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米要上市了,還記得和「董小姐」的10億賭局么?

小米要上市了,還記得和「董小姐」的10億賭局么?

2013年,在「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雷軍與格力掌門人董明珠立下「10億賭約」,賭的是「小米能否在5年之內營業額超過格力」。為了證明這個「賭局」的有效性,雷軍還請全國人民為其作證。

不過,這個「賭約」在當時很多人眼中只是雷軍為小米造勢的一個「噱頭」。因為2013年的小米才成立3年多,想叫板國內空調製造業龍頭,好比「蚍蜉撼大樹」。

但一晃5年,白駒過隙。2018年,當我們再次回到這個賭局時,敢全數押注格力的人已然不多。因為此時的小米,已從當年的手機業「小毛孩」成長為如今的互聯網「獨角獸」,誰輸誰贏現在誰也不好說。當然,雷軍也沒有忘記5年前的這個「賭約」。

5月3日,小米向港交所提交招股書,正式宣布上市。招股書中,小米公開了自己近三年所有的業績數據。正如雷軍當年所言,「請全國人民為其作證」。

對此,有業內人士稱,「2018年小米的上市或許是命中注定的,它就是為那『10億賭局』的勝利而上市」

小米的「賭局」能否獲勝?

我們僅從「賭局」本身來看,要判定小米與格力的輸贏,關鍵在於小米的營業額能否在今年12月底之前超過格力。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米還是有希望的。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去年年底,小米營收達到1146.2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其中,公司2015-2016年營收增長率僅有24.3%,但在2017年的營收卻達到上年同期的1.67倍,說明成長型互聯網公司的網路效應開始逐步生效。若保持此增速,2018年小米營收將可能達1914億元。

相比之下,2017年格力總營收為1482.9億元,同比增長36.92%,超過此前機構對其預期。但由於目前國內空調市場總體增長趨穩,機構將格力的營收增速調整至合理的19%。以此計算,格力2018年營收預期為1765億元。

由此可見,小米還是有望略勝一籌。但僅僅5年時間,小米便從一家營收不足500億的「小公司」成長為如今超過製造業巨頭的「獨角獸」,恐怖如斯。

這讓許多人對這家公司感到好奇,小米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是一家手機製造商,還是一家如他所言的「互聯網公司」?小米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是否有投資價值?

小米為何能受到資本的青睞?

此次小米登陸港股,將會是香港市場的一個「里程碑」事件。因為它將是香港證券交易所「同股不同權」改革以來,第一家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但早在小米提交招股書前,它便受到資本的青睞。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此前投行對小米的估值大多集中在1000-1500億美元左右,更有甚者對小米開出了近2000億美元的估值。

但這讓許多人感到困惑,為何一家成立不足10年的公司能如此高價?如今小米上市,「這家公司能否支撐千億估值」便成了許多投資者關注的重點。要判斷小米的合理價值區間,需要從其公司性質及業務情況入手

此前人們對小米的印象是「一家手機製造公司」,原因在於其核心產品,小米手機。從其招股書數據來看,小米目前的主營業務收入也的確來源於其手機產品。

2015-2017年,小米的智能手機業務收入佔比持續下降,但目前依然有70%的份額。從單純的業務佔比情況來看,小米依然是一家以手機硬體輸出為主的公司。

但是小米手機業務數據並不是那麼「漂亮」。2017年,小米手機毛利率僅8.8%;公司整體業務凈利潤率甚至為負數。而相比之下,對標手機行業龍頭蘋果,其2017年整體業務凈利潤率高達21.1%。

而且由於雷軍曾公開表示,「(小米)每年整體硬體業務的綜合稅後凈利率不超過5%」,讓小米的手機業務幾乎不可能成為公司未來高速增長的支撐點。

但是為何資本依然追捧小米?因為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

此前,雷軍便多次定性小米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在此次公開的招股書中,小米也將其業務總結為「鐵人三項」:硬體、互聯網服務和新零售(以 loT為核心的新零售和智能硬體)。而新零售和互聯網服務將是其發展的重點。

所謂「新零售」,便是雷軍一直提到的「物聯網」和「小米生態鏈」。為何雷軍選擇這條路?這與國內互聯網產業發展現狀有關。

國內互聯網領域,「BAT」三家公司掌握著搜索引擎、電子商務以及社交聯絡的三大流量核心入口的大部分資源,這使得後來者不得不另闢蹊徑。

於是,雷軍和小米選擇了物聯網,並通過高性價比的精品戰略大力布局一條遍布智能硬體與生活耗材的生態鏈。

但縱觀小米的電商平台「小米網」以及其線下平台「小米之家」,可以發現,小米走的是低價和多品類的模式。在小米網上,從小米配件到其它智能數碼產品,再到非數碼類產品,林林總總數百個品類的產品。以至於小米甚至被網友戲稱「雜貨鋪」。

小米物聯網系統雖然商品看似多元且「雜亂」,但其商業發展邏輯卻十分嚴謹。

與許多發展物聯網的同行進軍冰箱、空調等「重資產」行業不同,小米的產品清一色為「小物件」的「輕資產」行業,這一發展邏輯正中國內眾多消費行業的發展「痛點」:規模小,不經濟。

在國外,許多成熟的消費行業,往往一個領域有兩到三家巨頭佔據著80%的市場份額,剩下20%的份額由一眾小公司來做細分市場。但在國內的許多消費領域則是處在「螞蟻市場」的現狀下。

所謂「螞蟻市場」,便是市場中所謂的巨頭僅佔據著不足30%的份額,而剩下的則由數以萬計的小廠商提供服務,如同眾多「螞蟻們」佔據著市場蛋糕。

而小米則是通過顛覆行業傳統來佔領「螞蟻市場」。首先在產品定位上,小米主打「高品質+合理價格」的高性價比產品。

而在產品規划上,小米追求效率和速度。為此,小米確定了滿足80%用戶的80%需求的「8080原則」。其目標便是在現有資金條件下做到「螞蟻市場」的領跑者階段。小米內部對其的看法是,「當公司流水做到幾十億,成為某一產品領域的絕對領導者時,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在這一商業發展邏輯下,小米從曾經單純的手機製造商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IoT平台。截止2017年年末,小米IoT已接入超過800種智能硬體,物聯網設備總數達到8500萬台,日活躍設備超過1000萬台。

不過,小米似乎不僅僅只想建立龐大的物聯網系統,或許以互聯網服務為主的發展模式也是其未來考慮的重點。

從其業務毛利率分布也可以看出,2015-2017年,互聯網服務業務以高於60%的毛利率遠高於小米其他業務,而這也將會是小米未來保持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若以互聯網服務視角來看小米則需要分析其具體的指標數據。目前分析企業互聯網業務主要看三個指標:月活用戶數、產品使用時長及獲客成本。

根據小米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3月,小米的MIUI系統月活用戶為1.9億,每用戶平均使用時長達4.5小時(270分鐘)。而且由於其用戶基本為其手機用戶,以手機作為其流量入口以致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的獲客成本基本為0。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2017年,我國互聯網月度活躍設備數為10.85億,而移動互聯網人均單日使用時長為236.8分鐘。由此可見小米移動互聯網生態體系的月活用戶數已超國內總體數量的1/10,且使用時長更高。

而這也為小米互聯網服務帶來了穩定的收入。2015-2017年,小米互聯網服務業務從32.4億元增至99億元,複合增長率高達74.8%,成為其所有業務中增速最快的一部分,若能保持此複合增速,7年後其營收將達870億,超過目前的手機業務成為小米營收的核心

綜合上述情況來看,不難理解為何眾多投行按照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市盈率為小米進行估值,但小米究竟是否如他們所言有「千億估值」?

小米真的有「千億估值」?

從小米的業務構成來看,這家公司具有手機製造商和互聯網公司這兩重屬性,並且在互聯網方面兼顧線上服務、物聯網與新零售的三重概念。由於業務難以定性,很容易造成投資者的恐慌,因為他們不知道這類公司是否存在泡沫。

所以對這種公司進行估值,不僅要「聽故事」還要「看數據」。畢竟有業績基礎才能讓投資者信服。

按招股說明書披露的 經調整凈利潤的增長數據,2015-2017年,小米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03億元、18.96億元及53.62億元。取2016-2017年的凈利潤增長率183%計算,預計小米2018年凈利潤將達150億左右。

按互聯網公司標準,參照5月3日騰訊的43 倍的動態市盈率,小米的估值大約為6450億元。按當前匯率換算,小米估值約為1000億美元。

不過小米具體的價值還在其互聯網構架搭建完善後才能全部顯現,縱使現在發展不及「想像」也不宜過度低估其內在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港股挖掘機 的精彩文章:

港股異動︱振幅17.5%!金斯瑞股價跳水
原料奶望迎來強周期,現代牧業或成最受益標的

TAG:港股挖掘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