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安史之亂最危急的時刻,他用自己的智謀,守住了大唐最後的榮耀!

安史之亂最危急的時刻,他用自己的智謀,守住了大唐最後的榮耀!

太原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的大本營,雖然不是唐朝的首都,但即使貫穿了整個唐代,太原在大唐王朝中的位置一直不亞於首都。唐玄宗時期安史之亂席捲整個中華大地,在首都長安都已經淪陷、大唐王朝搖搖欲墜的情況下,守衛大唐李氏一族發源的大本營太原,無疑是在守衛大唐最後的榮耀,這一場保衛戰如果輸了,大唐的氣數也就差不多到底了!

首都淪陷,太原岌岌可危

公元755年冬天,安史之亂爆發,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道節度使的安祿山夥同史思明以「憂國之危」,「奉皇上密詔討伐楊國忠」為由,在范陽起兵造反,率領15萬精兵南下對大唐中原地區發起進攻。太原尹楊光瞓被叛軍將領以獻俘為名,被誘導出城以致身死。同年十二月,叛軍渡過黃河,佔領了東京。天寶十五年正月,常山也被安祿山的軍隊攻下,顏杲卿遇害,河北大部分地區淪陷。六月八日,哥舒翰為叛軍所敗,手下3萬士兵僅剩8000多人逃進潼關,連哥舒翰自身都被俘虜了。六月九日,潼關也淪陷了。六月十三日,唐玄宗不得已而逃離長安,繁華京城就此落入安祿山之手。七月,唐肅宗在靈武被擁立為帝,改元為至德,郭子儀率領5萬兵馬趕赴靈武勤王。八月一日,唐肅宗對郭子儀和李光弼同時委以重任,李光弼受命帶領5000兵馬奔赴太原支援。

兵力對比,實力懸殊

至德元年十一月,太原城被牢牢圍住,那是安祿山底下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延介四員大將所率領的久經沙場的10萬叛軍精英,正所謂「黑雲壓城城欲摧」,無外乎如此。而此時太原城內,李光弼帶過來的5000兵馬再加上太原本地的士兵,總共也才8000餘人,而且這8000餘人大多數還是新兵。即便太原城牆高大,但是唐軍兵少且弱,100000對8000,叛軍的軍力還十倍於唐軍,按照兵法和常理來說守住太原城根本就是個白日夢。叛軍大將史思明更是直接得意地對諸將說:「太原屈指可下,太原一攻佔,朔方、河、隴可鼓行而下。」但即便是在條件如此惡劣的情況下,李光弼卻沒有選擇退縮,更沒有想過要放棄太原城,於是太原保衛戰就這樣不可避免地打響了!

不辱使命,守住大唐榮耀

李光弼乘敵軍還未到城下之時,率領士兵和百姓在城內挖土,然後用所挖之土鑄造數十萬磚坯,存在於城內。等到敵人攻城時,哪裡的城牆損壞了,立馬就可以用磚坯堵上,不給叛軍得以擴大戰果的機會。敵人見攻不進城,便在城外大聲叫罵,企圖能激起李光弼的憤怒,然後會率領將士出城門迎戰。但是李光弼沉住了氣,他知道如果出城門跟敵軍打,無疑是以卵擊石,叛軍頃刻間就能拿下太原城,於是李光弼按兵不動,然後又安排士兵趕製大炮,這種大炮能發射巨石,等敵人攻城時,一發大炮,足以擊斃20多人,於是叛軍損傷慘重,只能在大炮的射程之外紮營。但是此時叛軍仍然還有一個很大的贏面,那就是死死圍住太原城,等太原城內坐吃山空,到時候就可以一鼓作氣拿下太原城。李光弼也想到這個問題,並思考著對策,這個對策也許別人想不到,但是李光弼想到了並且也做到了--挖地道,李光弼在軍中招募到善修地道的士兵3名,讓他們率兵連夜修地道通到敵將的腳下,然後趁其不備將他拖進地道,進而拉到太原城上斬首。除此之外,李光弼還派人約期詐降,同時挖地道至敵營周圍,到期,李光弼在城上派偏將率數千人出城,裝作投降模樣,敵人正舉目張望之際,營中忽然地陷,1000餘人被埋入土中,敵營大亂,李光弼之軍乘機攻殺,俘斬萬人。就這樣,叛軍仍然久攻不下太原城,到了德二年一月七日,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死,安慶緒繼承帝位後,調史思明歸范陽,留下蔡希德繼續圍攻太原。二月,李光弼乘敵人鬆懈之際,組織敢死隊出擊蔡希德,大獲全勝,殺敵數萬,蔡希德扔下軍資器械,狼狽逃串,守衛太原一戰以唐軍獲勝為終。

安史之亂時期的太原保衛戰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城市防守戰役的典範,李光弼天才一般的軍事才能在這場戰役中發揮得淋漓盡致。李光弼憑藉自己的將才與謀略,為大唐挽狂瀾於既倒,在幾乎不可能的情況下,不僅守衛住了大唐最後的榮耀,也為之前面對叛軍一直節節敗退的唐朝將士打了一劑強心劑。同時通過精彩絕倫的太原保衛戰,李光弼用事實告訴安史叛軍一個道理,悠悠大唐豈是你安祿山想滅就能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史之亂 的精彩文章:

張巡足智多謀,在「安史之亂」中,多次打敗叛軍
他的詩篇具有歷史的真實性,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崇高的地位!

TAG: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