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戰士為啥有組裝步戰車的本事?走進某合成旅體驗軍民融合成果

戰士為啥有組裝步戰車的本事?走進某合成旅體驗軍民融合成果

來源:軍民融合瞭望微信公眾號 作者:仲崇嶺、徐彬

跟產培訓:「跟」出幾多效益

——北部戰區陸軍某合成旅蹚出培養技術骨幹新路

徐 彬 本報特約通訊員 仲崇嶺

加鋼淬火好熔爐

五一國際勞動節剛過,北部戰區某合成旅又一批技術骨幹,經過營連層層選拔推薦,即將奔赴到全國各地的5個裝備生產廠家,接受「跟產培訓」任務。

近年來,這個旅在全軍部隊較早完成整體換裝。他們與裝備生產廠家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通過選派技術骨幹走進裝備研發廠家、生產一線,潛心學習原理、研究構造、練習裝配,330多名「精維修、通裝備」的專家型尖兵脫穎而出。

1「修理大拿」緣何訓練場上「掉鏈子」?

跳出營盤小天地

喜迎軍地通才2.0版

談起那次對抗演練,勤務保障營裝甲底盤修理技師、三級軍士長劉長城至今仍記憶猶新。

演練中,合成二營一輛步戰車突然「趴窩」。劉長城奉命火速趕到現場,他左瞧瞧右看看,一番「望聞問切」,折騰了半天也沒鼓搗明白。

「我看你這個『修理大拿』也是徒有虛名!」營領導急得火冒三丈。劉長城也有一肚子苦水:「這批新裝備剛剛配發不久,誰敢動手亂拆?」

這批新裝備配發前,旅里也曾組織技術骨幹進行集訓,但只是象徵性地講了講裝備的各種原理參數,對內部油路、電路、氣路等具體情況卻講不清楚。如此看來,訓練場上發生「掉鏈子」的事也在所難免了。

現實「逼」出了旅領導的新思路:跳出營盤小天地,走向社會大市場,依託裝備生產廠家,及時安排技術骨幹「跟產培訓」。

旅里很快派人前往該型步戰車生產廠家。雙方經過調研協商,達成軍地協同培養人才的戰略協議:每年培訓一批,每批培訓15人,培訓期限為一個月。

沒過幾天,劉長城與另外14名技術骨幹背上行囊,興奮地來到裝備生產廠家。這期間,他們通過觀看實物對比、裸件組裝,潛心學習原理、研究構造,對步戰車內部構造及各項功能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劉長城說,經過培訓後再看這些鐵甲戰車,如同透明玻璃外觀察一樣,內部各個零部件裝配位置、全車各種線路管路布設全都一清二楚。

談起那段培訓經歷,與劉長城一同培訓的其他技術骨幹也都感到自身專業技能有了突飛猛進的提高。對裝備出現的疑難雜症,他們不僅診斷得准,而且能很快修好。

「這批『跟產培訓』的技術骨幹一回來便初露鋒芒,確保了新列裝的輪式裝甲裝備『小修不出營門』。」在旅政委崔海旭看來,人才培養的融合是軍民深度融合的一條捷徑:直接催生了思想觀念、創新精神和誠信意識的全面融合;如果說以往軍地兩用人才培養還只是軍地通才培養的1.0模式,那麼如今「跟產培訓」就是著眼構建軍民一體化的戰略體系和能力的軍地通才培養2.0模式。

2

戰士為啥有組裝步戰車的本事?

一次偶然成必然

錦旗堪稱「報春花」

這個旅嘗到了甜頭,旅領導卻很快發現,伴隨武器裝備更新換代步伐不斷加快,這種小規模培訓已遠遠滿足不了部隊現實需求。

他們派人前往包頭、昆明、重慶等5個裝備生產廠家考察,相繼達成軍地協同培養人才的戰略協議。不久,第二批70多名底盤、炮塔、電台、無人機等各專業技術骨幹,分別被送到新裝備關聯的生產廠家和院所「跟產培訓」。

談到其中好處,一位裝備生產廠家的部門領導坦言:「『跟產培訓』有利於部隊人才隊伍快速形成戰鬥力,也為我們售後服務節約了大量成本。」

「過去不具備自修能力,裝備一出現疑難雜症只能請生產廠家派人來鑒定維修,每年都得請人來十幾次甚至幾十次,部隊戰備訓練受影響不說,官兵還產生了依賴心理。」旅裝備維修科科長程天祥結合實際介紹說,有了部隊「跟產培訓」出的專家型人才隊伍,每年邀請廠家維修新裝備的次數比過去減少了70%以上。

「跟產培訓」次數不斷增多,廠家對參加培訓的技術骨幹越來越信任。慢慢地,開始讓他們參與裝備組裝。四連步戰車駕駛員曹喜銳介紹,僅駕駛艙一個小電閘盒裡就有60多條線路,開始他先看著師傅逐條線路連接,邊看邊體會,後來自己也能很快完成一個電閘盒線路布設連接。

一次,有一家生產廠家的一批新裝備急於列裝,人手緊、任務重,廠家領導決定讓「跟產培訓」官兵全程參與裝備組裝。當時技術骨幹們兩人一組,不到3個小時就能獨立完成一台發動機附屬系統的組裝,廠家按時完成了裝備生產任務。

那批技術骨幹「跟產培訓」結束後,廠家專門給這個旅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兩句話:軍民融合創佳績,跟產勤學礪精兵。

旅領導說,這面錦旗是「民參軍」企業對基層部隊的肯定和讚譽,更是軍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邁進的一枝「報春花」。

如今,合成三營助理工程師李海軍更加信心滿滿:「毫不誇張地說,經過生產廠家『跟產培訓』後,現在就算把步戰車全部拆掉,我們的戰士自己也完全能組裝上!」

3

地方為啥常給部隊發來邀請函?

「藍領」真是好樣的

「三能」隊伍打得贏

「邀請貴部偵察營無人機操作手王建鑫前來授課……」前不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旗下一家航天學院,又一次給這個旅發來邀請函。旅副參謀長劉坦克說,近幾年每年都會收到地方發來的邀請函。

四級軍士長王建鑫曾是這個航天學院「跟產培訓」的一名學員,培訓結束後與航天學院的師傅聯合攻關,共同研發出一款智能情報處理軟體,顯著提升了無人機偵察定位精度。王建鑫被這個航天學院聘請為「外控崗位培訓講師」,相繼為全軍部隊培養420多名優秀無人機操控手。

如今,「跟產培訓」已在全旅形成「滾雪球」效應,部隊湧現出一批「上裝能操作、上陣能指揮、上場能維修」的技術骨幹人才隊伍。

去年8月,這個旅參加「跨越-2017·朱日和」基地化訓練,邁出營門即步入戰場,一路奔襲戰情不斷,全員全裝遠程機動1800多公里,沒請一名裝備生產廠家人員伴隨保障。旅長張革強表示,實現全員全裝投送按時到位,「跟產培訓」技術骨幹功不可沒!

採訪手記

未聞鼙鼓先育良才

仲崇嶺

《禮記》有云:聞鼙鼓而思良將。意思是說,一聽到催征進軍的鼓聲,人們就會想起那些能征善戰的將領。由古推今,打贏現代化戰爭,不僅需要卓越的將領,也需要優秀的人才,只有未聞鼙鼓先育良才,才能在戰爭中贏得主動權。

習主席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強調指出:「要強化開放共享觀念,堅決打破封閉壟斷,通過軍民融合把軍隊搞強。」

把軍隊搞強,人才至關重要。信息化戰爭作戰節奏快、戰場消耗大、保障需求複雜,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培養周期也更長。如果平時不注意選才育人,到了戰時「思良將」,結果必然是失望。

從這個意義上講,「跟產培訓」是化解基層部隊技術人才緊缺的有效一招。這也充分說明,只要各級指揮員常思打仗之責,常謀打仗之策,積極主動用好軍民融合這一國家戰略,基層部隊就一定會催生人才輩出、「良將」雲集的可喜局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海軍航母編隊持續實兵對抗提升體系作戰能力
來自軍隊院校的報告:習主席第一次到軍校視察就來到這裡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