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創立八年終於迎來上市,雷軍的18歲夢想還能繼續嗎?

小米創立八年終於迎來上市,雷軍的18歲夢想還能繼續嗎?

編者按:"自己一定要做個偉大的人,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如今小米上市在即,雷軍18歲時立下的夢想能實現嗎?本文來自新浪科技(微信ID:techsina),作者張俊,AI財經社經授權轉發。

5月3日早間,小米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招股書顯示:營業紀錄期,小米的總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幣668億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幣684億元,再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1146億元。


招股書中,小米披露了上市前的持股比例情況。其中,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持股31.41%,聯合創始人、總裁林斌持股13.33%,聯合創始人、品牌戰略官黎萬強持股3.24%。

企業及股權架構(點擊查看大圖)

招股書披露,根據同股不同權架構,小米集團股票分為A類股份及B類股份。對於提呈本公司股東大會的任何議案,A類股份持有人每股可投10票,而B類股份持有人則每股可投1票。

據披露上市前,在股權結構上,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0%,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招股書稱,我們無法保證我們日後能賺取利潤。此外,我們預計日後成本及開支金額會增加,原因是:

1、業務、用戶群及分銷網路持續擴張;

2、持續投資技術基礎設施及網路;

3、我們持續擴大用戶群使得銷售及推廣開支增加;

4、推出其他新產品及服務可能產生前期成本,改變現有收入及成本結構,押後我們實現盈利的時間。倘我們不能維持或提高經營利潤率,日後可能持續虧損。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有凈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及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主要是由於我們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於合併資產負債表指定為負債,而公允價值增加於合併損益表確認為公允價值虧損。


招股書中小米董事長雷軍發布公開信。雷軍稱:

小米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商業模式經歷了考驗,得到了充分驗證。今天,小米走到了歷史性的重要節點。面向未來,小米建立的全球化商業生態有著 極具想像力的遠大前景。


其中顯示,營業紀錄期,小米的總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幣668億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幣684億元,再增至2017年的人民幣1146億元。


營業紀錄期,小米大部分收入來自智能手機銷售。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機部分分別貢獻其總收入的80.4%、71.3%及70.3%。

不過小米稱,儘管大部分收入來自智能手機銷售,惟我們擬通過擴展互聯網服務及銷售IoT與生活消費產品,進一步擴大收入來源。

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互聯網服務分部分別貢獻小米總收入的4.9%、9.6%及8.6%。目前小米主要從廣告服務及互聯網增值服務(主要包括遊戲)賺取互聯網服務收入。

小米表示,倘我們不能按預期擴大收入來源,則可能繼續高度依賴智能手機銷售賺取大部分收入。智能手機銷量減少或價格下跌、用戶喜好轉變或智能手機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可能。


小米稱,許多收入來自國際營運。營業紀錄期,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分別有6.1%、13.4%及28.0%的收入來自全球其他地區。

小米表示,由於我們計劃於更多新興市場及地區擴展業務,我們或須因應各項法律規定及市況調整業務模式以適應當地市場。

我們的國際營運及擴展活動已經且可能繼續導致成本增加,並會面對多項風險,包括競爭加劇、知識產權執行的不確定性、分銷物流更加複雜及遵守外國法律法規的複雜程度。


2010年4月6日,北京銀谷大廈。雷軍率領創始團隊一共十四人在辦公室喝了一碗小米粥,小米公司就這樣誕生。

不過當時早已功成名就的雷軍作出再創業的決定並不輕鬆。

雷軍津津樂道的是自己在武漢大學求學時的一段18歲夢想的故事。

大學一年級時,雷軍偶然在圖書館裡看了一本書《矽谷之火》,書里講述了喬布斯這些矽谷英雄創業的故事。這本1987年出版、價格只有2塊1毛4的書被雷軍認為對自己的人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看了這本書後,我的內心像是有熊熊火焰在燃燒,激動得好幾個晚上沒睡著覺。我在旁邊的體育場上走了一遍又一遍,奠定了人生的夢想:自己一定要做個偉大的人,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2007年,雷軍為之奮鬥16年的金山在香港上市。不過就在金山上市後的幾個月,他選擇辭去CEO一職。「上市了一家公司、賣了幾家公司、投資了幾十家公司,退休了以後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投資,人生也算非常的圓滿。」雷軍回憶說。

不過這段清閑日子也成了以勞模著稱的雷軍不願多回憶的經歷。

「在我在快40歲的時候,有天晚上做夢醒來,覺得自己好像離18歲的夢想漸行漸遠,我問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來一回。」

2007年,蘋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這也讓雷軍看到了新的機會,一直研究移動互聯網的他開始對做手機有了濃厚的興趣,切入點就是從軟體、硬體和移動互聯網的結合。

2010年小米成立後,雷軍異常低調,對小米做的產品也高度保密。「害怕小米如果做砸了,我會晚節不保。」當時的雷軍仍然克服不了對創業可能遭遇失敗的恐懼。

「中國市場給了大家好機會,手機是每一個人最親密的夥伴,過去只有通訊功能,蘋果帶來了觸摸屏改變了手機行業。我們需要做出蘋果一樣質量的產品,用互聯網的方式銷售出去,將5800元的手機做到1800元甚至800元。」在小米成立後的第一次年會上,雷軍這樣向員工描述了小米公司要做的事。

2011年8月,第一代小米手機正式發布,直板全觸屏,480x854解析度的夏普4寸液晶屏,採用高通1.5GHz雙核處理器,搭載基於Android的MIUI操作系統,售價1999元,只採用線上銷售模式。「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雷軍在發布會上說道。

在當時智能手機還未大規模普及、國外品牌動輒高達數千元的產品相比,1999元的定價無疑是一顆重磅炸彈。開放預訂三天後,小米宣布小米1預定人數超過了30萬。

高性能、低售價,網上預約帶來的人氣,MIUI讓用戶參與開發帶來的口碑,這些都成為小米手機的大殺器。

從小米1開始,小米手機出貨量開啟了連年的超高速增長。2011年30萬台;2012年719萬台,同比增長約2296%;2013年1870萬台,同比增長160%;2014年6112萬台,同比增長227%。

根據IDC的數據,在中國市場,小米在2014年第三季度開始將三星、聯想、蘋果、華為、酷派等競爭對手甩在身後,並在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全年繼續成為中國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

小米的快速增長也迎來了資本的青睞。2014年12月,小米宣布完成11億美元E輪融資,估值也從2013年8月D輪融資時的100億美元翻數番至450億美元。


小米的狂飆還是在2015年踩下了剎車。

雷軍在2014年初就為2015年的小米定下了1億台的出貨量目標,雖然後來改口至8000萬-1億台,但2015年小米出貨量只實現超過7000萬台,同比增長14.5%,增幅較前幾年相比遭遇大規模下降。

IDC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小米出貨量仍舊位居中國市場第一,但這時的小米已經來到了最大危機的前夕。2015年第四季度,華為和蘋果在中國的出貨量已經超越小米,OPPO和vivo依靠線下渠道紅利也以極快的速度迎頭追趕。

在未達預期的出貨量之外,2015年也可謂是小米最難熬的一年。

紅米Note2換屏門、小米空氣凈化器涉嫌虛假宣傳等負面新聞接踵而至;在手機業務增長乏力之下,小米450億美元的估值也遭受外界質疑;由於2014年開啟的生態鏈計劃小米甚至被調侃為百貨公司。

在2015年3月的MWC 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智能手機行業將重新洗牌,未來三到五年只會剩下蘋果、三星和華為三大手機廠商。當被問及如何看待小米時,余承東稱很多手機廠商看起來非常成功,但它們將很快消失。

種種壓力之下,雷軍在2016年的小米年會上直言,「面對這樣的成績單,Are U OK?說實話,我不OK。」他不得不為2016年的小米定下「開心就好」的戰略,雷軍還發布了小米2016年戰略的3個關鍵詞:聚焦、補課、探索。

而整個2016年,雷軍和小米都異常低調,未公開當年的出貨量和營收數據。

IDC數據顯示,2016年小米在中國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36%,市場份額從2014年的第一跌落至第五;從全球市場來看,小米已經跌出了市場前五而被歸類為others里的一員。

當時的雷軍甚至一度想找聯合創始人劉德把小米公司的名字改成others,這樣就能佔到榜單的第一名。「後來不知道真的假的,劉德跟我反饋說,工商局不讓註冊。」


對於小米2015和2016兩年的頹勢,雷軍後來複盤時將其總結為面臨三個困難。

一是小米作為創業公司,在高速成長之後存在著管理升級的問題。小米員工已經從起初的十幾人發展到1萬多人,組織架構和管理思路都需要重新調整。

在2015年未完成出貨目標後,雷軍意識到了管理上的問題,「不知不覺我們把預期當成了任務。我們所有的工作,都不自覺地圍繞這個任務來展開,每天都在想怎麼完成。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們的動作變形了。」在2016年開心就好的戰略下,小米開始去管理,去KPI,去title。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二是小米之前專註電商,忽視了線下。而電商只佔商品零售總額的10%,小米麵臨著如何從線上走向線下的瓶頸。

實際上,小米在2016年初才真正開始線下渠道的步伐。在2016年做到了50家小米之家後,小米開始加快了速度,除了自營之外,還採用了專賣店和授權店等形式。今年初,小米之家在全國的數量已經突破計劃的300家,按照雷軍的計劃,2018年全年將達到500家,明年1000家。

雷軍認為,小米之家對小米的意義主要在兩個方面:戰略價值和品牌宣傳價值。

在戰略上,讓小米實現了從線上到線下的突破,驗證了新零售的可行性;

品牌方面,人流聚集的商圈擁有著天然的品牌曝光,讓線下原先並不知道小米的人群了解小米。同時通過線下的產品體驗打消疑慮,促成購買。

他坦言,目前小米之家對小米業績的貢獻仍舊有限,但在2018年鋪量之後,將逐漸形成銷售規模。

三是在供應鏈、質量和交付方面的問題。小米此前一直背負著飢餓營銷的標籤,同時性價比模式下的質量也被有所詬病。

「為什麼我們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也被大家罵,問題到底在哪裡?其實手機交付這個詞是我2016年才學會的,我們作為創業公司,真的要尊重行業的規律。」

2016年5月,雷軍從聯合創始人周光平手中接管手機研發和硬體,促進產供銷一體化。手機行業是一個協同體系,研發、供應鏈、生產、銷售等環節需要相互匹配。一年多後,小米在2017年9月和10月實現了連續出貨1000萬台,這被雷軍視為小米已經基本解決了供應鏈和產能問題。

同時,雷軍在2017年年初親自牽頭成立質量委員會並擔任主席,制定了質量行動綱要,並組建質量辦公室專門督辦。「小米的用戶與其它不一樣,手機出了問題他先在微博、微信全部罵你一圈。從2017年過完春節開始,罵小米質量的人銳減。有幾款機型我們做到了返修率很低,接近於0。」

實際上,在這三個方面之外,小米還加快了國際化的步伐,一個重點國家就是印度,這也可以從小米高管中單獨設立印度總經理上看出。

在印度,小米依靠高性價比的紅米系列迅速提升了市場份額。同時也吸取了此前忽視線下的失誤,通過與零售夥伴合作開設Preferred Partner stores以及小米之家加大線下市場投入力度。IDC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季度小米印度市場份額追平三星達到23.5%,並列成為印度市場第一大智能手機品牌。

在補課線下渠道、重整供應鏈、開拓國際市場等舉措之下,小米宣布2017年第二季度出貨量達2316萬台,環比增長70%。雷軍表示,2316萬台創造了小米季度手機出貨量的新紀錄,這意味著經過兩年的調整,小米將重新恢復高速增長。而IDC的數據也顯示,小米在2017年第二季度市場份額重新回到世界前五,中國第四。


重回增長軌道後,雷軍在2017年初為小米定下了出貨7000萬台、營收超千億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在2017年10月就提前完成。

對於2018年,雷軍定下了1億台的出貨目標。「2018年我有99%的把握會過1億台,這1億台不是很高的目標,像我2017年初說的目標一樣。」

在1億台的大目標之下,雷軍在2018年小米年會上更是提出了「10個季度內,國內市場重回第一」的口號。「在國內市場我們要全面展開反擊,積小勝成大勝,全力備戰2019年本土決勝。」雷軍說,小米要以省為單位、以城市為單位、以每個縣鄉甚至社區網格為單位,寸土必爭、血戰到底。而至於國際市場,小米在已經進入全球70多個國際和地區的同時,雷軍還要求要進一步開拓海外市場。

在出貨量的目標之外,他還提出了小米明年進入世界500強的目標。「只要天不塌下來,我覺得99%的可能性能進入世界500強。這個聽起來很誇張,但是對於小米今天沒有那麼難做。」

在2017年的《財富》世界500強排名中,排名第500名的AutoNation公司的營收為216.09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34億元。這意味小米2018年的營收目標可能要在1400-1500億元左右。

雷軍曾在一次高管戰略研討會上提出一個題目:十年內小米有沒有機會做到1萬億元的營業額。「我們和高管深入透徹的討論,有50%的概率小米會在十年後達到1萬億的營業額。」

小米2018年能否實現雷軍的1億台出貨量和世界500強的目標還未可知。不過現在的小米確實已經不是創立之初的手機公司,雷軍更願意將小米定位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 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在智能手機業務之外,小米也已經將業務觸角觸達到智能硬體、金融、互娛、新零售等領域。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年同比下降2%,而小米則保持了出貨量和市場份額的同比大幅增長,延續了2017年的增長態勢。

智能手機業務作為支撐小米各個業務的重要基礎,小米不能再像2015年和2016年犯下戰略錯誤。在全球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規模整體增長放緩甚至下滑、但競爭又日趨激烈的狀況下,小米能否保持戰略的持續性以及在競爭中實現持續增長仍舊面臨著挑戰。


4月25日,小米召開上市前的最後一場發布會,發布會的地點選在了雷軍18歲夢想開始的地方:母校武漢大學。

發布會上,雷軍深情告白,稱自己目前的夢想就是推動中國製造業進步,讓消費者用很便宜的價錢享受到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不管你們是否認同,我就是要一條路走到黑,我就是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產品。」雷軍哽咽的說道。

不過他稱,過去八年小米做到了,未來八年甚至八十年後還能不能堅持這個道路是個問題。

他透露,4月23日,小米董事會通過了一個決議:小米硬體(包括手機及IoT和生活消費產品)稅後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如有超過的部分,將超過部分全部返還給用戶。

雷軍解釋稱,這個決議是為了將技術創新與效率提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股東也希望小米有20%-30%的利潤,我說你們斷了這個念頭,永遠不會超過5%。小米不單是硬體利潤,還有其它收入。有了這個限制可以讓小米在未來能夠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實際上,在當前消費升級的趨勢以及智能手機行業競爭更加激烈的情況下,不少手機廠商開始向高端發力,以提升手機單價增加利潤。而小米上市後,在股東和財報的壓力下,難保不會出現要求小米提升硬體利潤的聲音。

在上市前,小米的兩輪人事調整也值得關注。

在2017年底的一次架構調整中,雷軍也在小米重新恢復增長後放權,將親自管理一年半的手機部研發和供應鏈工作交接給總裁林斌;MIUI業務負責人洪鋒、生態鏈負責人劉德、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內部管理及外部公共事務負責人祁燕四人被任命為高級副總裁;同時汪凌鳴、梁峰等新一代則開始在渠道、市場等重要崗位發揮作用。

4月27日,小米再次調整架構。其中,CFO周受資為公司高級副總裁,雷軍稱期待他在財務、投資和HR等方面發揮出更大的作用。而兩位聯合創始人周光平和黃江吉則辭去公司職務,實際上兩人此前早已被邊緣化。

在高層換血之後,新的管理層能否繼續執行小米的戰略、堅守以往的價值觀是雷軍要解決的問題。而在他看來,定下5%這條紅線是小米價值觀能夠長久傳承的基礎。

「小米要做成偉大的公司,需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也許幾年後我不做CEO了,小米也成了全球第一,但我們仍然會堅持這條道路。」雷軍說。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AI財經社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I財經社 的精彩文章:

新世相涉傳銷被封號背後:網路賺錢模式被封殺,趣頭條有人掙8萬
李彥宏的普羅路線

TAG:AI財經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