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網文時代,誰來做「引渡人」?

新網文時代,誰來做「引渡人」?

1998年,國內的電子公告欄(BBS)上出現了一位來自台灣地區作家痞子蔡的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網路文學」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2018年,網路文學已經成為了坐擁3.78億讀者,700餘萬作者,每天新增1.5億字,國人耳熟能詳的「當代文學」代表。

在「狂奔」的20年中,網路文學憑藉其龐大的體量和受眾,以及它在新文藝發展方向、文化產業支柱等方面所體現的重要分量,實現了從邊緣草根到主流中央的角色位移。隨著國家《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關於推動網路文學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的陸續出台,一個以「精品化」為核心訴求的「新網文時代」正在已經轟然開啟。

「新網文時代」,人們需要怎樣的精品文學?如何真正實現由「舊網文時代」向「新網文時代」的過度?如何加速傳統文學與新興網路文學的融合?在種種疑問之下,一場主題為「傳統與轉化——網路時代的文學引渡」的網路文學研討會引起了行業的關注。

不同於傳統正襟危坐的純學術討論,此次研討會齊聚了網路文學大神——月關,鑽研網路文學多年的知名學者、魯迅文學院研究員王祥,北大網路文學研究領域專家、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深耕網路文學產業十年之久的掌閱科技副總裁王良,掌閱文學副總經理謝思鵬以及北大中文系的師生。貌似「混搭」的嘉賓陣容,實則覆蓋了目前網文生態圈四大主體——寫作者、研究者、開發者以及讀者。「網路時代的文學引渡」成了本場研討會的核心話題。

新網文時代呼籲新精品文學

新網文時代,「精品化」成為了網路文學轉型的關鍵詞。這一點,掌閱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王良深有體會。

「從行業的角度去看,網路文學發展到今天,更多是遵循商業的規則。所以在它的發展過程當中一定會有很多問題,比如同質化嚴重、作品良莠不齊等。但它在野蠻生長過程當中,其實也有很多特別優秀的東西出來。到了今天這個階段,我們需要系統的歸納總結,幫助行業從原來的野蠻生長過度為規範生長。」研討會上,王良總結說。

事實上,早在2015年,掌閱、閱文等網路文學的頭部平台都開始了精品化轉型的探索之路。而在王良看來,新網文時代需要的「新精品」網路文學應當具有以下四項特徵:正確的價值觀、優秀的文學性、廣泛的受眾面以及充分的商業價值。

儘管精品化已經成為網路文學行業的共識,但就當下而言,雖然網路文學的作品絕對數量在增長,但是質量卻沒有與之同步,目前可以稱之為「精品」、「經典」的網路文學作品寥寥無幾。另一個現實是,在資本的卷挾下,網路文學創作環境日益浮躁,這也給網路文學的精品化轉型帶來了挑戰。

網路文學「精品化」亟待「引渡人」

中西方文學的發展經驗告訴世人,「精品」文學是可以被形成的,這一形成過程是作者、讀者、以及文學評論者三者角力的結果。然而,理論上的「應然」並不等於現實中的「實然」,正如北大網路文學研究領域專家邵燕君在研討會上所說的,目前中國的文學評論和網路文學,是兩個相互封閉的體系。

「文學批評是相對封閉的學術生產。而網路文學更是形成了一個自成一體的消費、生產這樣的體制,更文、訂閱、打賞等各種繁多粉絲投票的評價機制。我們談同一個作品和同一個問題,彼此誰都聽不懂,彼此不知所云,這就是不同系統的基因隔膜。」邵燕君感慨說。

針對這一矛盾,邵燕君提出了「學者粉絲」的概念,讓他們成為網路文學與文學評論的橋樑,成為網路文學精品化的「引渡人」。

在邵燕君看來,「學者粉絲」是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在網路媒介、在融合媒介中成長。天然攜帶著不同的文化基因,有印刷文明的、網路文明、精英文化、大眾文化、主流文化、亞文化、二次元、三次元文化的,他們是網路時代第一代原住民,他們看著網文、動漫、玩遊戲長大的,他們上了大學,讀了碩士、博士,他們是粉絲,他們也是學者。只有這樣的「引渡人」才能打破兩個封閉體系的話語差異,真正實現文學批評與網路文學的深度結合。

「學者粉絲」入場打造網路文學「引渡」新範本

與傳統文學中作者一方主導全部創作過程不同,網路文學是作者與讀者密切互動的產物。讀者的評論和批判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作品的內容與走向。

網路文學的這一獨特屬性給文學評論者提出了「入場」評論的新要求,一方面,評論者首先要成為讀者,甚至是粉絲,評論的過程要伴隨作品成形的全過程;另一方面,評論者也要保持評論的專業度,對作者和其他讀者進行引導和影響。

在魯迅文學院研究員王祥看來,對於網路文學的評論和研究,可以嘗試從多個角度來進行:一是研究人的心理學方法,包括男性、女性「爽快感」的轉換和運行機制,以及神話原型研究;二是文體研究;三是文化人類學研究。「研究網路文學給了我們重新建構文藝網路的機會,」王祥總結說。

在此次的研討會上,由北大「學者粉絲」組成的「北大點評團」就將網文大神月關的小說創作放到古今中外文學史的脈絡里進行定位,進行品評,從內容作品的創新表現說到網路歷史文學的創作思路,從文學經典潛質的挖掘講到商業讀者的市場角度,點評辛辣,入木三分,用多元化視角開創了網路文學評論的新模式。

為了幫助「學者粉絲」更好地發揮其「引渡」的作用,在此次研討會上,掌閱與北大還進行了「北大原創人才基地」的揭牌,並為北大學生設置並頒發了「網路文學批評實踐獎」和「原創文學獎」,鼓勵「學者粉絲」積極「入場」,為網路文學提供更好的批評和助力。在不久的將來,線上「北大點評團」還將以藍V身份入駐掌閱APP,探索網路文學「入場」評判的新模式和新可能。

新網文時代已來,但精品化仍任重道遠。在舊網文時代如何向新網文時代過渡,如何讓文學評判「追趕」上網路文學發展腳步等問題上,掌閱和北大的創新跨界或許能讓我們找到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廣昌一農婦為救女童身受重傷 獲見義勇為獎金3萬
《熱血街舞團》1V1pk賽30強將揭曉 陳偉霆不滿選手表現全程嚴肅臉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