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這些年輕人惶恐」
撰文:新京報 黃嘉齡
采寫:新京報記者 滕朝
新媒體編輯:吳奇函
封面製圖:許驍
圖源網路
33 年前,陳凱歌拍出《黃土地》時只有32 歲,幾年之後,年紀稍大的張藝謀在38 歲拍出了《紅高粱》。第五代大導演們最好的電影時光都是在三四十歲中。
20 年前,賈樟柯拍出《小武》時只有28 歲,在他之前,婁燁、王小帥等第六代導演都在不到三十歲的年紀拍出了驚艷的作品。
2000 年後,有寧浩、陸川、李玉的橫空出世。而到了最近五年,青年導演近衛軍已經形成集體突圍之勢:大鵬、韓寒、郭敬明、開心麻花出身的等跨界導演接連創造票房奇蹟。小成本影片出身的路陽、程耳等開始進入大公司主流。
而文藝氣息濃厚又兼具一定敘事技巧的《路邊野餐》《八月》《黑處有什麼》等片,將畢贛、張大磊、王一淳等「藝術流」青年導演托出水面。
《無問西東》
《暴裂無聲》
2018 年還未過半,李芳芳的《無問西東》、忻鈺坤的《暴裂無聲》、王學博的《清水裡的刀子》,都在不同層面引起話題,其後青年導演文牧野、蘇倫、張小北的類型處女作《我不是葯神》《超時空同居》《拓星者》已經提前預定好了未來的檔期。
即將上映的《超時空同居》
對當代青年導演來說,這是最好的時光嗎?
年度票房屢創新高、熱錢資金不斷流入、各種扶植計劃和創投機會層出不窮,中國電影似乎擁有了最肥沃的土壤,只在等待鮮花盛開。
這些有創意、有銳度、有野心和有毅力的「四有」青年導演對於現狀又有著怎樣冷靜而清醒的認知?
在「五四」青年節之際,新京報獨家策劃「答案·中國青年導演說」專題,專訪大鵬、曾國祥、許宏宇、張大磊、王一淳、郭柯、周子陽、鵬飛、任鵬遠、蘇倫、王學博、蔡成傑、張小北、馬凱、文牧野十五位具有代表性的青年導演和五家扶植青年導演機構的代言人。
在青年導演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到,正在突圍或者準備突圍的青年導演,從開始創作劇本到最後作品上映,這個時間跨度平均是3.5 年。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做導演並不能在物質生活上獲得多大優越感,換句話說,賺不到多少錢。
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大鵬、曾國祥、許宏宇、王一淳、張大磊、郭柯、周子陽、鵬飛、任鵬遠、蔡成傑、蘇倫、王學博、文牧野、張小北、馬凱。
在接受本報採訪的15 位青年導演中,他們面對拍攝成本,面對創作局限,面對紛亂的大市場,都可以看出他們有著不同的困境,和共同的希望,在創作上並不懼怕挫折,甚至越挫越勇。
據調查,青年導演處女作拍攝資金來源中,能夠得到電影專業機構支持的比例約佔40%,其餘大多是靠向私人機構借貸籌款或者是向親朋好友借錢。有的新導演可以有幸擁有「福利」,前輩的提攜和專業機構對資金的投入。而靠不間斷拍攝廣告短片來養活自己的例子,在年輕導演圈子中很常見,如《黑處有什麼》的導演兼編劇王一淳所言,之所以堅持自力更生摸索拍片,完全是要忠實於自己的表達慾望。除資金方面的支持外,其實他們更需要有經驗豐富製作團隊的支持。
包括寧浩和大優酷事業群副總裁劉開珞等五家扶植青年導演機構代言人在採訪中,不約而同地表示,包括資金和資源等支持,這些外圍工作由專業團隊來負責,青年導演要做好的只有一件事——用真誠的創作來突圍。
推手
寧浩
(壞猴子72 變電影計劃發起人)
「最重要的要有足夠的創新性,有一定的趣味性、本土性、時代性」
新京報:最看重青年導演身上的什麼素質?
寧浩:要有足夠的創新性,有一定的趣味性、本土性、時代性、個人的表達意志、獨立的角度,我覺得這些都挺重要的。但也不需要佔全,有的人從不一樣的路線也成功了,比如對概念的反覆使用,翻拍港片,也有成功的。成功就是不一定,各種各樣的成功都有。
新京報:除資金上的支持外,你覺得青年導演還需要哪方面支持?
寧浩:青年導演的審美意識、價值觀等各個方向已經非常完整了,這個時候,更多的就變成陪練者喊口號了,加油!剩下的就是搞好外圍服務,根據需要,去解決想找什麼樣的演員、多大的資金成本等問題。
李子為
(西寧FIRST 影展執行官)
「最看好的年輕導演永遠是下一個」
新京報:最看重青年導演身上的什麼素質?
李子為:驕傲。青年導演在早期的時候要自我一些,能夠僭越規則,冒犯常識。
新京報:您現在比較看好的青年導演是誰?
李子為:下一個。
韋翔東
(香蕉影業執行總裁)
「導演是創作型人才,你要給他們足夠的空間」
新京報:現在有很多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你覺得青年導演現在處在一個好的時代嗎?
韋翔東:現在有很多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但新導演真的迎來曙光了嗎?最近《西北風雲》導演黃璜發表聲明放棄自己導演署名的事件,可能更說明一些他們所面臨的處境。項目停留在「演說」階段、資方過分干預創作、臨時撤資等各種外因讓這些年輕人很惶恐。
新京報:除資金上的支持外,你覺得青年導演還需要哪方面支持?
韋翔東:導演是創作型人才,所以你要給他們足夠的創作空間。他要想的是如何以導演的身份打磨出一份優秀的作品,他要想的是如何把他所長發揮到極致。
沒有資金,時間太緊,這個不該是導演顧慮的問題,他們的核心就是創作,這也是我和香蕉新導演所強調的。
劉開珞
(阿里巴巴文娛集團大優酷事業群副總裁)
「先要有與眾不同的表達,而不是一上來就尋求完美」
新京報:最看重青年導演身上的什麼素質?
劉開珞:首先要對生活有認知、有理解、有感受,這是最基本的,然後要把這些感受轉化為視聽感受給到投資者,讓大家理解他能表達的意思,才有機會進入到拍攝階段。拍攝階段我可能更希望看到青年導演的銳勁,有與眾不同的表達,而不是尋求一些完善。
如果論圓潤,青年導演肯定沒法和老導演相比,但作為青年導演一定要把自己特色的地方表現出來,你看當年的寧浩、烏爾善,他們的第一部院線片子有多成熟嗎?肯定不是,但他們把自己的特色表達出來了,讓其他商業投資者知道這些導演未來的可能性。
新京報:除資金上的支持外,你覺得青年導演還需要哪方面支持?
劉開珞:很多青年導演對於整個電影製作的全流程,各個細節的技術部門和環節都應該做什麼不太了解,首先要在創作和技術層面上來支持,至少讓拍出來的電影保持一定水準。還有各種資源上的支持,包括合作夥伴的資源、演員的資源、市場的資源等。
新京報:怎樣平衡青年導演在迎合市場和個人表達之間的關係?
劉開珞:讓青年導演既要有個人表達,又要照顧市場不太現實,什麼都想要其實是很危險的。對電影來講,應該是先有個人表達,然後找到適合方法去讓觀眾理解和接受,最開始即使不被別人接受也還好。
李海華
(阿里影業A 計劃負責人)
「謙卑,是青年導演最可貴,最應該具備的素質」
圖源阿里影業官方微博
新京報:最看重青年導演身上的什麼素質?
李海華:我認為是包容心和學習的態度。電影是團隊協同合作的產品,青年導演在還沒有熟知和操盤電影工業化製作流程的時候,需要有很強的虛心和耐心向有經驗的監製、攝影師、美術師等核心團隊成員請教。謙卑,亦為青年導演最可貴、最應該具備的素質。
新京報:除資金上的支持外,你覺得青年導演還需要哪方面支持?
李海華:青年導演除了資金方面的支持外,更需要有經驗豐富製作團隊的支持。從製片人、監製到核心製作團隊等等,協助青年導演順利完成影片拍攝、後期以及宣傳發行等環節,彌補青年導演製作經驗方面的不足。同時,還需保護好青年導演個性、大膽的影像創意和表達。
「中國青年導演說」專題,獨家採訪內容:
青年導演——大鵬(代表作:《煎餅俠》、《縫紉機樂隊》)
青年導演——曾國祥(代表作:《七月與安生》)
青年導演——許宏宇(代表作:《喜歡你》)
可回復【青年導演】看完整專題(持續更新)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