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找的人才為何總是保證期主動離職,不做三觀和格局匹配是主要原因!
Avec Toi Toujours~いつもあなたと一緒に~
「夫婦道」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城之內ミサ
00:00/04:20
我們獵頭不應該只關心入職,也應該關心離職,招聘這個微觀市場發生的一切都應該是我們研究的對象。作為獵頭,最鬱悶的事情,莫過於發生人才在保證期離職的情況。作為獵頭我必須承認,我每年推薦的人才中有超過10%的人才,會在保證期期間離職,最快的離職記錄是入職後第二天。對於這一切我深表遺憾。
這些年,隨著對離職人才的摸索和溝通,我漸漸發現,離職原因多種多樣,大都不是單一原因的產物,有的是為了權力,公司給的授權不夠,乾的憋屈,這種常見於小企業背景的人才,跳槽去更大規模的公司後,受不了大公司的管理模式和人際溝通方式。有的則是公司不講誠信,片面為違反與人才的約定,導致人才的經濟收入下降。有的則是承受不了壓力,在大公司有體系在支撐,雖然賺的少點,但是沒有那麼大壓力,在創業公司,一分錢兩分命,壓力面前,只能換平台。有的則是為了錢,年紀輕,老婆要二胎了,急需要更賺錢的方式和路子,在巨頭的邀約下,遂加入。這種一般是30歲左右的經理人。這些都算是正常的,有的理由就比較奇葩了。比如做不成老闆娘,就跳槽去bat的,有因為看不慣某時尚品牌老闆的鄉土做派,團建請吃牛蛙火鍋的……
我們要從自己的失敗中找到教訓,每一次離職的背後,都交織著利益與人性的角逐。而很多人才保證期(試用期)主動離職的原因,往往都是和企業三觀不合,說俗點就是文化很不匹配。
一般來說,普通人的三觀並沒有優劣好壞,只有匹不匹配而已。這就好比愛情生活,我一般不會去聽別人對前夫、前妻、前男友、前女友的評價,因為這種太主觀了,如果人家這麼不堪,你們又怎會彼此坦誠相待呢?
愛情是如此,在職場中,這種三觀問題的出現,更是突出。
我有一個朋友曾加入了著名的企業vipkid公司,vipkid絕對是一家了不起的中國公司,對中國家長的心理極其富有洞察力。當時,vipkid還在孵化器裡頭,該公司非常聰明地一改服務方的角色,這一點很像我們家一樣,只是我們家挑客戶,沒有他們這麼直接,他們讓家長送孩子來試聽,然後他們會根據孩子上課聽講的情況,來決定是否要繼續教孩子,如果不合格的孩子就會被拒絕(比如,運營在監視授課雙方,發現孩子在攝像頭面前,突然消失了,或是別的情況),公司也不賺這點錢。這些孩子都會被平台無條件拒絕,vipkid也不會把理由告訴家長。總之,vipkid通過這種方式成功地將招生變成了選拔模式,講上進、聽話,想要學習的小朋友成功地聚集在自己的平台上,這種模式下,誰還會在乎學費,你只會看到因為落選懊惱的家長,而不會有抱怨的父母。尤其是早期,風投圈的各路大神們,都把孩子交給vipkid的廣告效應,更是讓他們成功崛起。這一點很像古代的私塾模式,大家都是花錢請先生教,這在紅海且魚龍混雜的教育培訓行業,絕對是一個壯舉,或者說撥亂反正。家長也願意給錢給這樣的平台,因為我的孩子是被選上的,我的學費不僅僅是學費,也是建校費。這就是vipkid成功的地方,可以說是撥亂反正地體察到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
再說我的朋友,他為什麼離職,他早早加入了這家公司,不可以說沒有眼光。他也認可這家公司的發展模式,但是因為一件事情,他覺得平台做的不對,堅定地要離開。原因是,有一個小朋友,特別喜歡外交,執意去換演出服,唱給外教聽,這導致孩子在鏡頭面前,消失了近十分鐘,最終這個孩子落選,認真看了這個視頻的朋友,一再強調平台對這個孩子的處理不公平,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個孩子雖然沒那麼聽話,但是她是善良的。
這個時候,教育理念的衝突開始出現。朋友雖然認可vipkid的模式,但是堅定認為這件事情的處理上,vipkid並不合理,過分在意訂立的規則。教育就應該是幫助有瑕疵的人更加完美,而不是造成不平等。他告訴創始人這一切後,就選擇了離職。
我曾經問過他,老闆有和你說過她的理想和追求嗎?她有告訴你,她為什麼要做這樣的取捨嗎?沒有,一概沒有。創業公司忙著生存和突圍,很多時候,不得不捨棄很多的人和事,這一點連名企都不能免俗。這個人才還只是比較初級的員工,但是也反映出在創業的早期,創業公司很難把文化和價值觀這些東西明確清楚,進而形成評判標準,只能讓企業在進行中,去摸索這些東西,對應的則是大批人才的離去,頗為可惜。
我曾經操作的崗位,更是反映出,除了三觀以外,還有一個東西,叫格局。在人才和僱主的格局衝突中,最後在高級人才的引進中,三觀與格局之間的衝突是更嚴重的離職理由,直接導致獵聘的失敗。
什麼是格局衝突,舉個例子。我有一個朋友,和相戀的女友分手了。他是北漂,一門心思攢錢買房,結婚後,好在北京成家。而朋友的女朋友是一個普通的白領,每天在朋友圈發去世界各地旅行的照片,而時不時突然消失,兩個人經常為此爭吵,兩個人在如何理財,如何規劃未來的生活上多有分歧。後來,他商業上的一個決策失敗了,財務上遭遇了重大損失,女友以他沒有房子為由,提出了分手,二話不說直飛德國去旅行了,男方也沒有挽留,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天,對人就說總算解脫了一樣。
很多分別問他們的感受,他們兩個話特別有意思。男的說,我就說了「沒有房子,就沒有愛情吧」,女的說「我就覺得,他買了房以後,可能會陪我去看這個世界,現在更加買不起了,我更不會覺得有未來了。」這就是典型的三觀差異問題,男方骨子裡其實是沒有安全感的,他其實要的是一個可以回應他的,給他安全感的女人。而女方想要的是獨特的體驗,和感受生活美好的力量,她要的男人是要能支持她,和她一起瘋狂的人。男方就算有這個物質能力,也不敢去做這樣的投入,甚至會因為女方愛出國旅行的問題,視為不安全因素,更加不願意投入感情和時間了。
這就是典型的格局衝突,對於男方來說,他要的其實是一個溫暖的身體和懷抱,說白了就是家庭,而對於女方來說,她要的是成就不一樣的人生,而那個人恰好就在,就是最合適的人。
2016年的時候,我做過一個案子,幫一個老客戶獵了一個人才,人才最終在保證期離職,算是對應了格局衝突的問題。
該客戶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較為穩健,創始人a君大肚能容人,講商業信用,又是名校畢業,深的投資人和員工的熱愛。公司發展快起來以後,要自建倉儲系統,遂通過我們尋訪一位同樣在創業行業,了解生鮮物流的人才,年齡不能太大,且學歷要靠譜,我們費盡心機,終於找到了某生鮮電商合伙人b君,b君能力出眾,公司成功賣給上市公司,此後通過我們加入了a君的公司,擔任聯合創始人,負責整個物流系統,並且提出了很多非常能影響公司未來發展的建議。不可以不說不是人才。可是不到三個月,該人才表達了要離職的打算,而僱主a君也罕見地找我們談話,希望能終止與該人才的合作。
我們做了分別的交流,b君認為a君不信任自己。自己是聯合創始人,應該享受充分的授權,從他入職後的表現來說,他真的把這個事情當成了自己的事業,而a君總是對他問東問西的,他覺得創始人不信任他,自己的能力沒有問題。
而a君則認為b君不融入團隊。他的工作不與別的同事溝通,讓公司業務部門處於失控的狀態,所有人都不知道,這個部門在做什麼,雖然有成績,但是公司顯然引才的時候,沒有想到該人才會有這麼大的動作,且他並不接受任何來自公司的溝通意見。
我作為顧問,雙向走了溝通,得出這樣的結論。
創始人a君本質上當然希望公司發展壯大,但是他追求較大的控制感,希望公司能夠讓他充分了解的情況下,運轉,他可以信任人才,可以重要人才,但是對待b君,他覺得給了合伙人地位,b君更應該和大家打成一遍,讓公司從不專業,變成專業,拿了股份更應該把自己視為和大家的一份子,和自己一樣,服務好別的員工和同事,而b君顯然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
b君顯然比一般的員工格局要更高一些,他「爽」的點不是在一個朝陽的平台上,拿著高薪,他追求的是自己更高的人生目標,要做成不一樣的事情,不走從前走過的路。因此對於重複造車,尤其是做和外行之間的溝通,特別浪費時間。覺得還是想去更大的平台,在一群專業的人之間活躍下去。
雖然我努力進行了溝通,但是在推薦之前雙方都由於缺乏必要經驗,加上我作為獵頭的專業不精和疏忽,並沒有充分考慮清楚,只關心了技能和項目的潛力(該項目發展極好),忽略了雙方內心世界孤單小宇宙的成色。事後我還是缺乏說服力啊,本可以把他們的觀點拿出來,分別拿出來與他們討論,看看那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圍繞他們最在意的東西,進行交流,重新建立共識。不過很遺憾,我人微言輕,無力推動這種有效的溝通。最終只能看著交易黃調,我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這些年我不斷建議,在人才考察環節,無論是獵頭還是hr都要深度考察人才與企業之間的三觀、格局匹配問題。這就要求我們要有這樣一些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完整的招聘與留人策略,盡量為僱主和我們的招聘減少損失。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你自己要搞清楚公司的三觀標準是什麼?
每一個公司都有自己的性格,因此你要學習和感受公司的價值取向。該引進什麼樣的人,這就是人力資源的價值。所以阿里強調聞味道,什麼是味道?就是三觀考察。我有個客戶就特彆強。該公司強調,我們鼓勵創始人情懷,即人才要有做創始人的覺悟,去挑戰難題,迎接困難,要有為組織犧牲的覺悟,保持激情。這個直接導致該公司成為了細分行業的領頭羊,即使融資不如對手,也能不斷超越,率先成為第一家ipo的創業服務公司。不過,他也有不少難題,創始人情懷,往往意味著人才有可能出去創業,而且所處的環境,又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創業的員工特別多,不過創始人從不攔創業的員工,甚至會主動投資其中的優秀員工,也算是業界良心啊。
第二、形成自己公司對人才三觀和格局考察的方法與不同的用人策略,突出hr專業度。
這些年由於科技創業較多,hr和獵頭都有忽視性格考察的問題,大家都覺得用高價搞定人才就行,卻不知道這只是一部分問題而已。人是非常複雜的,不合的三觀導致的離職風險將使得前面的所有的工作前功盡棄。前面我講的案例已經很明顯了。
那麼什麼是三觀考察的方法呢?一方面市場上有大量的性格評測工具,公司要尋找出適合自己特質的人才,同時為人才建立檔案,隨時關注人才的情況,避免出現衝突時能及時干預。
而更重要的是,要考察出公司本身的風格,尤其是細化到不同崗位和部門所需的經理人的三觀特性。比如小米創始人雷軍就強調要根據不同的人才給予不同的激勵方式。而世界上絕大多數優秀公司,都在三觀匹配的問題,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我們的獵頭和hr,其實都應該加深學習。
我只想講一個傑克韋爾奇的故事,也許能給大家啟發。
通用的前CEO傑克韋爾奇的主要工作就是全世界請他名單上的400個通用經理人吃飯,了解他們的特別和性格,然後再通過各種測試,判斷出他的領導能力、工作風格、潛力,再委任不同的職責,通用的員工經常說,半年前和韋爾奇吃完飯,大概半年左右,就會收到公司的郵件,通知去某個國家的分公司,擔任總經理。
傑克韋爾奇一直認為,一家公司什麼樣的人都要有,因為通用這種公司,很難用一種標準去統合所有的人。他的測試主要是發現潛力,不做善惡、對錯判斷。比如,經典的二元問題之一,被稱為傑克韋爾奇問題。他常常會問經理人,如果我明天要求你,把大股東的一位親戚,安排到你手下擔任二把手,你會同意嗎?不同的人的答案顯然是不同的。一般大家都會設定條件,或者本能的拒絕,畢竟做到一定位置的經理人都是有原則的人。但是在傑克韋爾奇的一再要求下,他們中有的人會選擇固執拒絕,甚至不惜自己離職,有的人則會選擇接受。傑克韋爾奇認為兩種人才都是人才,關鍵是用什麼體系去領導他們,發揮他們的能量。
堅持拒絕的人強調做事情,重視自我實現,憎惡團隊里有傻逼,適合攻堅戰,創業公司不要弱兵的邏輯就在這裡,因為人才的能力,直接決定未來創業團隊的高度。傑克韋爾奇認為一項新業務,且外部合作較少的崗位,都和適合這樣的人才,他適合攻堅,減少對他的干預,才能發揮其特長。比如強力幹將彭蕾、董明珠、百度的陸奇、國美黃光裕等等。
另一種能夠妥協的人,往往把團隊的成功放在第一位,威脅也是機遇,大股東的親戚進來,也許有別的利用價值,增加團隊的價值,很多一流公司,特別發展方向穩定的公司,特別適合找這樣的人才來擔任CEO,比如騰訊的劉熾平、聯想的楊元慶、小米雷軍、蘇寧張近東等等。
最後,祝福大家找到合適的人才,共同奔向夢想的激流。
TAG:說不盡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