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數讀小米的千億市值是「理想」還是「理想主義」

數讀小米的千億市值是「理想」還是「理想主義」

5月3日,小米正式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招股書,並申請在香港上市。同時,中信里昂證券、高盛、摩根士丹利擔任聯席保薦人。而根據業內人士分析,小米在IPO後的預估市值大約會在1000億美元左右,但這個估值並非是最終數字,還會根據交易行的需求進行相應調整。

小米一年虧損439億用戶利益至上也是雙刃劍

同時,在小米想港交所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小米在2015年至2017年三年間,小米分別實現收入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經營利潤為13.73億元、37.85億元和122.15億元。也就是說,小米2017年營收和經營利潤分別增長了67.5%和222.7%。不過,在凈利潤方面,小米三年間分別是虧損76.27億元、盈利4.92億元和虧損439.89億元。

當然,如果按照非國際報告準則來計算,2015年,小米經調整虧損人民幣3億元;2016年,小米經調整利潤達人民幣19億元;2017年,小米經調整利潤達人民幣54億元。

凈利潤和經調整利潤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為凈利潤在經調整利潤的基礎上,還算入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投資公允價值增益凈值、收購導致的無形資產攤銷等成本。

那麼小米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虧損呢?其背後主要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等因素的影響。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到去年12月31日,小米集團有凈負債人民幣1272億元及累積虧損人民幣1290億元。這主要是由於小米就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產生大額公允價值虧損。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於合併資產負債表指定為負債,而公允價值增加於合併損益表確認為公允價值虧損。例如,在2017年里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就達540億元。

而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達540億元,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達9億元,投資公允價值增益凈值為-57億元,收購導致的無形資產攤銷0.02億元。上述四項,尤其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被計入了成本,這才導致小米2017年全年虧損439億元。

為什麼這個時間點上市?

目前小米也在自己的招股書中坦誠「我們無法保證我們日後能賺取利潤。此外,我們預計日後成本及開支金額會增加,原因是業務、用戶群及分銷網路持續擴張;持續投資技術基礎設施及網路;我們持續擴大用戶群使得銷售及推廣開支增加;及推出其他新產品及服務可能產生前期成本,改變現有收入及成本結構,押後我們實現盈利的時間。倘我們不能維持或提高經營利潤率,日後可能持續虧損。」

另外,小米在招股書中寫到,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體和IoT平台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採用了獨創的「鐵人三項」商業模式:硬體+新零售+互聯網服務。但從實際表現中不難看出,小米並沒有像預期那樣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互聯網服務仍然佔有大部分利潤,而硬體利潤也只能像雷軍所說的很難超過5%。線下新零售目前仍處於剛剛起步階段,想要挑戰OPPO和vivo這樣的線下巨頭,恐怕目前小米還是很難能做到。因此小米未來將要做的就是要讓「鐵人三項」真正的「鐵」起來。

2017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排行

當然,小米在移動業務部分確實實現了不小的增長,在2017年中實現增長1146億元,出貨量也達到了5094萬台。相較於2016年基本持平,但與國內其他廠商相比,差距還是非常直觀的。未來還能否實現穩步增長多少也是個未知數了,再根據上述小米在招股書里所提到的表述,也就不難理解小米為什麼要在今年迫切的上市了。

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品牌銷量數據(圖片引自Canalys)

根據賽諾提供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在近幾年能在國內實現穩固增長一個主要原因,是由於諸如樂視退出等因素,導致國內手機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所致。另外,小米在整個2017年另一個主戰場來自於還海外,2017年全球小米的銷售量達9141萬台(包含國內5094萬台),其中印度市場的份額就佔小米的30%左右。但印度市場與國內市場不同,小米在印度熱銷的產品基本都屬於百元級別的廉價手機,再加上當地的互聯網服務環境相較於國內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在複雜的環境背景下,小米在海外市場的雖然出貨量較大的,但利潤卻很低。

2018年Q1中國智能手機市場銷量情況(圖片引自賽諾數據)

從賽諾提供的2018年Q1中國智能手機品牌整體銷量不難看出,小米在國內無論是銷量還是銷售額都只排到了第六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綜合利潤率只有4.7%,雷軍此前也重點強調未來小米硬體毛利率也將永遠不會超過5%,其實這個舉措並不能討好資本市場。

寫在最後

從目前來看,智能手機營收佔比超七成,雷軍一直說小米是互聯網公司,而目前來看還是以手機硬體業務為主,並且一直構建的生態體系並沒有對營收形成很好的支撐。表面上看,小米成功效仿了蘋果的生態網路,但輕資產的運營模式以及低成本的策略都限制了小米,因此小米也很難形成良好的物聯網生態圈。

小米業務營收分配數據

另外,小米的優勢和劣勢也非常明顯,優勢在於產品擁有較高的性價比,而劣勢在於研發投入與同行相比就相差甚遠,根據報道,2017年小米在研發方面的投入32億元,而華為的研發投入則達到了896.9億元。小米在研發投入方面和頂級品牌的差距,可能會導致公司在未來的長跑中逐漸失去更多核心競爭力,在行業中的話語權也會受到影響。

當然,對於一家即將上市的公司,而且還是一家科技公司而言,也不能按照傳統的慣性思維來對公司現有的盈利能力來計算合適的市盈率,而在一定程度上更應該看中該公司在未來的成長性。但隨著小米的上市,更多資本的介入,如何很好地平衡用戶和股東的權益,是小米未來需要解決的難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ZOL科技早報 的精彩文章:

蘋果在HomePod上崴了腳 降價就能救回來嗎
一鏡走天下 適合旅遊攝影的鏡頭推薦

TAG:ZOL科技早報 |