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轉型記:扎堆IPO,組團出戰東南亞
文/時代財經 胡卿如
監管的籠子越扎越緊,合規的成本持續抬升,互金行業在近年來的喧囂與躁動中掀起了上市潮,並將目光投向了曾前不被關注的東南亞市場。
近日,蘇寧金融研究院發布《2018年1季度互聯網金融行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5年至今,已有十餘家平台提交上市申請,其中已成功上市的平台有7家,包括匯付天下、51信用卡在內的4家平台則仍處於上市進程當中。
衝擊資本市場的同時,不少互金平台頻頻前往東南亞開拓新市場,在國內監管趨嚴的背景下,海外成為了互金行業另一個戰場。
扎堆IPO
面臨互金整改的關鍵期,不少國內互金企業紛紛扎堆上市。報告顯示,2015年至今已有十餘家互金平台提交了上市申請,累計融資規模16.55億美元(人民幣約106億元),累計市值高達12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788億元)。
而據IT橘子不完全統計,2017年互金行業發生股權融資的公司484家,同比減少247家;披露的人民幣融資金額350.36億元,同比下降382億元。風險資本活躍度的下降,也意味著整個互金市場逐漸趨於成熟。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告訴時代財經,大部分平台的融資規模有限,上市的目的可能更多的是為了品牌宣傳、員工激勵,以及創始人和早期投資人的變現,呈現出「弱融資強品宣」的特徵。
「此外,國內平台的創始人和早期投資人已經完成了上市需要的所有準備,包括持續經營、業績提升、投行輔導等,窗口效應凸顯,其中也不乏對於後續監管趨嚴、競爭加劇和成本提升等的擔憂。」薛洪言指出。
事實上,隨著監管步步「緊逼」,互金平台的經營與合規成本已日漸高企,這從網貸平台備案一再延期便可略窺一斑。
而此前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文件《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整治力度及開展驗收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依託互聯網以發行銷售各類資產管理產品等方式公開募集資金的行為,未經許可,應當明確為非法金融活動。另一方面,依託互聯網公開發行、銷售資管產品,須取得相關牌照或代銷牌照。此外,未經許可,依託互聯網發行銷售資管產品的行為須立即停止,存量業務應當最遲於2018年6月底前壓縮至零。
出戰東南亞
重重監管重拳之下,互金行業的灰色套利空間已逐步壓減,盈利空間縮小,不少平台紛紛將目光投向國外新「藍海」。
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12月以來,國內每個月均有上百家平台前往東南亞考察,其中印尼為第一目的地。報告指出,東南亞地區擁有高速發展的經濟、龐大的人口數量、較高的移動互聯網普及率,再加上普惠金融的巨大缺口,使得其發展環境頗與2012年前後的中國類似。「在東南亞復刻中國互金行業走過的路,在新的市場孕育新的獨角獸,成為不少平台出海的動機。」
報告顯示,印尼的傳統金融基礎相對薄弱,目前僅36%的成年人在正式的金融機構擁有賬戶,擁有信用卡的人口也僅佔總人口的3%。針對企業而言,4900萬中小企業沒有辦理銀行業務,融資缺口高達988萬億印尼盾。
不過,當地政策風險、資金渠道、催收、支付渠道等仍是懸在出海平台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以印尼為例,目前印尼Fintech行業只有支付牌照和P2P牌照可選,且申請速度緩慢。印尼政府還規定,外資P2P平台只能作為出借方,不允許從印尼當地融資。對於出海的現金貸平台,資金渠道就是一大難題。此外,印尼目前仍以現金為主要支付渠道,移動支付普及率低,基礎支付設施的不健全已較大程度上掣肘了國內互金平台新市場的開拓。
※獨角獸IPO新政出台,這40+公司笑了!
※互金情報局:善林金融被上海經偵調查;銀保監會又來監管風暴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