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沒有真實照片的古代,官府是如何防止他人盜用身份的?

在沒有真實照片的古代,官府是如何防止他人盜用身份的?

身份證是現在一個人必要的身份證明,在現在如果沒有身份證你就是黑戶,我們的生活處處都需要身份證。那麼在古代呢?也有身份證嗎?答案是肯定的,早在戰國時期,中國就有了身份的證明工具,可想而知,隨著歷史的發展,身份證明的辦法也是越來越詳細了。

在戰國時期,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就對民眾的戶籍進行過管理,其中發明了一種類似現在身份證的東西,叫做「造身」。在秦國,如果沒有造身你連客棧都沒辦法住,甚至是連城門都進不去,即使進去了,沒有造身,也是要被抓捕起來的。

其實這個造身就是現在身份證的前身,它是一塊牌子,牌子上有人像,地址,哪國人等等簡單的信息。據說在商鞅被罷免的時候,在夜間趕路投身客棧的時候就因為沒有造身而被客家拒絕門外。

隨著歷史的發展,各個朝代對於戶籍管理越來越重視了,其中在隋朝的時候實行「大索貌閱」的辦法,所謂的大索貌閱,就是採取全國範圍內的戶籍管理,對於每一戶人家都要登記大概的體形和外貌以及年齡等。通過普查,大量的隱戶被搜查出來,這對於政府而言,增加了大量稅收同時也控制住了人口。

在唐朝的時候,每三年的時候就要對人口進行一次登記,採用「手實團貌」的辦法,就是讓里正(官職)來登記各戶的年齡,體貌等等,防止有人偽報低齡,病傷,之後還需要各級官員來一一校對。通過登陸的戶籍,再對比登記人的體貌等,實現對人口的控制,當然,這其中如果有造假的行為是要受到刑罰的懲罰的。

在明朝的時候採用的是黃冊制度,所謂黃冊就是指全國人口按所從事職業進行劃分,主要分為民、軍、匠三類,進行戶籍登記。以戶為單位,每戶都會詳細記載地址、姓名、年齡、人數、田宅、資產等,每一項都要詳細記載在冊,如果有遺漏,負責的官員是要遭到刑罰的。

古人對於戶籍登記非常重視,其中登記方法也越來越趨於完善,但是不管怎麼說,古人的方法還是存在很多漏洞的,試想一下即使是現在技術這麼發達的時候,仍舊有很多的人是黑戶,而且還存在著身份造假的嫌疑,更別說是古代那種技術不發達的時代了,所以不管在什麼時候,戶籍登記仍是一件大事,而證明身份,防止別人偽造更是重中之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馮趣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于鳳至活了93歲,死後改名刻於墓碑之上,張學良看後老淚縱橫
慈禧太后生前從不吃的一樣食物,現在的人卻瘋狂迷戀

TAG:老馮趣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