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懷利他之心,人生就不再苦

常懷利他之心,人生就不再苦

青城山墨客

雲遊四方,安住當下

關注

清末小說家劉鶚在《老殘遊記》有這麼一句話:「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說的就是只要人人都去關心社會,那麼天下也就太平了。

這便是我們說的利他精神,當人們不再以自我為中心,學會去關心身邊的人,學會從利益他人的角度出發,不僅自己感到幸福,也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快樂,從而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擁有利他精神能讓我們自身大有受益,能讓我們消除執著自我的緊張、恐慌及痛苦心情,而讓當下面對的事情趨向圓滿。索達吉堪布上師講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位教授接到演講通知時,神經變得很緊張,總擔心自己講得不好。

直到後來教授轉念一想,自己不應執著講得好不好這件事,而應該想方設法讓其他人在聽完演講後,身心方面都受到利益,這麼一想,教授如釋重負,演講過程相當精彩。

每個人都有對自我的執著、自私的一面,像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許多衝突,其實就是我們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導致的,如果凡事從利益他人的角度出發,就能破除那些頑固的我執,就會發現很多美好的事情將不期而至。

一顆利他之心可以說是非常健康的心態,能讓我們活得健康長壽和接近內心最真實的快樂,對成長和修行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入菩薩行論》中有言, 有了一顆利他之心,面對一切就會有一種隨緣的感覺;而沒有利他之心,自私心就會越來越頑固,因此會常常陷入痛苦的境地。人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煩惱、缺陷、痛苦,應常常去反思自己,學著不以自我為中心,這樣利他之心就會顯現,所謂的煩憂也會自然減少。

佛陀告訴我們,人的一切快樂,是從利益他人中產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為自己而引起的。只有明白這一點,並學會身體力行去實踐、改變,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就會明白幸福所在。

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為對自我的執著,想要真正的離苦得樂,就必須從內心出發,當我們學會不再去糾結那個小我的得失,而是將重心轉為利益他人,這時就會發現原本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一切,不知不覺就不存在了。

有了這一顆利他之心,即使沒有的家財滿貫,這顆純粹的利他之心也是難得可貴的。《經莊嚴論》中講道:求自樂的人不但不會快樂,反而會經常產生痛苦;求利他的人不但自己快樂,而且事業容易圓滿成功。

有人會問凡事都持利他之心,就完全不能自利了么,其實基本的自利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凡夫中人對飲食不得不關心,但唯一只想著自己的好處,就不太合理。不妨每天觀察自己有多少時刻是在想著眾生,有多少時刻是在幫助眾生,如此便可以看出我們的利他之心還太少。

所以做人要常懷一顆利他之心,擁有這顆利他之心,人生就不會苦到哪去,福雖暫時未至,禍早已遠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曲手記 的精彩文章:

TAG:塵曲手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