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白話文編《清史》,到底能不能被接受?
關於歷史書籍,特別是二十五史(包括《清史稿》),一直是如今研究歷史的主流參考文獻。從西漢武帝開始,每個王朝都有默認的使命,即研究前朝的興衰史。修史也是當朝的一個盛舉,同時也成就了很多人,例如司馬遷、班固、陳壽、歐陽修、張廷玉等人。但是不可否認一點,由於是新朝來編寫前朝的歷史,肯定會出現固有的意識形態,貶低前朝歌頌今朝等等。例如元朝編修的《宋史》相對粗淺,對宋人過於貶低,被認為是非公允的史書。
清朝,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隕滅已有百年。民國時期,由趙爾巽主編清史,歷經14年,由於時代紛亂,未能完成最終審稿被迫出版,書名《清史稿》。解放後,國家組織學者對《清史稿》進行了大修正,如今的《清史稿》逐漸趨於完善,有很大的歷史價值。
然而,最近有報到說清史所的戴逸教授,主持編撰的新《清史》即將出版,最為爭議的是這本新《清史》雖然和二十五史一樣,是紀傳體通史,但是用的卻是白話文。此消息一傳開,一片嘩然,爭論不斷。那麼,新《清史》到底該不該用白話文呢?
一、大部分人堅決反對使用白話文,原因如下:
1.沒有較好的傳承關係。二十五史都用文言文,現在出版一部新《清史》,用白話文,非常另類,不能接受。
2.文言文語義幾千年不曾變過,如果用白話文,可能現在能閱讀,隨著口語化的變遷,可能過段時間就不能閱讀了。
3.文言文能簡化篇幅,如果用白話文,一部《史記》最起碼要用十倍的篇幅才能敘述的完,這樣不僅勞民傷財,對後世參考,也造成諸多困擾。
4.有人認為史書必須用文言文,白話文的只能叫演義。
二、少部分人贊成使用白話文,原因如下:
1.二十五史都是文言文,對於專業讀史和研究歷史的人來說,習慣了文言文,但是對於二十五史推廣到尋常百姓家,還是白話文好。
2.文言文雖然精簡,但是閱讀速率上不去,在如今信息流的時代,通俗易懂的文字,更利於傳播和使用。
3.現在很多人讀《史記》《明史》等資料,也是要找翻譯的,所以不如直接用白話文,省去很多精力。
4.用白話文,並不是要用流行語、方言和網路語言,所以即使時過境遷,白話文還是能能夠讀懂的。
5.更有甚者,認為史書是通用工具,類似某字典,每個人都能看懂的好,如果是古文的,使用比例肯定大大降低。
三、部分人認為文言文和白話文都可以接受,原因如下:
1.看這本歷史書籍的讀者是誰,如果是專業給讀史的人看,那還是文言文好,如果想創造商業價值,不要用紀傳體,用編年體和白話文。
2.因為已經有一本文言文的《清史稿》了,所以這本《清史》如果用白話文,可以作為一個補充,相得益彰。
3.如果新編《清史》,可以編兩版,一本文言文,一本白話文。
4.有人說以史為鏡,但是現在不管是銅鏡還是玻璃,能正衣冠就行。所以不要糾結於用什麼白話文還是文言文。
5.很多人容易陷入一個誤區,認為一本《春秋》必須買線裝版的,正如剛開始很多人不看好圓珠筆能代替毛筆一樣。史書的作用是讓人讀史,讀懂歷史,文言文和白話文都能達到這個目的就行。
小編本人偏向於最後一種說法,我們先了解一下這本歷史著作《清史》的作用,如果是為了讓讀者了解歷史,讀懂歷史,文言文也好,白話文也好,都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說新《清史》和《清史稿》內容相近,觀點類似,那在《清史稿》是文言文的基礎上,新《清史》選擇白話文更加互補。只是現在新《清史》尚未問世,不知道內容如何。
學富五車的讀者們,您對新《清史》使用白話文,怎麼看呢?
TAG:博史通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