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回到宋詞現場與「歷史還原」

回到宋詞現場與「歷史還原」

回到宋詞現場與「歷史還原」

【京劇】碰碑 嘆楊家秉忠心大宋扶保

 于魁智 老生唱腔專輯(上)

于魁智 

00:00/13:47

「知人論世。」正如蔣驥在《楚世家節略序》中所言:「孟子曰:『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大宋天空下,俗世生活繁華悠遊。回眸之間,萬千繁華已落盡。回到宋詞現場,掀開兩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自陳橋兵變,太祖趙匡胤「黃袍加身」,到金兵鐵騎踏破北宋江山;自高宗趙構偏安江南,到兩宋王朝最終在蒙古驃騎南下牧馬之時壽終正寢。夜讀宋詞,「往事知多少」?在《斷鴻聲遠長天暮:回到宋詞現場》中,著名編劇李曉潤不但以歷史演義的形式串起了兩宋的興衰遷變,還以幽默詼諧的筆法使人穿越到千古名篇的誕生現場。

以史為書,類同知識考古。法國哲學大師克洛德·列維-施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說過,「記憶是生命本身,但是是另外一種性質的生命。它在一個人、一個群族或者一個民族的生活中被不斷地豐富、加工並延續下去。」這即意味著,歷史是一個不斷傳承、延續的過程,而宋詞的歷史價值,不僅僅是傳承了「美」,而在於嵌入了心緒,嵌入了民生,嵌入了歷史。在《斷鴻聲遠長天暮》中,有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孤獨落寞,有到柳永「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的富饒與畫意,有蘇軾「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的人生感悟。

「歷史不可以迴轉,歷史卻可以體驗,現場考察的實感,可以超越時空,再現歷史的影像,誠然信矣!」正如著名歷史學家李開元所感慨的,歷史是鮮活的,存在於口述、文獻、詩詞歌賦之中。回望文學殿堂,《斷鴻聲遠長天暮》堪稱「奇書」,有著小說家的絕美文筆,散文家的浪漫激情,心理分析師般的深入剖析。重返宋詞誕生的現場,感受詞人款款的柔情,置身於詞人曾經生活與思考過的獨特的歷史氛圍之中,想必會有一種只可意會的文化體驗,而這種體驗極可能無限地接近「最真實的歷史」。所以,回到歷史現場,首先要回到宋詞現場,以詞人的個體經歷、心緒去探究兩宋時期的人文、政治、經濟軌跡。

宋詞之美,美在可抒情可言志。豪放時,金戈鐵馬,氣吞萬河,大江東去,一蓑煙雨任平生;婉約時,盈盈淚、輕輕語,一曲新詞酒一杯,為伊消得人憔悴。李煜「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已見豪氣,蘇軾「親射虎,看孫郎」「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更是豪邁。回到宋詞現場,《斷鴻聲遠長天暮》遠比《清明上河圖》生動許多。靖康恥辱,南宋偏安,去國懷鄉的心酸化作「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與「看試手,補天裂」的雄壯,愛國將領和主戰朝臣在風雨激蕩中吼出「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的凜然正氣。

宋詞之美是永恆的,正像億萬年前動聽如初的雨聲。從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到黃庭堅一闕「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歷史如河,總有諸多相似之處。言說歷史,反省反悟,不該是歷史學家的專利或者特權,我們每個人都應以自己的方式言說歷史,自省自悟。《斷鴻聲遠長天暮:回到宋詞現場》使塵封僵硬的歷史,在穿越時空亘古不變的風雨中得到最完美的詮釋。回到宋詞現場,置身大宋的具體自然和人文場景之中,展開一段深刻的精神剖析,並在各種可能的「轉換」中重新解釋中國的社會歷史,這既是對傳統讀史方式的突破,更是抵達歷史真實的一種創新。

原載20171029日《深圳商報》B3

http://szsb.sznews.com/PC/layout/201710/29/colB03.htm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評西論 的精彩文章:

TAG:東評西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