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航天科工加速軍民融合創新發展

航天科工加速軍民融合創新發展

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五所近日發布了新款AI人體安檢儀,宣布這款搭載人工智慧處理器的安檢儀性能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作為我國導彈武器的骨幹研究所,航天科工三十五所近年積極投身軍民融合產業,專註於安防信息、石油地質兩大領域,推出了多款科技含量高的民用產品。業內普遍認為,此次三十五所推出AI人體安檢儀,除了標誌著其對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意味著航天科工在軍民融合領域進入了新一輪創新發展階段。

此次推出的HiSC人體安檢系統,是中國航天科工三院三十五所應用航天科技自主研發的新一代人體安檢產品。HiSC系統藉助毫米波技術實現非接觸式人體三維成像,完成對人體衣物下藏匿的多種材質危險/違禁物品的全面檢測,同時採用計算機視覺分析技術,有效保護人體隱私。產品已通過國家權威部門人體輻射安全性檢測,兼具安檢全面性與安全性。系統三維全息成像、藏匿物品自動標示、人體智能隱私保護、寬頻頻率源及微波收發系統等關鍵技術達到同類產品世界先進水平,獲得40餘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目前人體安檢手段普遍採用磁金屬探測加人工手檢模式,最大的缺點是速度慢勞動強度大,另外少數場所使用X射線人體安檢儀,則會對受檢人員造成輻射傷害。而這款安檢儀則在效率和輻射安全上有著絕對優勢。其內置的天線可以捕獲人體皮膚表面反射的毫米波,電磁輻射小於0.00014mW/CM2,一次安檢的輻射量僅為手機信號的千分之一。

在檢測能力方面,受檢者只需站定於安檢儀、抬起雙手,2秒內,安檢門即可讀取受檢者皮膚以外的所有信息,360°、成像解析度毫米量級的檢測圖即刻生成。可對包括腐蝕性、易燃易爆液體、膠狀物等目前安檢設備無法檢測到的非金屬危險品、違禁品「一覽無餘」。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一覽無餘」只針對物品,據三十五所設計師介紹,為了保護受檢者隱私,該安檢儀採用智能隱私保護技術,成像記錄上模糊顯示人體面部、性別器官。安檢判讀則採用虛擬人偶映射技術,在安檢儀外側的顯示屏上顯示虛擬人偶,如有攜帶違禁品,則在人偶相應區域做出標識,隱私安全有保障。

除了上述技術突破外,這款民用安檢儀還首次曝光了航天科工的AI技術。據悉,雖已在國內同類產品市場佔比已超九成,但該產品在一年前,危險品自動識別技術方面仍與國際頂尖水平有差距。為了穩坐國內第一,三十五所開展了危險品自動識別技術攻關。由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聯盟專家挂帥,採用人工智慧技術進行危險品自動識別。

這一輪堪稱「換腦」的攻關一舉將安檢儀的危險品自動識別率提高到95%,自動識別時間降低到0.7秒。也就是說,1秒內即可識別出89類危險品樣本,並將結果映射至虛擬人偶,標誌著該產品遠超國內同類產品、達到國際最頂尖水平。

業內普遍認為,此款人工智慧安檢儀的問世,標誌著航天科工在軍民融合領域進入了新一輪創新發展階段,未來更多具有航天科技和前沿科技的民用產品將從航天科工的實驗室和生產車間走向市場,服務於廣大民眾的日常生活。

在外界看來,航天科工好像戴著神秘的面紗。但其實除了能夠研發和生產眾多國之重器,航天科工的軍民融合技術和產品也早已深入到國民經濟和日常生活中。近年來,航天科工加快了以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的轉型升級,不但為我國國防現代化作出突出貢獻,還積極投身於國民經濟主戰場,主動承擔起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和我國先進裝備製造業發展的突擊隊重任,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之路逐漸清晰,並在不斷前行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6年,航天科工軍民融合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332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65%,軍民融合產業規模已經超過2012年集團公司的整體營業收入規模。

數年前,即將建成的央視新址曾因煙花爆竹而引發特大火災。消防部門動用了98米高、彼時全國最高的高舉消防車參與救援。但噴水始終無法企及150多米高的大樓頂部,救援條件嚴重受限。最終,在27個中隊、85輛消防車的努力下,大火才被撲滅,但火災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這起火災引起了航天科工的注意,最終航天科工創造性地利用導彈技術,開發出了被稱為「滅火導彈」的「投彈式高層建築乾粉消防車」,一舉破解了高層、超高層建築滅火這一世界性難題。

在軍民融合領域,航天科工並沒有滿足於自身掌握的已有技術,而是主動嘗試最新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就是其中之一。2016年,三十五所率先組織了「基於人工智慧的雷達目標分類識別」的創新大賽,邀請國內人工智慧研究實力出眾的8個高校、自發組建9支隊伍,用人工智慧方法為8大類目標、198萬樣例提供智能處理解決方案。這也是國內首個面向武器裝備領域的人工智慧賽事,得到了軍方與同行的高度關注。

以本次大賽為契機,三十五所「智能化技術發展」方向初步構建形成了技術領先、優勢互補的外部合作研發體系。2017年初,在軍工業內對人工智慧的研究還停留在興趣小組的時候,三十五所就基於20餘年信息感知與處理專業技術積累和前期的實際應用,果斷成立了人工智慧技術研究室,這是航天科工集團首個專門從事人工智慧技術研究的部門。短短兩年內,該研究室已獲得來自集團、三院等課題近10項。目前,該研究團隊已有員工24人,其中博士7人,平均年齡30歲,通過集團公司優才計劃先後從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引進博士3人,具備了系統設計、軟/硬體實現、原理研究的全棧實現能力,為加速研發築牢人才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參考報 的精彩文章:

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規範發布

TAG: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