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為何會「被自殺」?只因做錯一件事,犯了君臣大忌
原標題:周亞夫為何會「被自殺」?只因做錯一件事,犯了君臣大忌
文/鼎湖聽泉
話說周勃的寶貝二兒子周亞夫軍事指揮上比其老子更加出神入化,但政治智商和情商也比其老子更加低能,更加無知,而這在翻雲覆雨的官場上絕對是一種致命的短板,所以到頭來死都不知是啥回事。
話說漢景帝後元元年(公元前143年),漢景帝某一天心血來潮,在宮中召見了周亞夫,卻沒有什麼軍國大事可談,只是做一些吃吃喝喝的玩意而已,其實是皇帝對大臣的另類忠心測試。
當時,皇帝給老周準備了食物,也不過是一大塊肉,而且肉塊沒有切開,筷子也不多一條,這叫人家怎麼吃嘛,那不是要刁難人嗎?脾氣有點剛烈的周亞夫越想越氣,老大不高興地立馬回頭叫有關官員取來筷子,卻不知是計,這就惹了大麻煩,小不忍則亂大謀是也。
漢景帝看著周亞夫這德性,於是有點陰陽怪氣地問他:「周愛卿是有點不滿意這宴席安排了?」周亞夫知道皇帝也動氣了,連忙念叨豈敢豈敢什麼的,並低聲下氣地摘帽向皇帝謝罪,然後就悻悻地退席,漢景帝目送著悶悶不樂的周亞夫遠去的背影,口中念念有詞:「為一點小事就這麼憤憤不平的大臣,不足以做幼年君主的護臣。」從此也埋下了見疑的禍根。
其實之前漢景帝要廢掉栗太子,周亞夫卻逆君意大力反對,景帝早就有意疏遠了這位曾平定七國叛亂救了漢帝國的周亞夫。
不久之後,周亞夫的貪暴兒子就給其惹了禍,並最終致使其絕食而亡,一代名將以此種慘烈代價人間謝幕,令人不勝噓唏。話說周亞夫的兒子,曾給父親從工官處買了皇室專用的可用於殉葬的五百件鎧甲盾牌,這本身就可以告你謀反滅族的,不知此寶貝兒子當時吃錯了什麼葯,頭腦發熱得如此膨脹,皇帝正想找碴清除功高震主的周家苦於沒有理由呢,你卻把一個大把柄塞到別人手裡,愚不可及。
這還不打緊,可能是仗著自己老爹為漢朝立下大功囂張慣了,周亞夫兒子還不識好歹地暴打虐待搬運特供東西的僱工,最後工錢也賴掉了,果然是天要滅亡一個人,必使其先瘋狂。於是,受了無妄之災的僱工十分生氣,當他們知道這是周家私自盜買皇室專用器物時,為了出一口惡氣,立馬上書朝廷告他丫挺的,叫你橫,然後此事就牽連到了可憐的周亞夫。反正,有心治周亞夫之罪的漢景帝,見到了關於周亞夫兒子做不法之事的檢舉信,立馬下令將周亞夫移交有司審理。有司接到了聖旨,當然一秒也不想耽擱就審問帝國重臣周亞夫,周亞夫卻傲慢地不予置理,這算是哪門子事?想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枉我,沒門!
漢景帝聽到有司彙報後,大怒,罵周亞夫不識好歹,有點激憤地說就你這大不敬的態度朕不需供詞也可以殺你什麼的,然後下詔讓周亞夫自行到廷尉處接受審判。關於這次審判,還有一個極大的歷史喜感。當時廷尉振振有詞地逼問周亞夫:「皇帝如此厚待你,您為什麼要造反?」周亞夫心中不忿,然後冷笑一聲:「我買的都是殉葬品,怎能說是要造反呢?胡說八道,冤枉人也不帶這樣的吧?」審判官員被問得理屈詞窮,卻還死鴨子嘴硬:「這可難說,因為你即使不在地上造反,也可在地下造反!」周亞夫一聽,立馬有點哭笑不得,也領教了他父親所慨嘆的「我現在才知道獄吏的厲害」,也終於知道了什麼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也。
以此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審案風格來對付周亞夫,老周也自知難逃一劫,其實朝廷要辦他的時候,他就有了自殺之心,因夫人勸阻才沒死,這次被關進了大牢,看來凶多吉少,於是「周亞夫絕食五天,吐血而死。」一代名將從此香消玉殞,瞬時如凋謝的「名將之花」,輕鬆地又以自殺來完成皇帝也頗感棘手的高層自動退出機制,而且是被迫自殺的那種,令人痛惜。
講到這裡,基本上也已經可以做周亞夫的歷史結案陳詞了。但看到一些歷史研究者對其的精彩點評,也忍不住再多說幾句。
關於周亞夫只能被迫自殺的理由,某些歷史研究者開出了三個必要條件:一是得罪了竇太后母子;二是得罪了漢景帝;三是皇權自保的需要。
其實正直得如一棵鑽天的白楊樹的周亞夫,在細柳營駐軍接待到訪皇帝的時候,就大大得罪了皇室,所以他也必死無疑,那種對皇帝的「百般刁難」,又是不準策馬賓士又是不跪拜,當皇帝老兒是透明的,甚至於還搞什麼「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想另立中央了不是?雖然好說話的漢文帝不以為忤逆,還大讚其是真將軍,同時不忘記告誡兒子漢景帝有國難找亞夫,不過漢景帝卻沒有他爹那麼好說話,甚至還有點刻薄少恩,當年為了保自己皇位連自己的恩師晁錯都可以狠心殺掉,更加不用說周亞夫既反對漢景帝廢長立幼又反對竇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為侯,幾乎把王室的實力人物得罪個遍,何況他又是手握重兵的軍棍,當年「細柳營」只聽將軍不聽皇帝,誰能擔保權臣周亞夫不一聲令下就踏平皇宮換了江山?何況這傢伙仗著平定七國之亂驕傲得不成人型了,軍隊都得聽他的,你看他憤憤不平離開皇帝讓他受辱的酒席時的不爽樣,漢景帝望著他的背影說的那句狠話:「此泱泱者非少主臣也!」就知道他必死無疑,駕馭不了只能毀掉。
所以,正因為漢景帝這下意識的話,有好事者便推斷出了是漢景帝故意讓不聽使喚的周亞夫餓死獄中的,以周亞夫的正直剛烈也必能讓其選擇自殺然後尊嚴地死去,漢景帝不僅不背負殺害功臣的歷史罪名,還輕而易舉地啟動了高層自動退出機制,何樂而不為?
最有趣的是,據說冶史相當嚴謹的太史公司馬遷,曾在其鼎鼎大名的《史記》中,堂而皇之地八卦了一下周亞夫的死因,說有人為其算命必出將入相尊貴無比,最終卻逃不了餓死的命運,我們也只能姑且一笑而已。不過以「謀聖」鬼谷子那句著名的話「得意莫得心,失意莫快口」來考量,天下英雄之死莫過於得意忘形或失意怨懟,周亞夫不幸這兩樣都沾上了,不死待如何?
最後,我們來簡單講講漢代這種似乎很有點溫情脈脈的「人文關懷」式的自殺與被自殺機制,既可以說是潛規則,也可以說是不成文的「國家制度」或治國理念,目的就是給觸犯皇帝或有貪腐罪行的高官或名人尊嚴而體面地死去,不像鐵腕治貪的朱元璋對人剝皮拆骨那麼百般羞辱,顏面無存。這正如歷史研究者張聖剛所言:「兩漢時期這一曖昧而體面的權力退出機制呈現出一種解決高層人事危機的獨特思路:當組織高層管理者因種種原因不得不離職時,不必採用「誅殺」的手段———大張旗鼓地責罰罷黜,可以考慮提供一個讓他們「自殺」的選擇———悄無聲息地低調離開。」關於當時殺身成仁的高層還不在少數,「據《史記》『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及萬斯同《東漢將相大臣年表》統計,兩漢位列三公的大臣分別約50名和260名(東漢三公不掌實權,故多且濫);其中在任期間獲罪受譴而死的有數十人之多。」(同上)
※青樓頭牌填詞人柳永,紅遍全大宋朝,卻一生潦倒,死後沒錢下葬
※安徽人驕傲了,有中國最大的縣級區,唐詩里最美的地方,歷史悠久
TAG:歷史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