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驚呆!小米上市將造就1000位千萬富翁?一點不誇張

驚呆!小米上市將造就1000位千萬富翁?一點不誇張

對於小米的經營數據,很多米粉估計都暈菜了。

另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是,小米上市會製造多少富翁?

小米經營數據繞暈米粉

今天上午,小米集團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外界預料募資規模至少在100億美元,最快6月底至7月初掛牌,估值有望超過700億美元,成為自2014年以來全球最大規模IPO。

根據招股書草擬本數據,2015年至2017年,小米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分別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2017年同比增長222.7%。

不過,招股書同時披露,小米2015年至2017年的凈利潤分別為-76.27億元、4.92億元、-438.89億元。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有凈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但同時,這份招股書也有一行重要說明:經調整後凈利潤則分別為-3.04億元、18.96億元和53.62億元。

小米到底賺不賺錢?

對於小米的經營數據,很多米粉估計都暈菜了。一位券商人士告訴記者,之所以出現大額虧損,主要是會計準則對可轉換優先股的處理方式不一樣導致的。所謂可轉債和優先股,就是公司上市之前發行的一些金融工具,一般的話,只要IPO成功,這些可轉債和優先股都會轉成上市公司的普通股,但之後就不會再產生公允價值變動,也就不會再對利潤產生影響。

「從財務報表看,2017年經營利潤有120多億元,但報表裡有優先股和可轉債債券的公允價值變動,該項內容在2017年為500多億元,這就導致小米2017年虧損400多億元。」一位會計師表示,如果扣除這個影響,小米去年其實是盈利狀態。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也曾說過這件事,互聯網公司通常會有多輪融資發行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在港交所的國際會計準則下,這種優先股會體現為對股東的負債,其公允價值的上升會記錄於公司賬面的虧損,但實際上公司並未沒有這樣的虧損發生,對公司實際運營也沒有影響。

因此,在扣除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投資公允價值增益凈值、無形資產攤銷這些因素的影響後,2015年至2017年小米經調整後凈利潤則分別為-3.04億元、18.96億元和53.62億元。不但沒有虧損,反應實現了盈利。

長期虧損不妨礙創新公司崛起

波蘭的「小米之家」

類似的財務處理問題在京東的身上也曾出現過。2016年劉強東在接受央視採訪時曾表示「2015年我們按照美國財務準則 GAAP來講是賬面虧損94億美元,實際虧損只有8億多。」這背後的原因是GAAP要求涉及的虧損項目包含非經營性虧損賬目,且部分不涉及現金流失,因此並非「實際」的虧損數目。

其實對創新型公司而言,出現虧損現象十分常見。特斯拉自2010年6月登陸納斯達克以來曾創造了連續十三個季度虧損的「記錄」,且至今仍未盈利,但市值卻一度超越通用集團,成為世界第五大汽車企業。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特斯拉每分鐘要「燒掉」6500美元。另一家美國企業,電商巨頭亞馬遜更曾連續虧損長達20年,但今天卻市值超過70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是港交所新規發布以來「同股不同權」方案的首家獲益企業。所謂同股不同權,即股票與投票權數量不完全等同。具體體現為,雷軍和另一聯合創始人林斌持有股份為A類股,每份可以投10票,而其他人持有的為B類股,每份可以投1票。對於保留事項,均按一股一票計算。如此一來,雷軍的投票權將超過51%,實際控制公司。從小米招股書披露的股權結構看,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將能穩穩握住公司的控制權。

1000名員工獲財務自由未必誇張

另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是,小米上市會製造多少富翁?

作為創新型企業的代表,互聯網公司內部大量採用股權激勵的形式刺激企業發展,因此在上市後往往會創造出一批財富新貴。以全員持股的阿里巴巴為例,2014年赴美上市後,公司僱員2.6萬人,按照243億美元IPO規模及發行價68美元計算,員工股總計達413億美元,人均財富159萬美元。按照另一種演算法推測,即絕大部分股票和期權,可能為最重要的1000名員工獲得,假設他們拿到了90%,就相當於得到了50億美元的股票,平均每人也有500萬美元,成功實現了財務自由,互聯網公司的造富效應可見一斑。

根據小米招股書,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米擁有14513名僱員,人數約為阿里當年僱員的六成,推測募集資金超100億美元,為阿里的五成左右。按照一般互聯網公司股權分配推測,至少也會有1000名最初加入的員工成功實現財務自由。在募款用途說明中,小米計劃將資金的30%用於研發及開發智能手機、電視等核心產品;30%用於擴大投資及強化生活消費品與移動互聯網產業鏈;30%用於全球擴展;10%用作一般營運用途。

創新型企業的虧損代表了硬幣的兩面,一方面說明企業尚未尋找到適合的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企業對於先進科技的探索付出以及市場對於創新型企業的認可。在互聯網時代,只有具備先進生產力的創新公司才能笑到最後。

雷軍創業故事

隨著小米上市臨近,雷軍在互聯網創業圈的江湖地位更加穩固。

雷軍展示小米手機

武漢大學是雷軍夢想開始的地方。當年這位青澀少年,在武大圖書館裡看到了一本書《矽谷之火》。此後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在操場上一圈一圈地走,澎湃的心中燃起一團奮鬥之火:做一家偉大的企業,影響足夠多的人。大四時期,雷軍就與同學合辦了三色公司,這是他與商業的第一次親密接觸,當時的產品是一種仿製金山漢卡。試水半年後,三色公司解散,雷軍也於1992年加盟金山公司,並在2007年10月帶領金山赴港上市。當年12月20日下午,雷軍辭去了金山CEO職務。

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雷軍,重新萌發創業激情。40歲那年,他創辦了小米公司。當時,雷軍和他的合伙人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做一款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小米8個聯合創始人中,6人是工程師,另外2人是設計師,都是消費電子設備狂熱的「發燒友」。當時主流的智能手機售價普遍在600美元以上,而雷軍提出的目標,是要做一款300美元的手機。

八年過去,這家企業已經成為互聯網創業的代名詞,成為中國新經濟的標籤。但不管小米電視機、電腦、路由器、凈化器、電飯鍋、平衡車等生態鏈產品如何眼花繚亂,價格厚道始終是其重要特徵。

就在遞交IPO申請前不久,雷軍宣布:小米年整體硬體業務(包括手機及智能硬體和生活消費產品)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如超過,將把超過5%的部分用合理方式返還給小米用戶。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這是雷軍寫在招股書前《董事長的公開信》中的內容。縱觀小米的發展歷程,技術優先一直是這家企業的座右銘。在將近15000名僱員之中,小米的研發人員數量達到了5515人,佔比38%,是名副其實的創新型驅動公司。

但也有部分人士對小米的未來表示疑慮。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下行趨勢以及小米商業模式的發展仍有待市場給予進一步的檢驗。小米的未來,仍然充滿著不確定性。

小米創業大事記

2010年4月 小米公司成立

2012年 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美元

2014年 年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大陸市場手機出貨量排名第一

2015年 手機MIUI系統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1億

2016年 手機市場佔有率下滑

2017年 手機銷量反彈,重回世界前五,四季度在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一

同時成為全球最大消費級智能硬體IoT平台,聯網設備超過8500萬台,日活設備超過1000萬台,合作夥伴超400家

2018年一季度

小米共銷售2830萬台智能手機,佔全球市場份額的8%,增長125%,位居全球第四

MIUI系統全球月活躍用戶增至1.9億,智能硬體聯網設備超過1億台(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記者:孫傑 吳思博

監製:王禕

編輯:塗露芳 曾佳佳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北晚新視覺網 新華社

覺得不錯,請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北京30年來首次四月雪!昨夜那些你沒看到的雪景都在這兒
中國短跑選手首獲世界大賽獎牌

TAG: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