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康方言辭彙中的文化內涵

安康方言辭彙中的文化內涵

今天安康話中把留人住宿稱為「立」。親成朋友串門臨走時主人留客時總是說「立一夜再走么」,或雲:「天快下雨了,今日個就立下算了。」讓客人「立一宿」,說者誠懇,聽者也懂得是留自己住一宿,少有人會誤會是真的立(站)一夜。偶而有人認真要查一下為什麼把住宿說成是「立」,查查平常字典實在又查不出,也只好不了了之,仍舊說下去。

「立」字在安康話中的這種用法,實際是漢語中最古老的用法,漢許慎《說文》:「侸,立也」,《廣韻》:「住,止也」,即是「立」,也是「住」。住的本義是停留,《後漢書·薊子訓傳》:「見者呼之日:薊先生小住」,引申為暫時停留在一個地方。《南齊書·張融傳》:「權牽小船於岸上住」,才開始表示住宿或居住。

《說文》又雲「駐,馬立也」,段玉裁注云:「人立曰侸,俗作住;馬立曰駐。」安康話中的「立」字的這一用法,正為段注添一今證。

嘆聲「噫吁嘻」千古「蜀道難」

今安康人每遇驚嘆之事時仍有呼「噫吁嘻!快來看」者。我們從李白的《蜀道難》發現,這位唐代詩仙也和他們一樣,先驚嘆「噫吁嘻」,才吟出「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的千古絕唱,與這位詩人的知音之感更加親切。而據《詩經》記載,「噫、嘻」的來源還要早。《詩·周頌》雲「噫嘻成王」,《傳》:「噫,嘆也」。《易·系詞》:「噫,亦要存亡吉凶」,注曰:「噫,嘆聲也」,《莊子·大宗師》:「許由曰:嘻!」《論語》:「噫,斗筲之人」,皇疏:「噫,不平聲」。《莊子·天道》老聘曰:「意!」,《經典釋文》:「意,於其反。司馬雲:不平聲也。」

大戴《禮記?少閑》:「公曰:嘻」,注云:「喀,嘆惜之聲」,《禮紀·檀弓》:「夫子曰:嘻」,注云:嘻,悲恨之聲。」《列子·天瑞》:「國氏曰:嘻」,注云:「嘻,悲痛之聲。」據當代漢語言學大師王力先生研究,「噫、嘻都是嘆聲,有讚歎,有概嘆,有哀嘆,都可以用噫或嘻。」而噫、嘻連用以至在二者之間產生語流音變加入一個「呼呼」字,至遲也在唐代即流傳於巴蜀之地,李白才可能運用自如於作品之中。直到宋代,仍可見到關於「噫吁嘻」的書面記載,證明它仍活躍在當時口語中,據宋人吳曾《能改齋漫錄》卷七事實:「咄嗟咄嗟」條載:「蜀雲人見物驚異,輒曰噫吁嘻,李太白作蜀道難因用之」,明清時代的安康碑刻中不乏「噫嘻」的用法,一直口語相因至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水銀杉 的精彩文章:

安康歷史上的道教文化影響八張伯端與悟真篇

TAG:漢水銀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