他發現x射線和伽瑪射線輻照使人的骨骼有輕微的磁性。這種現象叫做順磁性,因為骨頭中含有一種叫做羥基磷灰石的礦物質。這種礦物吸收二氧化碳(CO2)離子。當骨頭被輻照時,二氧化碳失去了電子,變成了二氧化碳。這種自由基可以作為骨中輻射劑量的標記物。起初,Mascarenhas認為他會用這一技術來為考古學家挖掘古代的骨頭。他的研究廣受讚譽,哈佛大學邀請他任教。1972年在一次巴西之旅中,馬斯卡倫在日本停了下來,這樣他就可以對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遺骸進行測試。
受害者的下巴骨在距離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心一英里(1.5公里)處被發現。圖片:Kinoshita et al./PLoS ONE/CC by 4.0
Mascarenhas在聲明中說:他們給了我一個下顎骨,我決定在廣島大學測量輻射,我需要用實驗證明我的發現是真實的。他的分析是基本的,由於缺乏先進的計算機,估計無法將原子炸彈誘導的信號與背景信號分開。即便如此,在1973年他還是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物理學會年會上公布了結果。Mascarenhas被允許保留下顎骨,並將其帶回巴西。
新的分析
由於新技術的進步,研究人員現在能夠將背景信號與核攻擊的輻射劑量分離開來。背景信號是一條很寬的線,可能由各種不同的東西產生,缺乏具體的特徵。dosimetric信號是光譜的,每一個自由基在暴露在磁場中時都會在光譜上的某個點產生共振。據《科學》雜誌報道,當美國投下原子彈時,原子彈在廣島上空約1900英尺(580米)爆炸。研究人員檢查的下顎距離炸彈的震源大約0.9英里(1.5公里),或者炸彈爆炸下方的位置。
為了研究這塊骨頭,研究人員取出了之前研究中使用過的一小塊,然後在實驗室中對其進行輻照,這一過程被稱為「添加劑量法」。我們給材料增加了輻射,測量了劑量信號的上升。通過從這個信號推斷,研究人員可以測量其他樣本,包括頜骨的不同部位。研究人員說,這項技術使他們能夠確定受到的輻射劑量,這與廣島周圍不同材料的劑量分布相似,包括牆磚和屋頂瓦片。在這項最新研究中得到的測量結果比初步發現更可靠,也更可靠,但我目前正在評估一種比ESR更敏感1000倍的方法,幾個月後我們就會有消息了。這項研究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Laura Geggel/Live Science
※最新研究表明:密集恆星集群可以培育出超級黑洞
※NASA火星好奇號慶祝第2000火星日
TAG:博科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