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只是長了皺紋,而不是成長了

你只是長了皺紋,而不是成長了

一個大學同學,33歲的年紀,換了八九份工作,乾的最長的是在一家國際物流公司做銷售。因為提出要把5000元的月薪漲到7000元,領導沒同意,最後憤而辭職。同學本以為憑藉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找個大幾千收入的工作易如反掌,結果簡歷掛在網上幾個月也無人問津。好不容易面了幾家公司,小公司他看不上,大公司嫌他老。現在整個人抑鬱了。

之前也和這個同學有過幾次交集,明明就是普通企業的普通員工,言談之中必有阿里騰訊,對於BAT那些創始人的陳年往事如數家珍,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們之前共事過。等你問他到底幹得怎麼樣?他說自己還是老樣子。問他什麼時候能發達?他又嫌棄老闆沒眼光,痛斥同事沒能力,公司缺乏創業精神讓他痛心疾首。一開始你種錯覺:此人乃驚世天才,可惜身在溝渠。但是過上兩年,他恨恨地說自己帶過的新人都成主管了。你就知道,他哪裡是懷才不遇,其實就是井底之蛙的牢騷滿腹。

有一次開會,一位資深人事經理說:工作久了,就會發現喜歡抱怨的人,往往是有點小才華,有點能力的人。這類人,容易看不上別人,喜歡追求完美,嚮往超越現有水準的生活,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了,就開始抱怨,繼續出現職場倦怠,一張嘴就是:我把這事兒徹底看透了,沒意思。這類人就算沒被辭退,基本上也都上了等待辭退的名單了。

據說現在很多HR的招人潛規則:35歲還拿著簡歷到處求職的人,基本都不予考慮。你的職場問題還需要自己解決。這世界上唯一不變的是,你天天在變老,怎麼才能夠讓能力隨著皺紋的增多而增長,你真得需要修鍊以下能力。

1.永不停止的學習力

哈佛校長魯登斯坦說:「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隨地的,快速高效的學習。」

過去一個人的知識80%來源於學校,就這些足夠在社會上生存一輩子。但是現在不同了,你在學校的知識不過最多20%,剩下的80%的知識需要你在漫長的一生中不斷的學習和實踐中獲得。那種依靠學校里的知識就應付一切而受用終身的時代早已經一切不復返。

這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持續的學習才是職場的核心競爭力。

一次活動中認識了個朋友,聽聞他用七年時間改變人生的故事。人生第一份工作是工地測量員,但是他用下班的時間自學英語。當別人都追劇網購談戀愛的時候,他就留在辦公室裡帶著耳機練習聽力和跟讀,還把自己省吃儉用的錢都用來報考英語培訓班和成人大學。一晃就是7年。

29歲的他跳槽到了一家頂級的英國石油集團,妥妥的大外企。他憑藉著出色英文水平和過硬的工程技能,一進去就得以重用,收入自然也是成倍增長。別人都說他運氣好,但是他自己說:持續學習力才是職場的核心競爭力,它能將你和別人區分開來。

如果你從開始工作就停止學習的步伐,那你會收穫好幾年安穩的小日子。可是再過幾年,等到肚腩突出,長出白髮,驀然回首,教你會看到無數小青年站在身後,正在以青春逼人的姿態欲取你而代之。

時代變化越是快,越要始終和自己賽跑,為了美好的明天,學習永不停息。

2.控制情緒的能力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自已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記得有篇文章寫過,越是能保持情緒穩定的人,越容易走上人生巔峰。

公司曾經來過一個女生,從大學裡出來,一直沒能適應高強度的互聯網工作。最初不順心的時候,常常一個人躲在衛生間里哭泣。後來不怎麼哭了,但是上班天天拉著冷臉,工作絲毫沒有熱情,精神狀態也是懶懶的,周圍同事聽到她說得最多一句話:這工作真是干夠了。

有一次,大領導讓她寄一份很重要的合同給客戶,很簡單,只是填寫快遞單而已。但是過了很久之後,客戶說沒有收到。這一查才發現,原來她把地址搞錯了,文件早已不知所蹤。領導質問她怎麼辦的事情,她突然情緒激動地說:我已經很努力你還想怎麼?寄快件又不是我的本職工作。領導被她噎得夠嗆,讓她立刻交接工作辦離職。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做「皮格馬利翁效應」,說的是希臘神話中一個叫皮格馬利翁的人,愛上了自己雕刻的塑像,為她取名字,為她穿衣服,全心全意的守護著她,甚至相信塑像就是自己的愛人。後來愛神讓塑像有了生命,變成一個活生生的人,讓他如願以償娶了這位塑像變成的女子。這其中包含的道理:人會情不自禁得按照自己的心理暗示來做事情,最終使得預言發生。

如果你相信自己能把工作幹得很好,那你成為職場精英的概率會很大。如果你認為自己「我就是在一個爛公司里」,那你會把交代的所有工作都一一搞砸。如果你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周圍的事情和工作抱著積極的心態,你的大腦就會支配身體去儘可能多地投入精力。隨著時間的積累,你就會在這件事上獲得足夠的成長。最後,這件事情也會給予你相應的回報。

去年大火的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有一個鏡頭,讓人印象深刻。陳俊生帶著小三上位的凌玲買鞋,不巧進到羅子君打工的鞋店,羅子君看到兩人一起,並沒有情緒失控,反而十分熱情地給凌玲跪地穿鞋,因為兩人的愧疚之心,價格昂貴的鞋子還賣出去兩雙。

鞋店的同事得知出手闊綽的男人是羅子君的前夫的時候,問她是怎麼做到心如止水的?羅子君說:如果給他們擺臉色,什麼都得不到,笑臉相迎反而還能賣出去兩雙鞋。正如《教父》里,馬龍·白蘭度說:永遠不要被你的對手激怒,一旦我們被激怒,智商為零。

職場很殘酷,千萬不可感情用事。要學會將情緒和工作分開對待,做自己情緒的主宰,只關注眼前的事實,只做有利於成長的事,你的職場之路會越走越順暢。

3.深度工作的能力

有一個自媒體大V,工作極其繁忙,做課程,錄製音頻,全國各地跑宣講,忙得像陀螺,就這樣還見縫插針地出了兩本書。在寫書的時候這,他都是跑到某個根本找不到他的地方,關閉WIFI,不看手機,早上六點起床開始寫作,一直寫到晚上六點。二十多天就是一本書。

他說,那段時間真算得上一年中最棒的時光了。因為極其專註,他覺得每一分鐘都過得有意義,全身心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感受到生命的豐盈。在工作結束之後,即使大腦已經連軸轉了好幾個小時,也絲毫不覺得疲憊,相反內心平和篤定,讓他十分享受那種從容不迫。

為什麼我們一天朝九晚五還總覺得很累,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卻不能升職加薪,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你的時間付出不能等同於你的技能成長。不要只計算每天在工作上花掉的時間總量,更多的是要看你的工作效率。

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習慣於每天無數條未讀信息的節奏。上個班,每個十幾分鐘就要刷下微信,刷下微博,生怕錯過什麼熱點,生怕錯過什麼重要消息。在這種大環境的包圍下,我們漸漸浮躁,開始越來越不愛做那些重要的事情,只喜歡做簡單的不費腦子的浮淺工作。看似上了八個小時的班,其實產出有價值的工作還不到一個小時。

卡爾·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中談到了「高質量的工作產出=所花費的時間*專註程度」也只有這樣的工作才能創造出新價值,提升職業技能,修鍊出專屬於你的職場稀缺力。

「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與此同時,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價值也日益提升。因為,能夠培養這項技能,並且內化為工作生活之核心的人,將會取得成功。」

那些重複的,累積的,在各種信息干擾下的忙碌工作,根本不能讓你過上想要的生活。深度工作遠比你想像的要強大,如果你能跳出信息過載的舒適圈,你會發現,你未來勝出的機會就在眼前。

如果你真等到了35歲,才考慮如何變成一個四兩撥千斤的人,你已經失去太多的好機會。所以在20多歲-30歲的時候,不要放棄任何學習的機會,把自己徹底變成一塊海綿,努力地吸收著各種水分。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一個容易抱怨的人,心態決定人的狀態,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這年代的競爭可以用光速來形容,一切好東西都是稀缺資源,學會沉下來去做某件事情。做一個能夠對工作下極致的功夫的人,未來一定有底氣。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樊登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樊登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