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漢英戰爭隱喻的異同
關於漢英戰爭隱喻的異同
一、漢英戰爭隱喻的認知本質是一致的
我們中國有人認為漢語中的軍事隱喻比英語中的多,並且呈泛濫的態勢。從上面的總結來看,英語中也有很多戰爭隱喻,並且,它們的種類與漢語中的也大體一致。對於漢英戰爭隱喻的認知本質,我們可以做一個概括,這就是:從認知本質的角度來說,東西方人都會把災難理解成敵人,抗擊災難就是相當於戰爭一類的事情;東西方人也都把體育比賽理解成戰事,戰勝對方就相當於打一場勝仗。
當然,英語中的戰爭隱喻與漢語中的戰爭隱喻體現形式是不盡相同的。我們仍以「領導講話」和體育賽事報道為例來討論。雖然,在面對災難的情形下,中外領導人講話中,都可能會出現戰爭隱喻,但是,英語語篇中的戰爭隱喻體現材料一般情況下是比較少的,不如漢語語篇中的多。這是實際存在的現象。在對抗擊非典的報道(第八章後附錄1)中,戰爭隱喻得到了41處體現;2017年9月,美國發生颶風災害的時候,在特朗普的國情咨文中,戰爭隱喻只得到20處體現(詳細內容見本章後面的附錄2)。同樣的差異也存在於體育賽事報道中。漢語體育賽事報道中戰爭隱喻的體現材料一般情況下也多於英語語篇。
它們之間的差異是怎麼造成的?對於這種差異,我們可以理解為體現戰爭隱喻的語言材料多少是事情的緊急程度或比賽對抗性輕重程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如果認為事情非常緊急,體現戰爭隱喻的語言材料就會更多,密度就會大;反之,體現戰爭隱喻的語言材料就不太多,密度就較小。
認知的差異造成了漢英戰爭隱喻語言表徵上的差異,是可以從文化角度得到一些解釋的。
二、漢英戰爭隱喻的文化差異
漢語體育賽事報道中,常出現「戰」、「打」、「主帥」、「大將」、「主將」、「戰將」等字眼,「打」出現的頻率非常高,特別是在籃球比賽中。在英語體育賽事報道中,常出現的詞是「battle」、「beat」、「win」、「lose」、「defend」等,但是它們直接出現的頻率並不太高。也就是說,英語語篇中,體現戰爭隱喻的語言資源出現的頻率不太高。不過,這不妨礙西方人把體育比賽隱喻化為戰爭。我們可以理解為他們把賽事想像成戰爭的時候,有一個「battle」就足夠了。漢語的體育新聞中經常出現「主帥」和「大將」,這屬於古詞今用,它們使得體育賽事表現出鮮明的戰爭氣氛。雖然,英語體育賽事報道一般不這樣來構建語篇,但是西方人的一些球隊(如NBA球隊)的名字本身含有古代事物,表現出戰鬥的性質,如克利夫蘭騎士(ClevelandCavaliers )隊和金州勇士(Golden State Warriors)隊。
另外,體現戰爭隱喻材料的多少,還反映了東西方人對戰爭的看法有些差別。東方人認為戰爭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情。《孫子兵法》開宗明義地點明戰爭的重要性,說:「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一旦東方人(譬如中國人)把體育比賽想像成為戰爭,在比賽的時候,他們頭腦中可能就只想著勝負了,所以感覺非常緊張。西方人怎麼看待戰爭呢?是不是把它當成娛樂,或者藝術之類的東西?很可能有這一方面的原因。經常報道西方人在戰場上以殺人取樂的事情。西方人的比賽可用「game」(遊戲)來表達,我們漢語說「打……球」的時候,翻譯成英語,一般是「play」(玩),如「打籃球」是「play basketball」, 「打排球」是「play volleyball」等等。我們打球的時候強調的是動作,西方人打球的時候強調的是玩樂。
三、對西方語言的理解應該更加深入
為什麼會有「漢語中的軍事隱喻比英語中的多」這樣的認識呢?直覺告訴我們的是:我們沒有發現英語中表達「戰爭隱喻」的詞語是因為我們對英語的理解仍處於比較淺的層面上,對英語的考察還不夠細緻。我們漢語有了好幾千年的歷史了,是世界最成熟最發達的語言之一。英語的歷史比較短,但是它也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語言之一。英語中大量的戰爭隱喻表達方式還沒有被我們發現,是因為我們對英語中的戰爭隱喻還不夠敏感。
為了說明最後這一點,在這裡提醒大家注意幾個具體的英語詞語。除了「shoot」是表達說話的一個戰爭隱喻辭彙之外, 「fire」(解僱) 和「keep/catch upwith」(跟/追上……)也可能是戰爭隱喻的表達方式。 「taskforce」當「專門工作組」講的時候,體現的是一個戰爭隱喻。我們可以再以「blitz」為例。在第七章我們看到過「It』s time we had a blitzon the paperwork.」(該是我們突擊文書工作的時候了。)我們也可以想像,西方人談及閃電般的戀愛的時候,很可能也會使用「blitz」(閃電戰)這個詞語。 總之,要想挖掘英語中的戰爭隱喻,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TAG:董廣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