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互聯網公司是好公司?
互聯網好公司的「好」,該如何定義呢?每個人品味不一樣,我只講一個標準吧:能持續做大,獲得源源不斷利潤,不斷推高股價的,為股東創造價值的,就是好公司。相反,身陷激烈競爭,把利潤耗費在公司運營,股東賺不到錢的,就是壞公司。
請注意,這裡的好壞,純粹是從股票投資和股東利益的角度來說:能做大,能賺錢的公司,就是好公司。那麼在互聯網行業,什麼公司能夠持續做大呢?
方三文是雪球網站創始人,還是著名的投資人。他以投資互聯網公司著名。像百度、騰訊和微博,都曾是他的投資標的。方三文寫過一本很有意思的書,《老二非死不可》,談投資互聯網的心得。他認為,能以極低成本獲得新用戶,留住新用戶,倘若這種成本幾乎為零,就是好公司。也就是說,好公司的邊際獲客成本,是非常低的,低到為零。
好公司的首要特點是,產品有獨特功能體驗,能使用戶反覆訪問。它的用戶具有黏性。這種用戶黏性還要有個能力,那就是:把用戶身邊所有人捲入產品之中,最後誰也離不開。
換句話說,這是一種產品無需做廣告,用戶會自動幫你推廣的產品。
最典型的是微信。今天我們生活已經很難離開微信這款軟體。社交是人類基本的生活需求,它的特性就是捲入,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別人在哪,我只好在哪,不然就會很不方便。為了社交,每個用戶幾乎就是自覺的推銷員。微信獲得用戶的成本,幾乎低到零。
一旦你身邊朋友都用微信,你就難以擺脫。遷移放棄的成本如此之高,以至於絕大多數人都選擇安居。這也是一旦微信拔得頭籌,其他社交軟體幾無機會的原因。微信佔據城頭,用戶還在不斷增長,而用戶遷移成本如此之高,這足以讓其他軟體畏而卻步。
除了微信,類似產品還有電話通信錄,前些年的QQ。當年幾乎所有人都把QQ寫在名片上,見面就說「要不加個QQ吧」,這多像今天人們很多人見面就談「加個微信吧」。你看,QQ和微信在獲取用戶的成本上,幾乎都是低到0。用戶來了之後,流失成本又是無窮大。
提供基礎服務的社交產品,邊際成本極低,這是我們前面所說。此外,還有哪些產品的獲客成本,是非常低的呢?方三文認為,用戶生產內容,也就是UGC。
還是以微信為例。基於社交關係,微信用戶很難遷移。他們不願遷移的主要原因,是朋友圈。用戶在朋友圈寫一段留言,上傳一張照片,轉發一篇文章。隨著時間流逝,用戶內容沉澱越多,越離不開朋友圈。這相當於用戶在微信上放置了一筆固定資產。這些固定資產是帶不走的,它可以幫助產品鎖定用戶。
類似還是QQ。這是騰訊最偉大的兩款產品,它們的成功邏輯是相似的,微信贏在朋友圈,QQ則贏在空間。QQ空間幫助騰訊沉澱了大量用戶。
一家獨大時代的微博,也有這種屬性。它的通訊功能弱一些,UGC功能更強大一些。只要稍微有些文化,對資訊有興趣,對表達有慾望的人,首選的社交軟體就是微博。
用戶生產內容的廣場,越是熱鬧,越可以吸引更多人前來。人們對於信息的渴求,從來都是越豐富越好。由用戶生產內容,內容本身就聚集人;內容越多,平台價值越大,從而會吸引到更多人加入,促進用戶生產內容。這種聚集效應一旦形成,就會變成自發的滾雪球。
微博是這樣,知乎也是這樣,甚至連百度也是這樣。百度知道,百度百科是官方干預之下的用戶生產內容平台,上面的內容越多,用戶就更加聚集生產,從而吸引到越多人。一旦趨勢形成,產品獲得用戶的成本就會變得極低。
今天的互聯網時代,一切戰爭的本質是對用戶的爭奪。基於社交和用戶生產內容,騰訊把握住用戶海洋,這是它成為「中國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前提。相對而言,百度和阿里在市場統治力方面,就弱於騰訊。不過由於內容搜索和商品展示也具有UGC(用戶生產內容)特點。用的人越多,用戶就會給產品注入更多有價值信息,他們獲得用戶的邊際成本,也是相當低的。
方三文寫《老二非死不可》這本書時,還沒有如火如荼的滴滴出行。用他的標準來說,滴滴算是好公司嗎?我深表懷疑。因為滴滴的獲客成本極高,基本只靠補貼。它想留住用戶(司機和乘客),也非常困難。用戶和產品之間,離心離德,隨時要被競爭對手更優厚的條件吸引過去。這樣的公司,成長過程一定是激戰,守成之時,一定是膽戰心驚的防守。我自己猜測,如果將來滴滴上市,方三文應該不看好它的股價吧。互聯網界,靠燒錢來開拓市場,鞏固市場的互聯網公司,其實還有很多。
TAG:菁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